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在市政大厦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精神,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李峰,市委常委、枣庄军分区政委王兴勤,市委常委、秘书长梁宪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杰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邵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杜英杰,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忠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秦元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陈伟出席会议。周杰华主持会议。 会上,周杰华传达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精神,滕州市、枣庄日报社等5个区(市)和部门作了交流发言。 刘玉祥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提升我们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刘玉祥强调,要明确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努力实现文化改革发展的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要突出抓好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从市场招标购买。要积极推动公共财政、文化资源、文化项目向城乡基层倾斜,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使之成为整个文化产业的综合载体。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坚决防止借办文化产业园区搞变相房地产开发,同时也要避免重复建设。在建设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上实现新突破。要从实际出发,打造节会品牌,充分挖掘、利用好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不断深化枣庄国际石榴节、国际墨子文化节等重大文化节会活动,在打造文化品牌上实现新突破。要积极做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文章,大力推进内容形式创新,在实施文化创意上实现新突破。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借鉴外来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在文化精品生产上实现新突破。 刘玉祥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真正把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要加强宣传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文化知识,研究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文化发展途径,成为有文化自觉、有文化责任、有文化审美、有文化才干的新型领导干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确保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足用好用活财税、土地、市场准入、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积极探索出台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要降低政策、资金准入门槛,进一步拓宽文化发展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银行贷款、文化基金等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着力加强人才支撑,积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实施不求所有的“大人才”战略,广泛吸纳市内外文化人才为我市文化建设献计出力。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要大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努力形成全社会共谋改革发展,共建文化强市的生动局面。 陈伟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我市全市上下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资源观,建设了一批文化重点项目,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建成了一批公益文化设施,我市文化产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体制不活、创意不强等问题,各级要认清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 陈伟强调,文化是民生,具有公益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沉淀,是人们对生活的需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根本需求。抓好文化建设,体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执政理念。文化是资源,具有物质属性。相对于自然资源来说,文化资源更具有可再生、可持续、可延展性的特点,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资源。台儿庄古城一期工程投入4亿元,由于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现在的品牌价值达到了30亿元,说的就是文化的这层含义。文化是产业,具有经济属性。文化的物质属性必然会带来一种产业,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还会源源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是灵魂,具有精神属性。从城市的层面来看,文化成为凝聚城市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对文化有根本性的认识。 陈伟强调,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这是解决动力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向下向外向内转”。“向下”,就是政府要沉下去,沉到市场中、文化的规律中去,真正从办文化向管文化、养人向养事上转变。“向外”,就是文化单位要真正从靠政府向靠市场、守“铁饭碗”向争“金饭碗”上转变,其实就是面向市场。“向内”,就是公益性文化单位要积极推进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性分配机制、产品创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发展活力。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是解决民生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抓大放小上水平”。“抓大”,就是要抓以市民中心为代表的大项目的建设,这是具有提升枣庄整体服务能力、突破性的项目,把文化统筹起来、融合起来,形成市民中心的综合服务体。“放小”,就是要把小项目放到社区中去、农村中去,让文化设施进村入户,遍布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形成全覆盖。既要大项目,又要惠民的小项目,让它们贴近老百姓。“上水平”,就是在服务能力上水平,在导向、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要加快推进文化大项目的建设,这是解决产业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抓大抓特育主体”。“抓大”,就是要抓以台儿庄古城为龙头的文化载体的建设。“抓特”,就是要把精品产业化,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的特点,抓出精品,以特取胜。“育主体”,企业是文化产业推动的主体,要加快文化企业主体的建设。要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这是解决环境的问题。“干部政策人为本”,要发展文化产业,对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育一批善于学习、调研、思考,积极探索文化改革特点和规律的干部,才能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的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如何加快文化事业、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各级要认真加以解决。 周杰华在会议结束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用足用好政策上下功夫。要积极学习借鉴市内外文化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努力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市文化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出席会议的还有: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分管副主席。各区(市)委书记、区(市)长、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区(市)长,宣传部分管副部长,枣庄高新区党委书记,政工部部长;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大企业主要负责人;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