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滋润心灵】我的向往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我的向往

    刘庆邦

     

            我初中毕业回乡当农民期间,只给县里广播站写过几篇稿子,从没有给《河南日报》写过。我当时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还不行,写了报纸也不会登。

            我们公社有一个通讯员,倒是给《河南日报》写了不少稿子。可他写了一篇又一篇,就是不见发表。他有些着急,也是不服气,就从报上抄了一篇稿子,投给了《河南日报》,看看报纸给不给登。您猜怎么着?他抄的那一篇很快在报上登了出来。为处理这起抄袭事件,报社还专门派记者到我们公社调查,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让我懂得,报纸用稿是有标准的,达到标准,人家自然会用,达不到标准,万不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我第一次给《河南日报》写稿是1973年春天。那时我已经到新密煤矿工作两三年了,已从基层调到矿务局宣传组,当上了专事新闻报道的通讯员。说来真够幸运的,我写的稿子是一篇,发出来却是两篇。怎么说呢,那年青年节前夕,我到裴沟矿采访,写了一篇青年矿工扎根煤海志不移的通讯。通讯分三段,每段写一个青年矿工的事迹。编辑大概认为其中两段中的两个人物写得还可以,就作为两篇独立的小故事发了出来。稿子的发表,使我写稿的信心提高不少。那时写稿子都不许署名,只署加了括号的“本报通讯员”,当然也没有稿费。但我心里仍美滋滋的,觉得自己这块料子还行。

            还有一次,宣传组组长派我们几个通讯员分头采访,要求每人写两个小故事。组长本人也写了两个,加在一起一共是八个小故事,组成了一篇长篇通讯。这样写稿子的办法类似于考试,主考官是报社的编辑。我们都明白,这么长的通讯不可能全文发表,编辑肯定会有所取舍,“八段锦”能发个“四季财”就算不错了。稿子寄出后,我们心里都有些打鼓,吃不准谁写的能上榜,谁写的会落榜。几天后,通讯发了出来。我拿过报纸一看,八个小故事被编辑删去五个,只发了三个,其中有两个是我写的,而组长写的一个都没被采用。看到这个结果,我内心的高兴半点儿都不敢表露,赶紧“夹起尾巴”躲到一边去了。

            尽管那时写稿不署名,上面还是有人知道了我会写点儿东西。省里有个工业学大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点名要我去那里帮助工作。办公室的工作是推动全省的工矿企业开展学大庆活动,并下基层调查研究,写调研报告。回想起来,我在学大庆办公室帮忙期间的主要表现是不怕写东西,别人推三推四不愿写的,我说我来写。我知道有些老同志对我写东西不是很信任,但我敢写,不怕失败。对我来说,每次写东西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失败也是一种学习,或许是更好的学习。也许正是因为我有那样的表现,他们看中了我。几个月后,办公室主任跟我谈话,希望我正式调去工作。能从一个煤矿企业调到省级机关,不能说不是一个进步,但我没有同意。我说我喜欢写新闻报道,最想去的单位是《河南日报》。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敢想,也真敢说,颇有点儿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思。《河南日报》那么一个精英云集的单位,能是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毛头小子想去就去得了的吗?

            但机会来了。在我的要求下,《河南日报》驻郑州记者站的陈迅老师答应让我去记者站学习。我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写稿子,争取在记者站里留下来。然而让人失望的是,我所在单位的领导不同意我去,领导说我已经会写稿子了,不必再到记者站学习,要学习的话,另派一个同志去吧。我把领导的意见报告给陈迅老师,陈老师说:你要是不能来,别的人谁都不用来了。就这样,我眼睁睁地失去了有可能去向往已久的《河南日报》工作的机会。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刚过罢春节,煤炭工业部所属的《他们特别能战斗》杂志社,要借调我到编辑部帮助工作。单位领导还是不想让我去,但矿务局的一位副书记去煤炭部开会时已答应了杂志社,单位领导才没能阻止我。在编辑部协助工作期间,我就住在办公室,每天除了早上到地坛公园跑一圈,打一套长拳,就是看稿子、编稿子、写稿子。我没有打算留在北京,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干得异常放松、专注和认真,连一些老编辑编的稿子我都敢提问题,挑毛病。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过程也是杂志社考察我的过程。半年之后,他们决定调我到编辑部工作。让编辑部主任没想到的是,我拒绝了他们的决定。我说出的理由是,我想搞文学创作(当时我已经开始发表小说),想在基层多生活几年。其实我心里还有一个想法不便说出来,就是还惦着能去《河南日报》工作。

            我回到新密矿务局不久,煤炭部就派两个同志到矿务局通知,说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煤炭部决定调我到北京工作。我们全家调到北京后,我编过《他们特别能战斗》、《煤矿工人》,还参与创办了《中国煤炭报》和《中国煤矿文艺》,在编辑岗位一直干了二十多年,2001年才调到北京作协当专业作家。

            虽然最终没能到《河南日报》工作,但我与家乡的报纸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我的办法是,每年都给《河南日报》写几篇稿子,以表达对它的热爱,也寄托我对家乡人民的感情。(本文发于2016年第4期《小说界》)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