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钩沉】台儿庄袁氏的发展变迁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袁家是清末台儿庄“陈、王、袁、骆”四小家之一。乾隆年间迁入台儿庄,经营商贸,道光年间始兴。延至咸丰八年(1858年),因捻军纵略一度中衰。同治年间,在袁光汉的苦心经营下,逐渐发家。民国初年臻于鼎盛,袁光汉、袁光昌、袁明鉴相继任台儿庄商会会长。新中国成立后,袁明哲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对地方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台儿庄袁氏望出汝南,为东汉袁安之后,唐开元年间迁至扬州。始祖袁讳清,字守廉,原籍扬州府仪征县甘露乡施谷桥,系明代开国从征将士,功赏杭州右卫镇抚司。永乐二年(1404年),袁讳清奉委北京运粮,会沂州有司患扰徐、邳,豪强至京,乃请军戍守,即赐御前侍卫职衔,于沂州屯田百余所,随迁南军而戍守,即隶籍马兰屯为家。因其功绩,备受封赏,后人多为官。
            乾隆年间,十世袁士学(字守廉)迁居台儿庄,经营和顺号,并开设双巷酒坊、糕点铺、杂货行等,有南北二处院落。后经十一世袁锡、十二世袁文浚、十三世袁运恒、十四世袁发业,传至十五世袁杨靖(字赞卿、号湘亭)始兴,时当道光年间。咸丰八年(1858年),捻军攻陷台庄邑,纵掠三日,袁家一度中衰。
            同治年间传至十六世袁光汉(字化鲁,号学曾,谥号忠懿公),苦心经营三十余年,相继增设票号、干果行,修建码头,和顺号名显一时。其址位于丁字街路东,前店后作坊,有门市三间两层,东楼三间为银楼,腰楼三间为账房,北屋两间为作坊,后楼三间、南院北屋八间和东屋三间为库房,南院西首有门市三间,另有阁楼一间。
            袁家糕点以精面粉、食油、糯米、冰白糖、蜂蜜等作主要原料,加辅助原料核桃仁、柿饼、瓜仁、青红丝(双丁)、桂酱、花生仁等,按配方加工制作糕点。品种主要有桃酥、角蜜、马蹄酥、麻枣、百合酥、蛋糕、芙蓉、三刀、大小金果、云片、脆筋、董糖、瓜饯等几十种。月饼品种有豆沙、枣泥、火腿冰糖、白糖、赖皮、青梅等二十余种。所产糕点香甜可口,油润适中,各具特色。
    杂货主要经营烟酒糖茶、纸张香烛、鞭炮、桐油、竹笋等。干果有板栗、核桃、红枣、柿饼、银杏等多种,还有江南土特产,干荔枝、干桂圆、青梅、焦枣、橄榄等多种。干海货有海带、石花菜、鱿鱼、海参、鱼翅、燕窝、鱼皮等海产品。
            袁家双巷酒坊始建于乾隆年间,由于酒坊建在双巷中段路北,故所产称为双巷酒,即袁家酒。酒坊南至郭家巷,北至王家巷,东至阴沟崖,西至公司楼,共有房间204间。光绪五年(1879年),袁家又增设礼泉酒坊。两酒坊一巷相隔,故称“汝南堂”南院、北院,世人统称双巷酒、礼泉酒为“袁氏家酒”。当时两处酒坊共有酒池十三间,每间一池,曲房八间,磨房两处,磨十盘,老井两口,净房两处,日产白酒400余斤,短工不在其数。其蒸酒方法:原料以大麦磨成采子,加水搅拌,用模具压成砖形,码放在曲房中加温发酵,发酵后晾干,铡碎磨细,配以磨成采的高粱采子,再加高粱壳搅拌均匀入池,用沼泥封顶,发酵十五天左右,入池净中蒸制出酒(属传统木净蒸酒法),属高粱酒。袁家酒久负盛名,除用料工艺讲究外,用水与别家不同。别家酿酒均用甜水,独袁家酿酒所用之水两口井中全是咸水。两酒坊经营至1949年,因政府取消私人酿酒业,随停产。
