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争做十个表率 促进民族团结 朱宪磊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并参加少数民族联组讨论时强调,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少数民族界委员们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发挥参谋助手和决策咨询作用。”同时俞正声主席提出“重视发挥民族宗教界委员的作用”的要求,作为党政与少数民族群众“连心桥”的少数民族界委员,如何在争取民心上做出成效应该引发我们的深刻思考。我是一名从事十八年民族宗教工作的回族政协委员更感责任重大,结合工作感悟,为把习总书记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从少数民族界委员在思想建设等内心深化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争做促进发展的“生力军”。 我们少数民族界委员生活在工作第一线,能否敲好“重音符”,不仅自己要扎实工作做加快发展的局中人、生力军,更要坚决支持保护甩开膀子干事创业者;倍加珍惜和大力保护广大党员干部实干兴业的热情激情,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甩开膀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争做联系群众的“贴心人”。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数断根”,与少数民族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是政协委员履职的核心要素,在做少数民族群众工作时真正把为群众谋利益时刻放在心上,做到时刻掌握他们的情况,编织一个密而细的民情网,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三、争做化解矛盾的“调解能手”。我们在经常遇到涉及少数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时,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件棘手的事;同时也有在宣传政策、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在端正立场、耐心调解、避免矛盾激化上要讲究方法,注重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分清对立点、找准切合点、攻克难点,一分为二地处理问题,最终通过协商一致得出可行方案彻底化解矛盾。把大量民间涉及少数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为维护民族团结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
            四、争做落实政策的“引路人”。民族政策中有民生、经济、教育、科技等等方方面面,看似纷繁复杂,实则有路可寻,这必然就牵涉到许多新出台的政策机制,比如,拆迁、扩建等等。这些政策中间,必然会有少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这时我们要切实担负起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宣传等方面的基本职责和义务,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推动党和政府政策的执行,为民族团结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五、争做反映民意的“代言人”。“政协委员要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政协委员要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对于民族宗教界的潜在问题抓苗头,需要我们具有较强的政治洞察力和超前预测能力,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抓准苗头,分析趋势,晓以利害,提出警示性建议,引起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注意。从稳定中找不稳定因素,要关注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点”,关注矛盾的“易发点”,关注可能出现的矛盾“突发点”,从而促进消极因素向积极方向转化。要准确提出建设性、客观性、前瞻性、警示性的意见,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
            六、争做促进和谐的“挚友”。我们是“中国梦”建设的“播种机”、“发动机”,是建设者、带动者、示范者、宣传者,必须站在时代前沿先行一步,用感受教育群众,用行动感染群众,用感动启发群众,用行动引导群众,做好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要敢于和善于把少数民族群众的呼声诉求及时反应给党委政府,做到“地气上通”,同时又要敢于和善于把党委政府要求传达给少数民族群众,做到“上请下达”。特别在关键时刻不拍得罪人,挺身而出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          
            七、争做崇善向德的“先行者”。俞正声主席对委员提出“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模范遵守宪法法律,自觉锤炼道德品行,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我们生活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所以要从小处切入,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推动形成共同的道德意愿与道德风尚,凝聚起崇善向德的共识,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并在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美德中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更加深入人心。
            八、争做依法办事的“明白人”。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政意识越来越强,对我们依法办事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情乱法,好心可能办坏事,上级不满意,群众也不会买账。所以要在学法、知法、用法这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把条文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言行,成为法律法规方面的“明白人”;善于从法律的视角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做到遇事懂法、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只有在学习法规制度上下功夫、用气力,做到掌握共同的、熟悉常用的、牢记本职的、了解相关的,才能真正取得依法办事的资质,成为依法办事的明白人。
            九、争做改善民生的“促进者”。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千道理、万道理,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一同步入小康才是硬道理。增收、出行、安居、看病、读书、保障等民生的难题,是我们为切实解决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献计出力“主战场”;所以要扑下身子带着感情实实在在的干。不断寻求和创新改善民生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保持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和谐的良好局面。
            十、争做民主监督的“诤友”。我们在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中开展广泛民主监督的基础上,要围绕少数民族热点问题找准切入点,力求在民主监督中真正体现实效。我们要坚持通过界别渠道准确、及时反映界别群众中带有普遍性、前瞻性的意见和诉求,使群众意见得到系统、综合的反映。民主监督要立足现实、关注大局,坚持做到不站在对立面的角度去看问题、挑毛病,不操之过急,强求政府马上采纳意见和建议。尤其在政协民主监督活动中,更要注意把握好监督的“度”。使各级政府在贯彻民族政策上更全面、更给力,民族团结工作基础得到不断夯实。
     

                                                                                                                                      (作者:台儿庄区政协副主席) 
                                                                                             

                                                                                                                                                        2014.3.20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