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名人>> 文学艺林>>正文内容
  • 古城台儿庄:乡土作家伊家河 一个在庄稼地里编织故事的农民(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伊家河,本名孙建文,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孙楼村人。1973年生,曾当过兵,在外打工十余年,后回家种田写作,出版过乡土文学集《不是寻常人》、《一路炒作去娶妻》等书。作品多以农村生活和民间传奇为主,在全国各大故事刊物上多有刊出,并屡屡得奖。

            初夏时节,记者在伊家河畔的孙楼村见到了正在农田里忙活的孙建文,这位用村后一条河的名字作笔名的乡土作家,和记者娓娓道来了他的故事。
     

    部队锻炼走上创作之路
     

            伊家河虽然从小热爱文学创作,十一岁就在《小学生学习周报》上发表过说明文,但真正走上创作之路还是得益于三年的部队生活。
        
            1993年伊家河应征入伍到福建平潭某部队,三年军旅生涯他干了两年半的文书,业余生活除了看书就是写作。这期间他通过书信结识了军旅作家贺茂之将军,并在贺将军的指点下一步一步提高着写作能力。贺将军对他的帮助是巨大的,曾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过他的文章,指导着他,对他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说到动情处,这个年近不惑的汉子眼睛里挂满了泪珠。
     
            部队火热的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再加上平潭是一座海岛,岛上独特的风光也让他着迷。他曾写过一首《海岛的树》的诗:“暴风雨掠过,我们这些生长在海岛的弟兄,枪杆般根根直立;白鸽飞临,碰响枝叶上的故事,温热的根须遍布家园……”这首诗发表在《人民前线》报上,获得了战友和领导们的好评,也增强了他在写作上的自信。他只读了六年书,知识根底差,因此他比别人要努力的多,付出的也要多。三年部队生活,他在《解放军报》、《辽宁青年》、《人民前线》、《诗刊》、《诗歌报》、《中国社会报》、《北京青年报》、《枣庄日报》等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小说。
     

    农村生活激发故事创作
     

            伊家河从部队退伍回乡后,又在贺将军的帮助下到北京打工。这期间他结婚生子,为生计东奔西走。2003年的时候,他带着妻子回乡生子,在医院陪护时无意中买了本《故事会》,被里面的一些故事打动了。他想我也可以写一写这样的故事,而且故事的稿费高,说不定就能以此为生了。带着这样的想法,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篇故事《不是冤家不聚头》。这篇故事刊发在《故事会》2003年第12期上,并获得年度大奖。从此以后,他就走了故事创作的道路。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一个爱好,并且能够以此为生,寻找到乐趣。
     
            2006年,伊家河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妻子不理解他边打工边写作的行为,婚姻因此解体,幼小的儿子嗷嗷待哺。但是他坚持了下来,他说:人不能没有梦想,为梦想就是要去吃一些苦。为了梦想,他咬牙坚持着,从没有放弃过。他打工到武汉,曾经在肩膀上背着儿子干活,晚上回到租住的房子,帮儿子洗濑洗脚哄儿子睡着后,他铺开稿纸一写就到半夜。经过几年的历练,他感觉自己在写作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2009年春天的时候,伊家河下定决心要靠写作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买了台电脑,联上网线,在老家的小瓦房里一坐就是一整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他找到了施展自己的空间。过去他最喜欢听老辈人讲民间传说,结合这些传说和真实的乡村故事,他创作了大量的古代传奇。他写的《卖味儿》、《贪官难逃计中计》等作品,不光多次得奖,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几十家文摘类报纸杂志转载,还入选了多种版本的图书。最近这两年,伊家河的故事被多次结集成书出版。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搞文学创作他不光没有倒贴过钱去发表文章,还靠着稿费养活了自己和家人。他出的作品集也全部是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不要他掏一分钱。
     

    爱心奉献促成免费午餐
     

            靠着勤奋写作,伊家河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自己的日子好过了,但身边的乡亲却有很多是处在贫困之中的。最近几年里,他开始热心公益事业,为困难乡亲四处奔走呼吁。这些年里,他和众多的爱心人士一起资助过贫困老人和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今年三月份的一天,当他得知家住前红庙村的李浩男小朋友母亲去世,生活困难的时候,他就去实地查看情况。在谈话中得知,李浩男的家距离学校近二十里路,中午家长要送饭,很不方便。他就想,能不能让孩子中午在学校吃一顿午餐呢?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在微博进行了呼吁,这时有热心网友告诉他,有人已经开始在做山区学校的免费午餐了,而且做得很成功,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媒体人,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伊家河在微博上与邓飞进行了沟通。邓飞对这事很关注,认为台儿庄是“当年抗日不屈之地”,这里的乡村学校也因为前些年校舍整合的原因,使一些孩子读书很不方便,一些留守的乡村儿童也多有贫困的,符合免费午餐的资助条件。邓飞在四月份亲临台儿庄某小学实地查看情况,与校方协商开通免费午餐。经过多方努力,学校不久就将开通免费午餐,全校师生中午可以在校吃上免费的营养午餐了。
     
             在做慈善的这条路上,他被人误解过,也曾遭遇过刁难,但他如同当初坚持写作梦想一样,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做着工作。他的朋友大多都让他拉着一起做慈善了,他对朋友们说:虽然这是没名没利的事情,但这却是一件可以让别人感觉温暖,让自己感觉快乐的好事。不写作的时候,他喜欢到各个乡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和老人们聊天。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所以,他每天都是快乐的。(杨成骏)
     

                                                                                                       (古城台儿庄网专题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专题部 来源:台儿庄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