            袁家票号系为便于资金流通而设,名曰“和顺票”,主要业务为兑换金银、铜钱、银元、纸钞,往来汇兑银票,汇通范围南至江浙、西至山西和徐、邳等地。由于诚信待人,商誉颇佳,获利甚丰。其时主要由袁光汉之弟袁光昌(字慕西)负责经营票号业务,往来于大江南北。后因其两次失足落水,且时局混乱,交通不便,袁光汉乃以安全为念,命袁光昌放弃票号业务,同时在双巷酒坊的南院增开礼泉酒坊,由其经营。票号停业后,袁家与恒济永钱庄鉴定联合储放协议,钱款悉置于恒济永钱庄。
            为便于江南各商家兑换货物和原料,袁家又增设干果行。干果行位于阴沟崖西崖,至门以北,有门市五间,坐西朝东。雇员六人,负责收购北方的干果,如核桃、板栗、红枣、柿饼、银杏、黑枣、山枣、花生等,装船运到南方,与江浙的客商兑换茶叶、红糖、白糖、冰糖、糯米、大米、青梅、双丁橄榄、干荔枝、干桂圆、竹笋等土特产品和海带、石花菜、鱿鱼、海参、燕窝、鱼翅等干海产品。由于交易量大,往来频繁,为方便货物起运流通,乃于月河北岸出资修建双巷码头,供南北往来货物装卸。
            袁家生意涉及范围广,以诚信为本,信誉为上,公平交易。为完善管理,实行掌柜制经营,和顺经营的各店铺均聘请掌柜和账房先生,经营权由掌柜处理,财物所有权归账房先生管理。所有大小经营事务定期向东家汇报处理,自家所需物品一律交现金购物,不得随意从柜上支取,店员和学徒生包吃住,学徒期三年,期满留任者增加薪金。员工实行年薪制,实行绩效工资。族人和雇员均可入股,年底分红。此外,一切人员均发放服装补助金,家庭有困难者给予补助。学徒期间店规严格,不许赌博、喝酒、吸烟、吸毒、漏柜、打架滋事,一经发现即辞退。
            袁家热心公益事业,经常修桥铺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曾捐资修建新关帝庙。民国期间,又捐资三百余元银洋建区立小学,并接济乡邻,赈灾放粮。族人秉遵家训,凡借贷不能还者概不追讨,并于每年的腊月二十八前把不能还起的借据一并焚烧。因种种善行义举,各方人士送金匾五块给袁光汉,分别为“古稀初度”、“遐龄载庆”、“海屋春融”和“望隆耆德”,政府赐谥号“忠懿公”。
            清末民初,袁家经营日益扩大,南至江浙,北至临沂、费县,东至郯城,西至韩庄,湖西崖等。民国初年台儿庄始立商会,袁光汉被工商界推举为第一任商会会长,任职三年,后欲以老告退,同仁等皆不许可,乃公荐王、梁二君,始得卸任。1928年袁光昌(字慕西)又继任商会会长,1938年其子袁明鉴(字镜湖)再任商会会长。
            1928年,袁光汉卒,子袁明哲(字浚甫)继承家业,成为享誉一方的富户商家。新中国成立后,袁明哲为支援国家建设,购买国债3000万元(旧人民币)。在四献运动中,他还带头捐献元宝、银元一宗。1956年国家号召公私合营,袁明哲又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将房屋与货物共折价9000余万元(旧人民币)加入供销合作社,至此完成了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1962年,其子袁承云又任台儿庄工商联合会筹委会副主任,1975年主持兴建酒厂,次年建成后定名为“台儿庄区酒厂”,后相继任台儿庄区工商业联合会主席、区政协副主席等职。(袁美华 王密)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