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大众网9月25日讯(记者张环泽报道)今天出版的大众日报四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 、厅长杨焕彩发表署名文章《传承历史文化 打造城市品牌》,介绍枣庄市委、市政府成功探索台儿庄古城重建模式的经验。全文如下:
最近,我带领有关同志到枣庄实地考察调研,台儿庄古城重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非常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宣传。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城市都拥有一些历史优秀建筑和历史遗存,体现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彰显出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在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台儿庄古城重建的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很好地学习、研究和借鉴,便于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共同把历史优秀建筑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台儿庄地处鲁苏交界、运河之滨,400年前因运河而兴,曾是一座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有“天下第一庄” 之誉。1938年4 月发生的台儿庄大战,将这座古城变成一片废墟。为传承运河文化,打造城市品牌,2008 年,枣庄市委、市政府,抓住运河申遗和台儿庄大战胜利 70 周年的时机,以历史遗存为依托,以大战文化、运河文化为主脉,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着手重建台儿庄古城,加快城市转型步伐,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台儿庄古城重建的意义与价值
重建的台儿庄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真实重现了当年运河古城的繁盛景象。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体现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一,台儿庄古城成为亚洲唯一遗迹众多、昭示和平的二战纪念城市。台儿庄不仅是一座古城,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台儿庄大战是中华民族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第一场胜利,是中国军队三万爱国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胜利,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抵抗外侮取得的第一场胜利,结束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台儿庄也经此一战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紧密结合台儿庄大战的历史,在保护台儿庄大战战争遗存的基础上,恢复建设战争纪念设施,打造中国第一座二战城市,对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倡导世界和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台儿庄古城成为传承运河文化、彰显历史底蕴的典型城市。台儿庄古城是一个秉承传统、多元交融的文化名城。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素有“水旱码头”之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动和交汇,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使台儿庄古城成为集八大建筑风格于一体(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七十二庙宇于一城(包括世界主要五大宗教及中国主要民间信仰的各类庙宇,如文昌阁、关帝庙、泰山娘娘庙、妈祖庙等)南北文化交融、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按照“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对文化基因、古城基因进行挖掘、抢救和恢复,修旧如旧、修旧如故,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
第三,台儿庄古城成为古朴与现代、悠闲与繁华完美结合的时尚之城。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形式是古朴的。它展现了明清时期运河的独特风貌,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运河古城的历史沧桑。台儿庄古城的内容是现代的。在古城重建中,突出时尚生活这一主题,引入现代生活方式,在古城内建设各种酒吧、咖啡屋、餐馆、休闲场所等,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时尚的生活。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很悠闲。人们可以乘船游览古城所有的景点,可以在船上晒晒太阳,欣赏古城的风光,听着悠扬的柳琴和土琵琶,感受“东方威尼斯”的风情;可以在古城的陶瓷一条街内体验亲手制作瓷器的乐趣;还可以到古城边的休闲广场,打打高尔夫球,洗洗温泉。重建后台儿庄古城又很繁华,特别是夜晚的台儿庄古城,再现了“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
台儿庄古城开发建设的突出特点
一是规划设计高起点。台儿庄古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既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但也不盲从,而是更注重结合实际,体现天时、地利、人和的高度统一。在规划编制中,他们舍得下本钱,请名家,找高手,许多国内一流的文化、规划、旅游、古建筑专家都请过,像阮仪三、俞孔坚、叶文智、时匡、樊建川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古城规划提出了很好的设想和建议。同时,市政府集中历史、文化、建筑、档案等方面专家,成立史料搜集整理小组,通过媒体、访谈、外交等途径,从世界各地征集台儿庄古城资料;并走访了很多台儿庄的老人,了解他们对古城的记忆,印证一些规划意见。特别是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年时间内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古城调查、走访,先后数十次召集有关同志进行座谈、反复论证,从而使他们准确把握了古城的文脉、品味,形成了古城规划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对规划进行了十多次修改,形成了最后的规划方案。可以说,古城规划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规划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以“运河文化、鲁南文化、大战文化”为核心,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规划设计建设 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 29个景点,总建筑面积 37 万平方米。规划注重“两个突出”,即突出水城特色,台儿庄地势低洼,历史上就是一座水城,城内水网交织,汪渠相连,百姓筑台而居。在重建过程中,综合考虑城市防洪、特色营造的需要,恢复汪渠相连的城市水系,塑造城水相依、碧水灵动、以河代路、以船代步的水城风貌;突出建筑风貌特色,规划秉承南北交汇、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创造出刚柔相济、雄秀兼备的建筑特色。
二是项目建设高标准。台儿庄保留下来的遗存不到 10% ,从10% 的古迹恢复到 100% 的古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难度相当大。台儿庄古城的一砖一瓦都力求精雕细刻,力求遵循历史,从建筑材料、施工队伍、工程监理,严格把关,一丝不苟。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他们从周边地区收集砖、瓦、石板等古建筑配件。施工工艺选择全国最好的,砖雕用安徽的、石雕用泉州的、木雕用东阳的。施工队伍通过全国招标,每个队伍负责一个院落,三次出现不合格,无条件退出。工程监理注重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对墙体的施工,严格控制墙缝标准,做到不超过 10毫米,保证古城建成后原汁原味。
三是管理运作高效能。台儿庄古城重建是一个经营城市的成功案例。 在古城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由枣庄五家煤矿企业各拿出10 万吨煤共约4 亿元进行建设,滚动发展,现在资产增值到100 多亿元,相当于用 50 万吨煤换来一座运河古城。 古城建成后,加强营销和招商,对进驻古城餐饮、零售、宾馆等业态,确定严格的数量和标准,以增强古城的活力。来到这里的游客,少年儿童感受知识,青年人感受时尚,老年人感受怀旧,外国人感受中国。
台儿庄古城重建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历史,使城市的风貌更具内涵和底蕴。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城市建设要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处理好建设开发与保护遗产之间的矛盾。城市要发展,旧城要更新,势必要拆迁一些民宅民居和一些失去历史使用价值的老建筑,但绝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一些有历史意义的遗迹和珍贵的历史街区一拆了之。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有利于展现城市独特文化风貌的历史底蕴,振奋民族意志,激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依托这些资源具有的特定文化内涵和美学情趣,进行有效经营,创造城市品牌;有利于提升城市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人们加强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共识和理念。
第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遵循保护和发展兼得的原则。既要使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又要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现代化。城市建设要积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从城市总体角度采取综合措施,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合理布局,作好城市设计,延续风貌特色,开发新区,保护古城,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第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对于历史优秀建筑,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对于自然遗产,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建设和管理好。
第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做到保护、恢复、新建三措并举。 对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做到有思路、 有方向、有步骤,请名家、找高手、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中要注意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止贪大求洋,防止粗制滥造,努力打造百年工程,确保经得起历史检验。(作者:杨焕彩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 、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