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人物】傻怪老沈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老沈不老,今年才四十一岁,但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童,都喜欢称呼她老沈,就连门口看大门的老张的三岁的孙女,见了她老远就喊“老沈姑姑”。老沈何许人也?老沈叫沈庆敏,台儿庄区文广新局一名工作人员,民盟台儿庄支部副主委,台儿庄区政协委员,台儿庄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台儿庄社科联委员,台儿庄运河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老沈不当官,却有以上很多头衔,用老沈自己的话说是“小脑袋上扣着一串大帽子”。不看别的,就看老沈头上戴的这些帽子,就让人觉得老沈不是一般的人,接近了才知道,老沈是一个看似普通,其实有点又傻又怪的人。

    老沈一大怪,爱把闲事揽在怀

            2009年的一天,老沈的母亲将一个小伙子领到正在上班的老沈的面前,让老沈帮忙瞧瞧他的病,小伙子叫高立国,28岁,双腿股骨头坏死,当时从骑着的电动车下来,拄着拐棍还能勉强行走。当时见了老沈就喊“姐”,一个“姐”喊出口,老沈就动了菩萨心肠,当即停下手中的活,带着高立国到有关部门四处求助。一直到找到台儿庄区广播电视局原副局长、原广播电视台台长袁袤翔先生,在袁袤翔的帮助下,先联系到刘玲女士,将那时已经病得不能独立行走、连上厕所都靠吃止痛片才能蹲下的高立国接到医院检查,制定治疗方案;随后又联系到王圣全大夫免费给高立国针灸,刘玲女士出医药费和中药辅助治疗。好事一开头,就像滚雪球般,带动帮助高立国的人越来越多。刘玲带高立国在台儿庄区人民医院拍片检查之后,给了他300元车费、生活费,台儿庄运鸿公司出租车司机周广付得知详情,主动将车费全部免除,把高立国平安地送回了家中。王胜全大夫为其精心设计了治疗方案,并和他的徒弟雷雨一起全面实施了免费治疗。一个月后,刘玲和东林慈善功德会上海联络处的王东海等几位志愿者赶到台儿庄,专程看望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高立国。此时的高立国,不仅全部停掉了多年来不得不依赖的止痛药物,而且能够丢开拄棍儿,直起腰板徒步行走十多分钟。高立国病情的好转坚定了他们爱心救助的信心。他们给了高立国1000元的生活费,鼓励他坚定信心,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努力战胜病魔。还将电暖器、电热毯以及大宗的食品送到了高立国的家中。刘玲、王东海一行看望高立国时,枣庄的两位居士闻讯随行。此后,她们一行7人带着被子、毛衣、军大衣以及DVD机、光碟、书籍等,登门看望慰问高立国;民盟台儿庄支部的周生建委员为高立国购买了棉衣和秋衣;一位和高立国同在诊所针灸治疗的年轻人,掏出500元钱,硬是塞到了高立国的手中,并拒绝透露自己的名姓……上海枣庄商会带着油米面看望高立国,看到高立国和年迈的父母依然住在低矮的草屋内,下大雨时,雨水倒流进屋,一家人战战兢兢,唯恐雨水将草屋泡塌,决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上海枣庄商会、枣庄市工商联、企业家池文华的共同帮助下,高立国的草房变成了三家宽敞明亮的平房,而且拉起了院墙,盖起了配房。一家人再也不用挤在草屋里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更为可喜的是,经过王圣全和雷雨的针灸治疗,高立国由原来的几近瘫痪,到后来能撂下拐棍独立行走了。

            对于这一切,老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深深地感谢那些帮助高立国的好心人们,她觉得他们帮助高立国就是帮助她自己。岂不知,如果没有她们当初的出手相助,又哪来高立国的今天呀!俗语说的好,隔河一锭金,河宽水又深。既无桥可过,又无摆渡人。高立国得到了那锭金子,而老沈就是那摆渡人啊。

