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谈迁《北游录》与台儿庄运河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北游录》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史学家谈迁撰写的一部游记著作,其中描述了包括台儿庄在内的台儿庄运河沿线诸多村镇的社会面貌,弥足珍贵。
            谈迁(1593~1657),浙江海宁人。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他博鉴群书,精研国史。曾自天启元年(1621年)始私修明史,历时20余载,“六易其稿,汇至百卷”,编纂了400万字的编年体巨著《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国榷》手稿被窃,谈迁又发愤重写,历时四年,完成新稿。十年至十三年(1653~1656年),谈迁由嘉兴走京杭运河水路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前朝降臣、清朝皇亲官宦及门客,搜集明朝逸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在北京游历过程中,他将见闻一一记录在案,创作了《北游录》。全书共九卷,内纪程、纪邮、纪泳、纪闻各二卷、纪文一卷。在往返途中,谈迁每天都细心访问船夫里老,察看碑记石刻,对运河变迁、河道船闸、景观风情都认真查考,记录了有关京杭运河的众多资料,其中涉及台儿庄运河的部分见于《纪程》、《后纪程》、《纪文下》三章。
          《北游录•纪程》记载了谈迁赴京途中的见闻。顺治十年(1653年)闰六月甲子,谈迁赴约客居嘉兴,五日后与朱之锡沿京杭运河北上。舟行六十六日至邳县横林庄(今台儿庄区邳庄镇黄林庄)、峄县台庄闸,时当八月戊寅中秋。夜宿台儿庄期间,谈迁饮酒步月,并赋诗《中秋台庄对月》。次日己卯谈迁先后过候仙闸、顿庄闸、丁家庙闸、范庄闸(万年庄闸)。又次日庚辰度巨梁桥闸。再次日辛巳过新闸。再次日壬午至韩庄闸,出峄县。自八月十五日起,至十九日止,共计在台儿庄运河行船五日。现将有关记载录之如下:
    “戊寅,迅帆……横林庄,邳、峄分界处,各置台立表。五里台庄闸。凡闸旁月河,备水涸省缒板也。是日中秋节,酒后步月,远山浮黛,荞麦花如雪,亦佳景也。
            己卯,发十里候仙闸。八里顿庄闸,左岸隆隆,束涛而声壮。八里丁家庙闸。自台庄以至济宁二百四十里,闸亦二十四。地亢不潴水,特防以节之。各专役启闭,柁师由闸不失尺寸。十二里泊范庄闸,一曰万年庄闸。
             庚辰,阴。巳刻度闸,以湍险倍力。十里巨梁桥闸,泊,夜雨。
    辛巳,发十二里新闸,其戍楼曰得胜台。二里停挽,堤右耿山,虽卑不及登。又二里野泊。自台庄来,堤多石,细碎枳步。盖浚河出之,本山脉也。
            壬午,风利。十四里韩庄闸,其旁微山湖,为巨浸,西则徐州道也。”
           《北游录•后纪程》记载了谈迁返乡途中的见闻。顺治十三年(1656年)四月二十日戊辰,谈迁过韩庄闸。次日己巳,过居梁桥闸,抵万年庄闸。又次日庚午,过丁家庙闸。再次日辛未,过顿庄闸、侯先闸、大风口、台庄闸。自四月二十日起,至四月二十三日止,共计在台儿庄运河行船四日。现将有关记载录之如下:
           “戊辰,雨霁。十五里韩庄闸,有土堡,居人百余家。自杨庄来,土多石脉,而韩庄南尤甚。相传凿河时,沃醋于石而去之,亦艰矣。闸西又有闸,以绾微山湖者,湖西即沛县,通徐州。又西南二山据水中,北卑而南雄,总出微山下,未微其名。沙沟守备在郗山东南有城,今住韩庄催漕,左隄固冈脊,其下并旷土。十八里新闸,近闸三湾,舟人任篙不任纤。语云:“三湾当一闸”。又云:“三浅当一闸”。古人潴水,不欲概直概深也。又六里泊。
