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1月1日,将迎来崭新的2013年,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了4000多年,但现行“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13年的到来,它也只有“64岁”。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旦,在中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
在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朔”、“正旦”、“元正”、“新年”、“初年”、“太岁日”、“岁日”、“开年”、“开岁”、“鸡日”等,但在众多的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因朝代不同,采用的历法也不同,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正月初一为“春节”。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