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Files/2013/3/84050.jpg)
近年来,台儿庄区通过发展来料加工业,成长起一批经济能人,富裕了一方百姓,稳定了整个社会,在促增收、强经济、稳社会、助推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
“来料加工”成为吸纳农村半空闲劳动力就业的“消化器”。发展“来料加工”为农村半空闲劳动力,特别是为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等原因难以外出务工的农民找到了就地转移的渠道,“不出村、不出院、每天赚上几十块”的灵活就业方式圆了大批农民的增收致富梦。68岁的王兰才是该区泥沟镇邵里村的农民,前几年因为年龄偏大一直求职无门,2010年开始跟村里的十几位妇女一起做“来料加工”,每个月都有600—700元的收入,为家里减轻了不小的负担。目前,全区3万多名从事来料加工的人员中仅5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就占到了过半数,人均年加工费收入4000元以上。
“来料加工”成为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助推器”。“来料加工”接纳了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一大批农村“能人”经市场历练、通过发展来料加工成功创业,在家门口创办起加工企业,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发展。该区涧头集镇薛庄村经纪人刘伟艳自2009年开始从事喜庆用品加工,加工人员从创业之初的10几人发展到现在2000多人,今年她正式注册了柏丙源喜庆用品自主品牌,投资500多万元建立了枣庄博鸿商贸公司,演绎出“丑小鸭蜕变成小天鹅”的现实版创业童话。目前,该区已培育出用工过百人的规模型特色加工企业12家。
“来料加工”成为农民广泛创业的“孵化器”。该区有“来料加工”经纪人400多名,“来料加工”使他们熟悉了市场,锻炼了能力,积累了资金,许多经纪人开始创业办厂,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带头人。原本外出务工的泥沟镇邵里村妇女黄春燕,2009年回乡创业,注册成立了艺佳工艺厂,专做珍珠包加工项目,每年发放加工费近千万元。在她的影响下,自家姊妹四人都做起了包类加工项目,共带动了3600多名农村半空闲劳动力就业,成为该区发展来料加工的一段佳话。目前,该区年发放加工费过百万元的经纪人有20多人,带动过百人就业的经纪人达到了100多名。
“来料加工”成为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的“稳压器”。“来料加工”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务工与务农两者兼顾的问题。来料加工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农村社会矛盾减少、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在台儿庄区普遍存在着一种喜人景象,凡是来料加工业发展好的乡村,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社会风气都明显好转。涧头集镇刘庄村原来是治安后进村,自从该村引进发展来料加工业后,村民们比技术、比收入的多了,互助解困做好事的多了,打架斗殴说是非的少了。多与少的对比,折射出大力发展来料加工这项富民产业在广大农村的光明前景。(黄敦之 谢美慈 黄超 杨成骏)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UploadFiles/2013/3/841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