            老沈这个人心眼小,就连出去游玩,也能玩出心事来。2012年秋,在枣庄峄城榴园深处游玩的老沈碰到一位看园子的老人,主动上前搭讪,几句话下来,老沈就敏感地感觉到老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离去之后,老沈又放不下了。之后,老沈几次跑到老人那里给老人做饭,不会喝酒,也随着老人喝两盅,不会抽烟,也陪着老人像模像样地抽两口,不为别的,就为图老人一个乐呵。

    老沈二大怪,为了晚霞更风采

            老沈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外事秘书专业,可到了单位一直从事行政公文的写作工作。老沈自认为自己的行政公文写得不咋地,老是把中规中矩的行政公文写得像散文。老沈把这归咎于工作之余爱写小说、散文的原因。说自己的行政公文写得像散文,散文写得像行政公文,但老沈也不以为意,在这个写得比看得还多的年代,写作纯属自娱自乐,是自己找乐子。因为这个业余时间爱写写画画的小爱好,不但使她结交了很多文友,也使很多退休的老头喜欢她。枣庄市市中区政协搞文史资料《老枣庄记事》的编辑工作,一帮老头聚在一起编书,老沈也跟着凑热闹帮忙,到最后庆功的时候,老沈喝得打吊瓶,有的老头喝的回家耍酒疯。但从此老沈赢得了文学界老前辈的信赖,从此把她当做了他们的特派联络员。老沈张罗枣庄市国学教育促进会进工厂、下煤矿、入社区,老沈随着国学教育促进会多次到丰源集团、高庄煤矿、台儿庄古城、乡镇小学等采风;为会员们举办个人书画展,将国学精粹传播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

            老沈最愿意做的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文化部门每年组织的文化活动,其中都有老沈的身影,同时老沈还随着枣庄东湖书画院的老画家们开展送书画进校园、下基层活动,组织书画家为基层乡村的孩子免费传授书画技艺;过年为乡村居民撰写春联,绘制年画。为白血病患儿举行义卖和募捐活动,参加枣庄峄城的聚好人俱乐部活动。看着社会上各个阶层、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向弱者伸出救援的手,老沈在一旁都由衷地欣慰。众人拾柴火焰高,这熊熊燃烧的火焰,不但照亮了弱者绝望的心,同时让老沈也感到了温暖。

           曾经有人当着老沈的面说,那帮老头都退休了,你又用不着他们,跟着瞎啰啰什么啊?对此老沈很是不解,在与人的交往中,老沈从来没有想到“利用”二字,她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彼此的利用,而是联起手来,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再说了,西天的晚霞,不是依旧照得半个天空满是绚烂吗?

    老沈三大怪,编书全身都累坏

            老沈刚参加工作时,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从事战史研究和行政公文写作,后到台儿庄区文广新局工作,再后来到台儿庄区政协工作,再再后来又回到台儿庄区文广新局工作,同时又在台儿庄区运河文化研究会干兼职,在工作中一直挑大梁。行政公文琐碎繁杂且不说,同时承担着研究室文化工作的调研,另外还干着编辑的工作。先是从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台儿庄卷》的编辑工作,此书几经周折,于2012年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台儿庄政协工作时,从事《运河古城台儿庄》一书的编辑工作,没日没夜地干,从那时起,老沈就落下了颈椎突出、腰椎突出、胃病、脑血管痉挛等毛病。书编完了,老沈回到文广新局,台儿庄区政协又找到老沈,让她承担《咱们的诗人贺敬之》一书的编辑任务。老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一头扎进资料堆去,几乎全是一个人查资料、打印文稿、搞校对、排版,终于在2013年使书获得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出版;老沈最开心的是和枣庄市运河文化促进会的有关专家们一起编纂《齐鲁运河风情·枣庄卷》,那是老沈的父亲刚去世不久,老沈在抱犊崮三棵树宾馆编稿子,一呆就是半个月。老沈负责第六章的编辑撰写工作,老沈觉得跟着这些专家们,不但学习了很多关于运河文化的知识,而且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也在2013年被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除了编书,老沈又编辑《台儿庄文化报》,后来小报不办了,老沈又从事研究性杂志《台儿庄运河文化》的编辑工作,负责杂志全部文字的编辑,系统地进行运河文化、大战文化、民俗文化的全面研究工作。按说这些够老沈忙活的了,但老沈好像觉得还不过瘾,又成为了台儿庄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性刊物《运河》的编辑和枣庄市老区促进会主办的综合性刊物《老区》的特约编辑。