            己巳,晴。六里抵居梁桥闸。闸右支河,桥曰居梁。茅舍二十余家。又六里万年庄闸,诸舟夜度,独余留,颇不怿。
            庚午,江南贡舫至,启闸得行。十里丁家庙闸,旧二百余家,今数家,东直尹平山豹子谷,西直库山、高山、黑山,余未详,俱徵于途人之口。……自韩庄来,左多支流,盖诸山之水道也。暮雨,泊。
    辛未,发十里顿庄闸。七里侯先闸。四里大风口,其歌风台之支流乎。雨止风利。四里台庄闸,烟井辏集,旧二千余家,今半之。西直熊耳山,稍南车辐山、王母山。熊耳之北花山、寨山、黑山。”
          《北游录•纪文下》记载了顺治十年(1653年)中秋夜,谈迁在台儿庄饮酒步月,留下的诗篇《中秋台庄对月》:
            风帆顷刻入东齐。林影萧疎乌已栖。景切玉壶方待兔。木飘金粟亦名犀。白榆历历明天上。锦鲤双双慰济西。屈□衔杯对夜月。去年海曲月全迷。
    除《中秋台庄对月》外,谈迁还在峄县留下了另一首诗《峄县道中》:
           峄山供远画。翠色早归来。市羡人人赴。涛奔岸岸回。鲁风想未替。越客意相推。谁托孤桐质。焚余更异材。
           《北游录》对台儿庄运河的记载,其史料价值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是记载了清初台儿庄运河的地理特征,如“地亢不潴水”、“堤多石,细碎枳步”、“土多石脉”、“左多支流”,顿庄闸“左岸隆隆,束涛而声壮”,万年庄闸“湍险”,居梁桥闸“闸右支河,桥曰居梁”,新闸“近闸三湾,舟人任篙不任纤。语云:‘三湾当一闸’。又云:‘三浅当一闸’”,大风口“其歌风台之支流”。
            二是记载了台儿庄运河两岸的山脉形势,如台庄闸“西直熊耳山,稍南车辐山、王母山。熊耳之北花山、寨山、黑山”,丁家庙闸“东直尹平山豹子谷,西直库山、高山、黑山”,新闸“堤右耿山,虽卑不及登”,韩庄闸“西南二山据水中,北卑而南雄,总出微山下,未微其名”。
            三是记载了关于台儿庄运河开凿和管理维护的传闻,如“相传凿河时,沃醋于石而去之,亦艰矣”、“自台庄来,堤多石,细碎枳步。盖浚河出之,本山脉也”、“自台庄以至济宁二百四十里,闸亦二十四。地亢不潴水,特防以节之。各专役启闭,柁师由闸不失尺寸”、新闸“舟人任篙不任纤……古人潴水,不欲概直概深也”。
            四是记载了清初台儿庄运河沿线主要村镇的面貌,如台儿庄“远山浮黛,荞麦花如雪,亦佳景也”、“烟井辏集,旧二千余家,今半之”,丁庙“旧二百余家,今数家”,巨梁桥“茅舍二十余家”,韩庄“有土堡,居人百余家”。特别是记载了台儿庄等村镇明末和清初的人口数量,弥足珍贵。
            五是记载了清初台儿庄运河船闸设立的情况,《北游录•纪程》曰自横林庄始,西五里曰台儿庄闸,又西十里曰候仙闸,又西八里曰顿庄闸,又西八里曰丁家庙闸,又西十二里曰范庄闸,一曰万年庄闸,又西十里曰巨梁桥闸,又西十二里曰新闸,又西十八里曰韩庄闸;《后纪程》则曰:台儿庄闸西八里侯先闸,又西七里顿庄闸,又十里丁家庙闸,又西十里万年庄闸,又西六里居梁桥闸,又西十二里新闸,又西十八里韩庄闸。与其不同的是,康熙十二年本及二十四年本《峄县志》则记作:台庄闸西八里曰侯迁闸,又西十二里曰顿庄闸,又西六里曰丁庙闸,又西十里曰万年闸,又西八里曰张庄闸,又西十二里曰德胜闸,又西二十里曰韩庄闸。乾隆二十六年本《峄县志》则记作:台庄闸西十五里曰侯迁闸,又西十二里曰顿庄闸,又西六里曰丁庙闸,又西十里曰万年闸,又西八里曰张庄闸,又西十二里曰德胜闸,又西二十里曰韩庄闸。光绪三十年本《峄县志》则记作:台庄闸西八里曰侯迁闸,又西十二里曰顿庄闸,又西六里曰丁庙闸,又西十里曰万年闸,又西八里曰张庄闸,又西十二里曰德胜闸,又西二十里曰韩庄闸。现将各说列表对照如下:
