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文化,引领生活新风尚--台儿庄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综述“广场舞不仅是城里人的活动,我们乡下人也可以跳。”马兰屯镇廖巷村的李大姐高兴地告诉我们。在广场舞越来越红火的当下,不少农民群众也组织起自己的广场舞团队,每天清晨、傍晚,只要音乐一响,村里的大人孩子都会主动来到健身广场跳舞,个个兴高采烈,将不大的广场挤得满满的。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我区新建改建镇街综合文化站6个,农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211个,推进“一年一村一场戏”,开展群众性、公益性文化活动650余场,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开展培训,促进文化产业长足发展 为提高庄户剧团的演出质量和吸引力,区文化部门对全区成规模的庄户剧团作了详实的统计和评估定级,目前,全区各类庄户剧团已经达到100多家,其中有37家完成了级别认定。通过调研论证、座谈讨论等方式,制定了详细的庄户剧团业务培训方案,以新落成的文化馆群艺中心为阵地,对其进行专业性的培训。通过举办镇街文化站长和文艺骨干培训班、戏曲表演培训班、组织庄户剧团观摩学习外地优秀专业剧团演出、帮助庄户剧团编排节目等方式,指导带动扶持对象积极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群众踊跃参与的文化活动。 将广场文化活动重心下移,在每个镇街至少设立一处固定演出场所,多方面创设演出、交流、锻炼机会,调动城乡文艺团体演出积极性,以文化艺术能人为引领,发挥文化广场、村民中心、社区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演唱演奏、舞蹈曲艺、民间技艺、游艺联欢等文化活动,已开展各类活动700余场。其中民间艺人胡飞参加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节目进入8强。凤云艺术团挖掘整理排练录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琴戏”,两次进京参加央视11频道“一鸣惊人”栏目的比赛演出并获得了周冠军和月季军的好成绩。九州演艺艺术团一名演员进入山东电视台的“我是大明星”节目20强。同时该团编排的民族器乐合奏《逗乐》,2015年被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栏目选中,现正在紧锣密鼓排练中。 通过开展“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一年一村一场戏”进村下乡演出等系列活动,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庄户剧团和广大文艺志愿者以综合演出或文艺小分队形式,通过舞蹈、歌曲、曲艺、戏剧、器乐等形式,将异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奉献给城乡群众。 加大扶持,将惠民实事做“实” 年初,区政府将枣庄二中老校6000余平方米的图书科技楼改建成区文化馆和群众艺术中心,对城乡群众免费开放。 文化部门积极利用这一新的阵地,举办了多期书画、器乐、戏剧培训班和多项展览活动。并在中心内设立了演出室、创作室、非遗展厅等,面向区京剧票友协会、秧歌队、腰鼓队、庄户剧团、舞蹈培训班等开放,长期开展各类文艺排练、演出活动。 建立“区里奖、镇级补、村庄出、个人筹”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及个人进行音响器材、演出服装等资助奖励;将文化建设纳入对镇街的重要指标考核,年终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增加相应分值;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庄、文化中心户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宣传,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文化产业发展中来。 此外,为丰富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部分镇街通过省、市、区支持及自筹资金,为各个村庄按高标准新建全民健身广场,配置了灯光、音响,并邀请健身舞教练进行集中培训。农村文化活动氛围得到了加强,麻将声少了,吵架声少了,增多的是欢乐的笑声。文化,成为引领生活的新风尚。(孙中君)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走基层】王广金到涧头集镇调研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和镇域经济新…[ 12-15 ]下一篇:【寻觅独特】冬游台儿庄古城 恬静安逸满收藏(图)[ 1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