            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浸润着几百、几千年的运河文化,老沈自得其乐。

    老沈四大怪,老小被当老大待

            老沈兄妹三人,上面一姐一哥,应该属于最被宠爱的序列,但是老沈从来没有被当成老小宠着、疼着,反而都拿她当老大待。老沈刚结婚时,住着一万七千块钱买来的建筑面积五十三平米的小房子里。姐姐的女儿在一岁刚蹒跚学步时,就交给了老沈外出打工,一直到现在。后来患病的父亲来到老沈家。父亲身体不好,怕吵,自己住一间房。老沈和母亲、儿子、外甥女挤在一张一米五宽的床上。夜里睡觉时,老沈不敢翻身,既怕压着老的,又怕碰着小的。2008年父亲被检查出贲门癌,老沈带着父亲到医院做各项检查,强忍着眼泪,瞒着父亲的病情,一直到父亲手术那天,担心出什么意外,才通知在外打工的姐姐和哥哥赶到医院。做手术时,姐姐和哥哥都不敢签字,还是老沈颤抖着手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术后老沈一个人陪着父亲做化疗,化疗期间,父亲脾气暴躁,老沈陪着笑脸,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想法逗父亲开心,见到父亲没有吃过的东西,不管多贵,都买来给父亲尝尝。期间,还帮助别人照顾同病房的病人,帮着拖地、打水、聊天。病房里有的老人有些话不告诉自己的儿女,却愿意和老沈说说。父亲病愈不到一年的时间,病情出现了转移,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并不断恶化。医生背地里劝老沈放弃治疗,老沈说什么也不愿意。陪着得病两年多的父亲,老沈深知,只要不停止治疗,父亲心底就会存有一份生的希望。就这样,老沈和父亲共同在医院里坚守那份渺茫的希望。后来父亲走路都不便了,爱面子的父亲依然坚持上卫生间方便,蹲下去就起不来。老沈跟进男厕去搀扶,父亲觉得不妥。老沈说:“有什么,我是你闺女,为你做什么都不为过。”就这样,一直到父亲病逝在医院。当夜,老沈握着父亲的手,将父亲护送回老家,直到父亲的手变得冰冷。老沈才意识到父亲已离她而去,雷雨才滂沱而下。

            父亲走后,老沈搬了家,房子大了些,但住的人没有减少。哥哥的两个孩子到城里打工,吃住在老沈家;母亲跟着老沈;外甥女跟着老沈;就连哥哥的小孙子,也爱往老沈家跑。我们问老沈累不累,老沈笑笑:“不累,热闹!”老沈认为,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兄妹都不待见,还能对朋友好吗?说话的功夫,老沈手机响了,是老沈的母亲打来的:“沈二啊,(老沈按姐姐排行)我炒了青菜,几个熊孩子都不喜欢吃,你快家来吃!”老沈对着电话喊:“都给我留着吧,我最爱吃了!”挂掉电话,老沈说:“我得回家打扫战场去,老娘做菜要是没人吃,会生气的。”

            觉得老沈傻,老沈怪,是因为老沈承担了许多她不应该承担的东西,而她都义无反顾地挑在了肩上。其实老沈不傻也不怪,老沈其实很可爱。(杨成骏  时培京)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