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柏林:“家国情怀”——《灵与肉》给我的启迪 1996年9月26日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日子,办事认真,性格直率的我,由于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和个别领导的意见相左,一纸调令从贵阳铁路公安处交流到六盘水机务段任管理干部。从刑事侦察队股级侦察员、政务内勤到企业生产单位的管理干部,谁都明白这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 就在我对生活感到迷惘伤感的时候,一缕阳光不经意间轻轻走进了我的心房,走入了我的生活,把我那麻木、破碎的心照亮了,父亲给我推荐了张贤亮的《灵与肉》,再三嘱咐我有时间好好读读。一天,随手翻阅,不曾想,它竟像一只温热的大手,紧紧握住了我,一点一点将我从迷茫中拉起。许灵均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先是被家庭遗弃,而后又被政治抛弃,仅仅由于“出身”在“资产阶级”家庭,发配到西北边陲当“右派”,只能与牲口为伍。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残、政治上的歧视,使他几近绝望,在绝望中,他抱着长长地,瘦骨嶙峋的马头失声痛哭……在屈辱的生活中,许灵均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在同朴实的村民相处中,逐渐治好了他对命运的委屈,消沉,悲怆,绝望。在友情、爱情和亲情的感召下,在伤感中寻觅到了甜蜜,在痛苦中寻觅到了欢乐。许灵均坚定的理想信念、执著的梦想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给了我希望和继续生活的勇气。 我的心被触动了:在二十年的“右派”、 劳教冤屈生涯中,一个饱经风霜的知识分子仍然忠贞不渝深沉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家国情怀,我还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虚度年华。渐渐地,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在工作休息之余,当同事工友们在宴饮、下棋、歌舞、闲聊娱乐时,我则伏案苦读,畅游书海。 说实话,现代大都市生活节奏加快,常累得筋骨散架,精神疲惫,那份读书破万卷的雄心早已荡然无存,也不再追求那种畅酣淋漓的痛快。唯有的只是尽情享受读书的心与神会、闲情悠悠的美妙意境。有时哪怕只读个三五页,对跨入知天命之年的我来说,已是一种奢侈,已足以让我感到满足。当我的心灵被现实磨砺得粗糙不堪、思想被岁月风干的时候,是《灵与肉》抚慰着我那失魂落魄、寂寞空虚的心灵。 这些年,经过我的不断努力工作学习,先后荣获成都铁路局先进工作生产者,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台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成为贵州省六盘水市戏剧家协会、作家协会、文艺理论家协会及钟山区作家协会会员。在对外宣传报道中,每年都有300余篇散文、新闻报道在广播电视台、报刊杂志上发表;在一些地市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还获得了优秀作品奖、一等奖、二等奖;散文《让梦想照亮现实》、《大山深处的看守工》分别荣获首届“中国梦之路”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和甘肃文学杂志社第二届“新一代”文学作品大奖赛二等奖;散文集《远去的心愿》、《记忆中的蒸汽机车》在贵州省“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中荣获优秀奖。 很庆幸,18年前,当我在仕途遭遇挫折、失意时,《灵与肉》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使我从一个浑浑噩噩蒙昧无知的人,拥有一颗相对纯净和容易感动的心灵。 如果当初我针锋相对,就会像一匹受伤的野马,走偏锋,上斜步,踏邪路,跃歪路,最后越走越黑,在人生的旅途中肯定得不到圆满的结局,甚至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工作安定、家庭幸福、生活美满,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作为一名当代铁路人,在铁路改革发展中,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战斗力,同唱一首歌,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实现铁路梦,共筑中国梦,这就是《灵与肉》给予我最大的启迪。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抗战名城古城台儿庄的“重生”[ 11-09 ]下一篇:傅柏林:人生平淡又何妨[ 1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