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悉,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及公示,“薛城唢呐”等41项非物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布艺制作技艺”等5项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为此,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进行公布。
本次公布的枣庄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种项目,其中,王怪物的故事、 薛城唢呐、 渔灯秧歌、渔鼓、大洪拳、 民间书法、滕县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红山峪民俗等41项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布艺制作技艺、桑村鼓吹乐、山亭落子、 峄县剪纸、西集羊肉汤制作技艺等5项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至此,我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9项,省级19项,国家级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省级7名,市级34名。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新民介绍,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立项和申报的力度,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日前我市山亭区的伏里土陶、薛城区的洛房泥塑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400件作品代表在世博园展出,伏里土陶传承人甘致有还代表山东的土陶艺人,现场为游客展示了土陶制作技艺,引起国内外游客的极大关注。目前,除了合理的保护外,我市相关部门和个人正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制开发,产品深受世人青睐。“十一”期间,我市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将集中亮相于台儿庄古城,这对宣传枣庄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