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经济>>正文内容
  • 台儿庄:方兴未艾的运河经济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台儿庄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位置

     

    一、历史上的运河经济

    唐宋时期,运河航运得到快速兴起,促进了沿运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元朝建都北京,大运河由东西方向改为南北方向,这对活跃南北方的经济起到了调节和平衡作用。到元顺帝末期,江南漕运停止,元朝不久灭亡。

    明、清两朝均以东南为财富之域,要把东南的漕粮运到北方,只有靠运河,所以两朝均把大运河视为生命线,不断对运河进行整修。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在运河沿岸的淮安、徐州、临清、德州等地设转运粮仓,年漕运量509万石。此后,宣德六年(公元1413年)至弘历四年(1419年),年漕运量350万石至450万石,清朝年漕运量400余万石,其中约300万石运往北京。

    在漕运快速兴起并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运河航运为南北商品的流通创造了极好条件,改变了肩挑人抬马车拉的运输局面,实现了南北双方的贸易互补和物资交流。明代,江南是全国纺织业的中心,其产品数量多,质量好,行销全国,而北方纺织业尚不发达,故“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运河沿线很多地区,山东的东昌、兖州等都是华北棉花的主要产区,其中尤以位于冀鲁交界的临清、武城一带棉产最优,有“北花第一”之美誉。每届棉花成熟,“江淮贾客列肆齐收”,大量运销江南。“富商巨贾操重资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当时的丝织品以苏杭、南京所产为最,运销华北、西北,辽东所需的布匹、绸缎也都是经由运河北上。北方纺织业的落后,形成了北方消费市场对江南丝、棉制品的依赖,使纺织贸易成为明代运河商品流通的主要内容。

       

    经由运河北上的大宗商品还有茶叶、纸张、瓷器、铁器等,由运河南下的主要商品,除棉花外,还有石器和干鲜果品等,因此,大运河成为活跃南北经济的重要交通要道,在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

    大运河的贯通也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运河两岸城市百业俱兴,商业气息尤为浓厚,一大批官私工商业如造船业、瓷器业、酿造业、纺织业、编织业、印刷业、造纸业、金属品制造业、生活品制造业及其它各种手工业等蓬勃兴起。各种商业店铺数以千万计,商业人口大增,呈现出从业而聚、活动频繁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工商业。

    二、枣庄地区的运河经济

    枣庄地区的水上运输开始于四百年前的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640年以后,韩庄运河的过境漕船有7700余艘,发运漕粮400万石,每年初春,江浙、湖广一带的漕船抵达台儿庄,大批商船伴随来往,到清朝乾隆年间呈鼎盛时期。据史料记载:1796年(清嘉庆元年),随着枣庄地区挖煤业大兴,“炭窑时有增置,漕运数千艘,连樯北上,载煤动辄数百万石”。据《峄县志》记载光绪三年(1904年): “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驮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当时由于货物装卸及运输的需要,港口码头相继兴建,从台儿庄城西到南门建有各类码头10余处。

    1902年,由张莲芬开办的枣庄中兴煤炭公司先后建起30亩运煤专用码头,增设煤焦场、储运场、卸煤场等共占地200亩,年吞吐量80万吨,1906年,中兴公司又购进粮划72只,运煤船15艘,北到济宁,南到镇江,沿京杭运河段11个分销长。同时筹建台枣运煤铁路,1912年台枣铁路建成,1933年先后垫款200万元修建台赵(墩)支线和连云港码头,形成了台儿庄水运和陆运并重的运输渠道,刺激了台儿庄地区经济的极大发展。

     

    值得向大家介绍的是,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各自六次下江南,并且都在台儿庄停泊登岸或巡游。据《翰林院修编李克敬墓碑》载:“岁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圣祖仁皇帝(康熙)南巡,进诗台庄水次”,另据《峄县志.宦迹》卷载:“康熙间,黄河决,花山徐邳灾,漕运中梗”。康熙南巡“驾驻河上”。康熙和乾隆二帝数次驻足台儿庄,加上台儿庄因河而兴,台儿庄便吸引了外地客商,山西客人在这里建立了山西会馆和关帝庙,至今仍有遗址存在。外来的商家为方便从水上卸运货物还修筑了10余处石阶码头,俗称“水门”,在城里修建了12条街道,城内有5000余人家,2.4万人口,形成了舟楫如梭,帆樯如林,街巷丝竹不断,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1938年台儿庄大战爆发,台儿庄商业受到严重破坏。1939年,台儿庄铁路、水路恢复正常,商业再度繁荣,货行、货站、代办站、转运站、旅店达40多家,港口、码头货物堆积如山,镇内市面繁荣、生意兴隆。至1947年,台儿庄已成为鲁南、苏北农副产品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规模较大的商业有同仁百货店、复兴杂货店、中和堂药店等10余家,各种商号发展到150多家,经营范围包括棉布、酿酒、医药、饮食等。

     

    1948年枣庄地区解放,运河经济的发展又揭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在台儿庄经商的总数达到74家,资金10多亿元(旧币)。1952年至1961年,为发展运河经济,运河航务办事处、台儿庄航运站、峄县木帆船合作社、台儿庄港等先后成立,此时的枣庄段运河担负着苍山、兰陵、峄县的粮食及北部山区山果、生姜、磨石等物资运输,近处运往济宁、韩庄、邳县,远处运往江浙一带的任务。起到了交流物资、活跃市场的作用。七八十年代枣庄段运河主要是北煤南运,时有南方的竹木器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北运,为减轻京沪铁路压力,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台儿庄古城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5日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港航物流中心项目简介[ 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