    《北游录•纪程》 台庄闸 候仙闸 顿庄闸 丁家庙闸 范庄闸
    (万年庄闸) 巨梁桥闸 新闸 韩庄闸
    《北游录•后纪程》  侯先闸   万年庄闸 居梁桥闸  
    康熙本《峄县志》  侯迁闸  丁庙闸 万年闸 张庄闸 德胜闸 
    乾隆本《峄县志》        
    光绪本《峄县志》        
    《北游录•纪程》 — 10 8 8 12 10 12 18 —
    《北游录•后纪程》  8 7 10 10 6 12 18 
    康熙本《峄县志》  8 12 6 10 8 12 20 
    乾隆本《峄县志》  15 12 6 10 8 12 20 
    光绪本《峄县志》  8 12 6 10 8 12 20 
    《北游录》对清初台儿庄运河船闸设立的记载,其史料价值体现在:
    (1)万年庄闸“一曰范庄闸”,新闸有戍楼“得胜台”,弥补它史之缺。
    (2)清初台儿庄运河八闸中有巨梁桥闸,张庄闸为顺治、康熙之际新更之名,可证《台儿庄区志•建置》之失。《台儿庄区志•建置》称:“原名张庄,运河通航修闸易名张庄闸。后,官府征集皇粮,聚于闸处待运,遂改村名聚粮桥。后渐演为巨梁桥。1958年治理运河时,村址南迁1公里,分建成东巨桥村、西巨桥村。”按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本《兖州府志•山水志》云:“彭河,一名中心沟,在县东南五十里巨梁桥下”,已有“巨梁桥”之称,光绪三十年本《峄县志•漕渠》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刘东星“建巨梁桥石闸一”,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曹时聘《泇河善后事宜疏》曰:“应增直河口、钜梁桥、侯先庄、万家庄等闸应设闸官、闸夫以司启闭”,《台儿庄区志•交通》:“巨梁桥……明万历三十四年建”,可见“巨梁桥”之名,由来已久,故光绪三十年本《峄县志•漕渠》曰“张庄闸,即巨梁桥”,而不是相反。当地传说亦云在台儿庄运河开通前,当地村民聚粮十载修筑聚粮桥,而后才有聚粮桥村、聚粮桥闸,后演变为“巨梁桥村”、“巨梁桥闸”。张庄闸之名的来源,尚难考证。
    (3)清初台儿庄运河八闸中有新闸,为明清之际重建之德胜闸,可证《台儿庄区志•建置》之失。《台儿庄区志•建置》称:“(新闸子)村立德胜闸南,村随闸名。清光绪时,其西建闸,村遂更名新闸子”。按光绪三十年本《峄县志•漕渠》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刘东星建“德胜、万年、万年庄各草闸一”。当地传说则云:清乾隆年间,德胜闸毁,遂在其上游约一百米处重建一闸。《北游录》的记载表明,德胜闸之重建,远在顺治十年(1653年)之前。
    (4)留下了台庄闸至候仙闸十里,万年庄闸至居梁桥闸六里的准确记载,补《峄县志》之失。根据史料记载,自通航以来,台儿庄运河各段河道形势均无变化(台庄段尽管在1959年进行了裁弯取直,但故道尚存);各船闸的位置,除德胜闸曾另建新闸外,其他都没变化。因此通过勘测当今里程,可以大致判断以上各说的正误。台庄闸至侯迁闸的间距,约十里;侯迁闸至顿庄闸,约十里;顿庄闸至丁庙闸,约六里;丁庙闸至万年闸,约十里;万年闸至张庄闸,约六里;张庄闸至德胜闸,约十二里;德胜闸至韩庄闸,约二十里。《北游录•纪程》记载台庄闸至候仙闸十里,《北游录•后纪程》记载万年庄闸至居梁桥闸六里,皆较它说准确。(王密)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上一篇:台儿庄古城中秋之夜[ 09-23 ]下一篇:“恩威并著”碑考[ 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