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袁袤翔:古城水韵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古城台儿庄,自有东方古水城之誉。古城水韵,最大的亮点与看点,当属古老京杭大运河的千古大风流及其赋予的大文化、大水工、大湿地。

    运河大风流:源远流长兴古城

             台儿庄是一座因河而兴的古城。这条河,就是流经枣庄的那段京杭大运河。
             枣庄段京杭大运河,史称泇河。它西起微山湖东口,迤逦东进穿枣庄市台儿庄区全境36公里,入江苏境至泇口处与中运河交汇南下,全长42.5公里。所以,枣庄段京杭大运河又称台儿庄运河,或称韩庄运河。
            台儿庄运河是明代万历二十一(1593年)年起至万历三十二(1604年)年止,历时10余年的京杭运河4次大改道工程的重大成就。她的诞生,为京杭大运河注入了起死回生的不朽活力。
            人工开河行运,是中国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创造。专家在对台儿庄境内春秋古国遗址偪阳故城发掘考证时,发现地下有河床存在,疑似古代人工运河的遗存。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始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成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明永乐年间加以疏浚拓展,得以全线贯通。它北起北京通县积水潭,南至杭州拱霞桥,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个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通航里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之一,与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2项伟大的“人工巨制”,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大流通,有着极为重要的命脉之功。
            但是,由于其一直是在就水行运,其生命力很快进入衰竭的窘境。
            京杭大运河出山东的走向,原来是在鲁西南的微山、留成西部向南,经不老河转入江苏邳州,此间借助黄河作为运道。明隆庆三年(1569年)七月的大汛,黄河运道大堤决口,洪水肆虐,滞留在邳州的2000余艘漕船无法西进北上。两年之后的邳州之境黄河决堤,又有千余艘船只遭损,淹没漕粮40万石,漕运军民死伤上千。于是,时任御史大夫翁大立提出“内河度外,庶为永图”的奏议,建议在微山湖东开挖泇河“避黄兴运”。具体路线是:自微山夏镇南马家桥东过微山湖,过葛墟岭南经侯家湾、梁城至邳州泇口、直河口,全长130公里,比原先的黄河运道缩短35公里。由于沿线皆“砂姜高埠,极难为工”,屡遭“借黄行运”派抵制。时至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再遇“雨潦大作,(黄河)决于汶上,灌徐沛,溃漕堤二百里”(《峄县志•泇河》),开泇“避黄兴运”战略才引得朝廷重视。总河尚书舒应龙奉旨动工,在微山湖东口自西向东开挖河渠45里,引湖水经韩庄注入泇河。泇河是微山湖与台儿庄之间的一条规模很小的自然河道。由于河床窄浅,远不能达到行舟的条件。万历二十五年(1597)起,总河御史刘东星连续数年主持开浚。万历三十一年(1603),总河侍郎李化龙上奏朝廷“大开泇河”获准,于次年主持开浚260里,沿河自西向东至台儿庄修建了8座斗门式船闸,为各闸开挖了越河。这一年,李化龙奉旨回乡守孝“丁忧”,总河侍郎曹时聘继任扫尾。至此,京杭运河经微山湖改道东流经台儿庄入江苏邳州泇口直河口全程竣工,京杭运河漕运得以“尽避黄河之险”,“粮艘经由泇者达三分之二”,有7700艘之多,“时至夏秋,帆樯上下,洵巨观也”,“东南财糈跨江绝淮鳞次仰沫者凡四百万担有奇”(《峄县志•泇河》)。
     
