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开幕。本届非博会以“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67个非遗项目和1800多名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其中包括唐卡、赫哲族鱼皮衣、扬州玉雕、苗族银饰、蒙古族马头琴、陕西社火脸谱、湘东傩面具等200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这些展现在参观者面前的非遗项目令人惊叹也让人印象深刻,然而面对这些非遗项目现在的传承情况是如何呢,面对这些非遗项目现在是否有传承人?
来自贵州的蜡染工艺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心血、历史。来自贵州苗族的杨二耶牛就是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之一。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用蜡刀蘸蜡液,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
蜡染工艺是民族传承下来的,因为蜡染这项工艺比较特殊,绘画靠一把蜡刀,然而所有的图案都是创作者自己想象着去绘画的。以前在族里老人会将技艺传授给家中小孩,小孩自小便开始学习。而现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许多小孩已经不愿意学习蜡染这项技艺,贵州政府不希望让蜡染这技艺失传,便加大力度收集,以村、家庭为承包单位,收购蜡染制品,使得人们重新拾起蜡染这项技术而又能够增加生活收入。
捏面人,山东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晓铮今年73岁,端坐在展台后面正在低头捏造人物的五官。旁边年轻的徒弟帮着递上制作工具。说到传承,何晓铮告诉记者,十几岁开始学习捏面人,一直到现在。捏面人并不是简单的几个技术捏出一些小孩子的卡通就完的,这都是需要专业学习的,不是简单几个步骤就能够完成的。以前捏面人,社会不认可认为就是不务正业,而自从改革开放,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也开始收徒弟希望能够继续将“捏面人”这项技艺发扬光大,现在何晓铮的徒弟有百余人,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包括加拿大等地。何晓铮最后总结说,“现在广收来自五湖四海的徒弟,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捏面人这项技艺。让这项技艺在以后发扬光大。(张永)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