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相离40年 家书抵万金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我在1932年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生不逢时,多灾多难。14岁就离家,挨过济南解放之战的凶险,在兵慌马乱中随着流亡学生逐段南迁。1949年6月由广州转进到台湾。因陆台隔海相对,不相往来,以致与家乡亲人完全断了音讯,很惦念也很无奈。

            两岸逐步和解并开放探亲后,虽然很想和家人通信联系,只是长达40多年毫无家乡和亲人的任何讯息,既不知家乡情形,也不了解亲人状况及落脚何处,无法写信联系。那时我尚任公职,身分敏感,无法亲自返乡,也不易公开查询,只好拜托返乡探亲的熟识同乡暗中相机查访,却只得到“你家原有宅院已全部拆除,片瓦无存,家人去哪,无人知道……”。我内心至为失望、落漠。

            所幸莱芜市台办官员也在关注“李建生”是何许人也,除了肯定我是莱芜人,多方询问先后返乡探亲的台胞,也始终查不出我家住何乡、何村,亲人还有谁?直到有位苏姓台胞说出我的原名是李乃平,才循线找到迁居江苏省徐州市的胞兄李乃升,请其提供家人近况、照片还有联系方式,还有我父亲生前的亲笔信函。但是他们没有我的地址,无法邮寄。最后透过一位认识我的王姓台胞,知道我的住处,才将这些来自家乡的珍贵信函和资料完整的亲自交到我手上。

            当初把原名改成李建生,是担心在台湾身处军职,会牵连到大陆的亲友。没料到这名字一改,让我这段回乡的路更加曲折和不易。

            在收到王姓同乡转交过来的信函和照片后,我一时错愕到几乎不敢相信,继而感激地再三跟他称谢不已,都说家书抵万金,但那一刻的感觉甚至连万金都不能比拟。我反复看着来信和照片,心里的激动久久难平。遗憾的是最敬爱的祖母和父亲都已仙逝多年,90岁的母亲由大哥奉养健康尚佳,70多岁的三叔和四叔以及兄姐均安好。家族的堂伯父们全走了,堂兄弟各家也都平安。从一无所悉,到现在这么一大家人的出现,比预想的状况好很多。

            命运终究待我不薄。虽说我在台湾早已成家立业,但内心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对故乡情感的眷念,始终不敢或忘。此际由衷感谢莱芜市台办的成全,和那些热心朋友的帮忙,让我在余生之年,和亲人在相隔这么多年的状况下还能联系上,这不啻是上天在晚年给我的一份最好礼物。从此以后我只要得空,即与亲人通电话问候,或写长信倾诉衷肠。不久也陆续收到散居各地家族亲人的回信,无不表示惊喜与欣慰,都庆幸大家还活着,更期盼早日见面欢聚。

            只可惜我的母亲在我还未来得及返乡探望,便离开了人间。这个痛,我至今不能忘怀。当时因为公务在身无法回家,但幸亏我的妻子陈美霞代我回家奔丧,也算尽了一点为人子的最后责任。我也经常宽慰自己,自己离乡多年,努力做事,本分做人,从中将退休之后,又担任省训团的教育长,于国家、于社会都做了有用的事,也算不辱家门。虽然没有和母亲见上最后一面,但相信她的在天之灵也会觉得放心、安慰。

            1998年12月,我结束了50年的军公职务。一旦解除禁令,我便迫不及待地返乡探亲。因为家族亲人散居三个省六处地方,我也一个个走往拜访。久别重逢心情激动,无不雀跃相迎,拥抱中泪眼相看,又摇又摆,仿佛以为还在梦中不能置信。熟悉的老人、陌生的晚辈,都在那一瞬间无比热络起来,欣慰和高兴在脸上历历分明。

            之后每年我都会安排时间返乡小聚,亲眼看见大陆改革开放的显著效果,城乡亲友们的生活条件年年都有提升,进步很快。当初需要给予周济,近两年已能回馈,甚至有能力搭机来台看望我们,还能顺便观光旅游。我再度想起那包朋友跨海来台带给我的纸袋,沉甸甸的不只是它自己的重量,还有双方思亲的煎熬和不肯忘却,终于又让两岸搭起一座桥,有了一条回家的路,让我从此不用再把异乡当作是故乡了。(李建生)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3日
    上一篇:乡情燃烧的岁月[ 01-13 ]下一篇:遇见台儿庄的缠绵[ 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