            台儿庄运河使京杭运河绝境重生。“国家定鼎燕京,仰借东南朝税岁数百万担以资京师,唯此漕渠一脉,为之咽喉”――明河道总理于湛《运河题铭》之语,足见台儿庄运河之功。为此,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在台儿庄设立巡检司,专司韩庄——台儿庄——邳州段的河务,对河道年年清淤整修。此后又设守备署,专司河防。清顺治以及康、雍、乾、嘉各代帝王对运河的整治与管理更是倍加关注。清顺治四年(1647年),兖东道兵备副使蒋鸣玉倡建台儿庄城,得到朝廷公助与地方士绅资助,“抟土”成城。康熙曾把漕运、河务与平三番视为治国兴邦的三大国策。康熙乾隆分别六下江南巡视,每经水路行走,便“驻驾台庄水次”。《峄县志•宦绩》说:“康乾间,黄河决,花山徐邳灾,漕运中梗”,康熙南巡,“驻驾河上”。乡宦曹自新率数十万士民“迎銮吁恩,并进河图,口析水患数千言”。康熙“即敕河臣履勘,给币修筑。”《清史稿》以及《京杭运河备览》记载,雍正整运治水,事必躬亲,身体力行。乾隆二十一年(1756)到嘉庆六年(1801),台儿庄运河及其水工设施先后有6次大规模疏浚整修。乾隆主政期间六下江南,在台儿庄留下了许多风流韵事,有“运河蛙子干鼓肚”以及“惊龙桥”的轶闻,还有那首“韩庄水气照楼台,雨后斜阳岸不开,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的咏怀诗作传送不衰。
            台儿庄运河为台儿庄的兴盛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利好,晋商、徽商、浙商、闽商以及江西、陕西各地商号雨后春笋般地落户台儿庄,人口增至5000多户数万之众,成为峄县40集镇之首。《峄县志》称:“台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商贾辐辏,阛匱栉比,亦兖徐间一都会也”。
            台儿庄因河而兴,其兴衰脉略与漕运同步起伏。清嘉庆后期开始,朝廷政治昏庸腐败日趋加剧,内忧外患此伏彼起,运河的治理日渐荒废,时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道淤塞,漕运中断,成为洪水走廊,经年遗患两岸,昔日繁盛兴隆的台儿庄随之萧条,城池也在内乱与外患的兵燹之中日趋破落,最后毁于日军侵华台儿庄大战的炮火。
            台儿庄运河航运事业的复兴,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对伊家河的成功开挖与治理。1956年10月起,山东省济宁专署组织鲁西南4县11万民工,分三期开挖治理了伊家河。伊家河西起微山湖东湖口,与韩庄运河一南一北向东并行至台儿庄上游交汇,全长37公里。利用伊家河水系,国家投资于1972年建成了韩庄、刘庄、台儿庄节船闸与节制闸恢复航运。然而,六级航道与五级船闸仅能通航100吨级船舶,台儿庄闸下至江苏大王庙18.5公里航道则过犹不及。船舶碰撞、堵档、断航时有发生。1988年7月24日深夜,突然而至的洪峰,顷刻间吞噬了滞留在台儿庄下游泇口处的98艘重载船只,酿成当时国内内河航运史上最重大的恶性事故,震惊了海内外。
           “7.24”沉船事件受到国家的关注。作为国家重点工程,于1994年6月按三级航道标准先期对台儿庄至大王庙18.5公里的航道进行开挖整治,投资6335万元的台儿庄二线船闸于1995年6月竣工。该船闸按国家二级标准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2100万吨,是原来船闸的20多倍。1996年,总投资12亿元的京杭运河续建工程济宁至台儿庄段获准实施,历时4年,工程告竣,枣庄段运河43公里主航道全部达到三级标准。1999年12月,年通过能力2500万吨的万年闸船闸及泄洪能力1700立方米每秒的节制闸于建成使用,千吨级船舶在台儿庄运河畅通无阻。此后,枣庄市乘势而起,综合配套,运河航道实现了畅通、平安、绿色、人文特色的标准化,境内通航总里程扩展到93.9公里。2003年11月,台儿庄运河获准名列省和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行列。
            作为京杭大运河全线1794公里南北大动脉在长江以北的第9个阶梯,台儿庄运河承继了大汉雄风,积淀了隋唐风雨,在明末肆虐的黄河水患中应运而生,挥洒着康乾风流与乱世烽烟一路走进社会主义的和谐盛世,历经400多个春秋兴兴衰衰的起伏交替,正在为台儿庄运河古城的复兴续写着新的篇章。

