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博专题】有特色 小而精——台儿庄古城非博会探访10月27日,2013中国·台儿庄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人流如织。徜徉在熙熙攘攘的展厅中,欣赏各具特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立即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本届博览会依托古城作为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培训基地的平台,与往届相比,重点突出运河文化、手艺山东、海峡两岸交流三大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博览会上,来自运河沿岸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以及青海、台湾等省(市)的216个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大师,携其作品参展参演。其中,山东展团共展示了16个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6个。烟台的“中华神剪”栾淑娟惟妙惟肖的手工剪纸、山东十大民间艺术大师王永训精致大气的潍坊风筝,吸引很多人驻足欣赏,赞叹不已。栾淑娟告诉记者,她已连续参加了三届非博会,在上届非博会上,她带来了300多件作品,大部分被参观者收藏。这次,她带来了60多个品种500件作品,有四季花、福禄寿十二生肖等,大受欢迎。 来自宝岛台湾的色彩鲜艳、动作有趣的布袋木偶戏,吸引了大批参观者观看。表演者是台湾地区非遗传承者陈锡煌大师的徒弟陈冠霖。台湾展区策展人薛湧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布袋木偶戏又称掌中戏,在200多年前由泉州传入台湾,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后,表演艺术更加成熟,非常受人们喜爱,在台湾还专门有一家电视台专门播放木偶戏,甚至制作动漫,吸引更多的孩子关注木偶戏、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台湾展区同时展示了本地少数民族阿美族的特色服饰及各种饰品。 江苏展团的云锦织机,也是本届博览会的特色之一。它由1924个部件组成,高4米,长5.6米。其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是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中唯一不可被机器取代、全凭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传承人周双喜告诉记者,南京云锦织造通过“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等极为复杂的技艺,由熟练操作的拽花工与织手上下相互配合,大花楼木织机不停织造,一天也仅能完成5至6厘米,可谓“寸锦寸金”。云锦图案通常花形硕大,富贵逼人,色彩浓艳大胆,绮丽多姿,美若天上云霞。 在节俭办会主旨下,本届博览会规模和场地面积相比上届都有所缩小,但主办方也因此更加注重参展项目的挑选,做到简朴绝不简单,规模虽小但绝对精彩。博览会招商布展组负责人段玉解释:“这次我们严格要求非遗项目层次,必须是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参展,而且,在初选阶段让每个参展省市上报20个,由我们在优中选优、统筹兼顾中挑选10个,这样既能使最优秀的项目被选拔上来,而且避免类别重复,让参观者接触到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委员、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刘书琴今年已经72岁了。她现场表演示范的纸贴画,让人感受到别致的艺术之美。一张普通的彩色纸片,在她的灵巧双手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龟背竹。利用废弃画报,通过剪裁拼贴,明暗对比、肌理纹路相当清晰,兼具工艺性、绘画性、装饰性三大特点,艺术表现力强烈。来自市立新小学的张梅煊、张可欣两位小朋友非常感兴趣,选中了三张纸贴画,还与刘书琴奶奶合影留念。非博会上精彩的非遗项目不仅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连参展大师也忍不住出手收藏。汝瓷在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之首。博览会上,孔德祥先生带来了被国家文物局定为首批“中华民族艺术珍品”的“汝窑孔雀洗”。这件编号为0101号的作品,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孟玉松制作,40倍放大镜下,可见釉面上气泡状如珍珠,寥若晨星,奇幻异常。北京展区的艺术家罗秀赞不绝口,不时来孔德祥展台前欣赏把玩,最后定下了其中一件汝窑作品。 “政府支持、市场运作、贴近百姓,这是本届非遗博览会我们定下的标准。”台儿庄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学勇说。 为此,博览会除了设立精品区,还设立了展销区,以“群众生活中的非遗”为特色,设立“舌尖上”的非遗、“指尖上”的非遗、“眼尖上”的非遗三个分区,分别展销非遗类美食,刺绣、编织、陶器等传统手工艺品,绘画、书法、瓷器、景观小品等。河南新乡旅游团队中的一位郭先生非常满意:“很开眼界,展品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感觉很亲切。”同行的一位女士表示,参观完非博会,他们一行还要去游览台儿庄古城。 本届非博会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专业招展团队参与招商招展布展工作,采取差别化招展政策。精品区设立的优秀企业展示区的40个展位、展销区的100个展位全部采用市场化运作,仅此就减少政府补助80万元。此外,还通过展位费、广告费收入8.2万元。(张孝平)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王学勇会见出席台儿庄古城非博会的外方嘉宾(图)[ 10-29 ]下一篇:2013中国·台儿庄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圆满闭幕(图)[ 10-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