人民网: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9月在台儿庄古城举办 突出运河文化特色(图)人民网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黄维)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9月6日至10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办。博览会将集中展示全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结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关注遗产、珍惜和自觉保护遗产。 本届博览会融汇了全国各地最具特色的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展览面积21000平方米,比第一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多出4000余平方米;参展项目767个,比第一届多出近150个项目;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379人,比第一届(277名)多出100余人。博览会着力突出运河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生产生活方式最生动的体现和见证。枣庄和台儿庄位于京杭大运河流域,本届博览会突出展示了运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介绍了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工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完善和出台相关配套法规。在去年学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基础上,文化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关配套法规的修订完善和制定工作,起草制定《境外组织和个人在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精神,修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与管理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为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各省(区、市)也在积极制定出台地方性配套法规。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宁夏、新疆、广东等九省区先后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北等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也已列入省人大、省法制办的立法计划。 二是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方法。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文化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自身规律,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与方法。在抢救性保护方面,抓紧制定规划,研究制定抢救性记录的技术标准和业务标准,启动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在生产性保护方面,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防止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积极配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工作;在整体性保护方面,统筹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对已设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分类保护方面,从操作层面制定和细化保护规范与标准,深入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类保护工作。 三是加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动态管理。2011年,文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国家级名录项目及保护单位的“退出机制”。今年5月,文化部组织开展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查工作,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保护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形成了督查工作报告,对督查出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不久将正式向社会公布。 四是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认定工作。认定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部将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认定工作,面向全国各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相关机构和部门,认定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五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馆、民俗馆和传习所在整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集中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区、市)共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民俗馆和传习所3526个。目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试点建设工程已经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乡镇基层试点建设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标志着国家开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马文辉说,下一步,文化部还将加强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人口较少民族非遗项目、濒危项目的保护工作,在项目保护的关键环节上加强研究和指导,结合我国国情,扎扎实实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台儿庄区举行2012年关爱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图)[ 08-28 ]下一篇:台儿庄区运河街道营造文明氛围服务非博会[ 08-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