    运河大文化,兼收并蓄育古城

            台儿庄运河古城的再度因河而兴,得益于运河大文化的兼收并蓄。
            台儿庄运河大文化,是台儿庄运河流域人民群众在台儿庄运河诞生前后及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通过实践所创造或继承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台儿庄运河的母体是京杭大运河。台儿庄运河文化与京杭运河文化具有一脉相承性。
    京杭运河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标志。它对当时中国文化最发达、经济最具活力的吴越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秦晋文化的精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孕育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千百年来,它与京杭运河同兴衰,共命运,以坚韧的活力保留、延续、丰满着独有的魅力,成为浩瀚如烟、纷繁如海、博大精深、璀璨无比的中华大文化的重要构件。
            台儿庄运河作为京杭运河的中枢阶段,其文化自然有一脉相承的共性,并且在共性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台儿庄运河位居京杭运河的中间段带,属于“四分朝天子,六分下江南”的关节带。“当南北孔道”的特殊位置,使其文化积淀具有了南北融汇、东西辐射、兼容并蓄、自成一体的板块特征。
    这一特征的形成,取决于台儿庄运河的走向与位置。
            京杭运河的整体走向是由北向南迤逦而行,其流域呈现出由点到面、逐步展开、递进深入、带状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一条以运河航道为主脉,以沿河城市为龙头,串联城镇、带动乡村的区域文化带。而台儿庄运河则是运河全程中唯一的西东走势阶段。这一走向以及顺流鲁苏边界的流域特征,使台儿庄运河文化以台儿庄为核心,上呈济宁孔孟之礼、丰沛微湖汉王之风,南收苏北之纯朴,北蓄鲁南之豪放,东融邳郯之灵气,有了极为丰富的内涵。
            台儿庄运河文化还有着明显的开放性特征。表现为对外域文化的吸纳性和本土文化的扩散性。台儿庄运河文化中的孔孟之礼、汉王之风、南之纯朴、北之豪放和东之灵气,皆为本流域传统文化基因。台儿庄运河通航之初,年通航粮船7700艘 。后因康熙、乾隆二帝数次经此巡幸江南,台儿庄运河更是风流倍兴,台儿庄也因此成为漕运枢纽、水旱码头、沟通苏鲁豫皖和江淮浙沪地区人流物流之主要集散地,引来了满族文化、回族文化、高原文化、商旅文化、江南文化、宗教文化和尚武之风,同时汇集了中国8大建筑风格和世界5大主要宗教,形成了全国独有的中西合璧、南北相融的城市文化风貌。将这些外来文化与本地母体文化融会贯通,台儿庄运河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质的升华,更具特色,更具示范性、辐射性,更加源远流长。
            台儿庄运河开通400多年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文化方面,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要道,它引发了台儿庄地区的商品经济,成就了台儿庄“天下第一庄”的实与名,并且演示出“运河兴,则台儿庄兴;运河衰,则台儿庄衰”的历史发展轨迹。
            近年来,沿运各地都非常重视运河文化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枣庄市委、市政府抓住运河文化的积淀,因势利导,准确定位,让运河文化与大战文化水乳交融,相互辉映,成功打造了“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大战故地•时尚生活”的城市转型期科学发展的黄金名片,无不得益于运河大文化赋予的开放性胸襟、开放性思维、开放性胆识与百折不挠的自信。以此为基础,运河古城的繁兴,必定会厚积薄发,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步步辉煌。

    运河大水工:今古奇观壮古城

             台儿庄运河有着今古奇观的大水工——气势如虹的台儿庄运河大桥与节制闸,蔚为壮观的台儿庄二线船闸与南水北调提水泵站,蜿蜒绵长的运河大堤、防波石岸、蓄洪坝,浩浩淼淼的沿河湿地,百舸争流的十里港湾,构成的是国内罕见的群组式地貌水利奇观。更有城区内3公里明清运河故道及其两岸遗存的十数处古码头以及古街巷、古民居,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清代运河文化遗产”,与散布城内的台儿庄大战遗址一起列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运河大水工,为台儿庄古城提供了丰富的、多元的水资源供给。地域性的生态循环水得到了保护与存蓄,微山湖的天然水通过运河滚滚东来,南北山区客水通过引龙河、大沙河、涛沟河四面注入运河,南水北调的命脉体系将长江之水阶梯性吸纳过境,台儿庄古城便有了源源不竭的水韵滋养。充分利用这些运河大水工及其功用,台儿庄区从2007年起,步步为营地开始建设了集运河古城、古运广场、古运公园、湿地公园、组群式水工建筑物等多种文化于一体、独具台儿庄特色的运河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内,由南水北调台儿庄泵站景区、双桥景区、运河复线船闸景区、古运公园景区、运河滩地十里荷花廊景区、越河明渠景区等8部分组成,总面积为38平方公里。上述景区珠联璧合、碧水环绕、风景秀丽。其中,古运公园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贺敬之文学馆为中心景点,南滨京杭运河十里港湾,西隔月牙状势的运河故道与李宗仁史料馆、台儿庄国际大酒店隔水呼应,两岸由设计新颖、造型奇异的“X”形大众桥与钢丝拉力软结构的彩虹桥相衔接,广场沿月牙状势的运河古道两岸建设花圃、曲径、廊榭、喷泉,栽植奇异花木,开辟水上游乐活动,以大水面、大场面、大绿化、大亮化、大美化,为城区居民打造了游园休闲的绝好场所。以此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半个城区将成为花园式水景公园。
            台儿庄运河水利风景区,以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为目标,着力打造防洪、供水、健身、旅游、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亲水乐园,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注入了浩大的灵气,增添了厚重的底气,提供了充足的水韵,装点了妖娆的柔美。同时也借助运河古城的建设声威,丰满了自身的价值与魅力。
            通过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台儿庄运河水利风景区”于2009年8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2010年2月,在“好客山东——水利景区欢迎您”评选活动中,台儿庄国家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水利风景区”之一。 
     
     运河大湿地:风雅若诗靓古城
     
             台儿庄运河以其丰厚的水文资源与灿烂的人文积淀,成就了台儿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悠远水韵。环绕古城四周广阔的湿地资源,则是大运河给台儿庄留下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台儿庄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对湿地资源“优先保护、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基本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四季里,柳岸花溪,风光旖旎;俯仰间,碧波怀云,风雅若诗。继2008年5月建成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湿地为主体的省级湿地公园之后,又于2009年底获准晋升为国家级运河湿地公园。
             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建设,依托的是丰厚水文资源的支撑。南部有大运河国家级样板航道、南水北调工程群组设施、运河大堤的绿化带以及沿河滩地十里荷花长廊;中有古城区运河古道明清水工遗存、规模宏大的亲水广场与公园,更有重建的运河古城;东西有上游的大沙河和下游的涛沟河从未干涸的滩涂沼泽。其中以涛沟河自然湿地最为丰富。
            涛沟河是苏鲁两省台儿庄、苍山、邳州三县(市)的边界河道,为中运河上游主要支流之一。涛沟河流域,是台儿庄区水稻、水产、水田藕“三水农业”生态种养集约经营区域。涛沟河沿岸数万亩沼泽洼地里,常年生长着葳蕤茂密的数百种挺水的浮水的沉水的亲水植物,还有各类鸟禽鱼类。春夏秋季,绿树环拥,芳草萋萋,芦苇茂密,鸭嬉鸥飞,燕舞莺啼,是台儿庄境内数百种野生动植物繁衍栖息的天然乐园。以此为圆心,辐射台儿庄运河流域,构成了台儿庄区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境内存有8门11纲19目46科115属的藻类植物,102科320属516种的维管植物和325种各类脊椎动物,其中,有国家Ⅰ、Ⅱ、Ⅲ级保护植物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22种,山东省重点保护动物43种。如此多样与珍稀的物种构成,无疑是一个珍贵的自然陈列馆和基因库。
             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近4万亩。其性质定位是:以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为前提,以台儿庄运河湿地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为主要景观,以湿地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度假休闲为主要内容,配合运河古城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江北水乡的规模效益。其空间格局为“一城两翼”和“一轴四带七区”,即以运河古城为核心,以城西大沙河城东涛沟河为两翼,以大运河水上景观为轴,着力构建大运河水工风貌、古月河水文风韵、涛沟河湿地自然风情、小季河生态农业风光四条景观带;将古城恢复区、公园管理区、大运河水上游乐区、古越河及古城风貌游览区、小季河人工湿地观赏区、涛沟河天然湿地展示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合理布局,各成体系;将观鸟亭、芦苇迷宫、水中步道、亲水码头、招鸟屋、荷花廊、桃花岛、钓鱼台、水族馆、运河人家、池塘动植物养殖观赏园等星罗棋布在其间……
             如此天然的与人工的,水文的与人文的,原生的与继生的,粗犷的与精致的,宏大的与奇巧的,田园的与盆景的,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立体化组合、综合性展示成“时时风光旖旎,处处风雅若诗”的揽胜格局,将给台儿庄这一“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披上崭新的梦幻般的和谐神韵与风采,鲁南苏北的广袤地域和绵亘南北近千公里的运河沿线,将会因此倍添生机与活力!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