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庆建国70周年参赛作品030】送公粮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送公粮

    (湖南省   陈青延)

           送公粮,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儿。不管是那时节七十年代中后期在搞大集体时,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分田到户后,每年的夏收和秋收两季,农民都会将优良的稻谷,用车运到粮站,交给国家,叫做“送公粮”,也称“送爱国粮”。

            我的家住在洞庭湖腹地的农村。那时节,年少的我每年都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过送公粮的劳动。我清楚地记得,分田到户以后,家里的承包田,每年开镰收割的早中晚稻,通过晒干,用风车车尽瘪谷之后,挑选一些最优质的谷子,用麻袋装上,从村里村外有手扶拖拉机的农户中,叫来拖拉机,将稻谷一袋一袋地装上车,送到乡里指定的粮站里验收,进仓。

            那时节,每一个乡的粮站都下设了好几个分站,便于附近的农民送交公粮。有的时候,某一个分站在粮食收满库以后,就会安排附近交粮的农民,将谷子送另外指定的分粮站交纳。

            可以说,那年月,尽管农村比较贫穷,粮食比较短缺,但农民爱国的热情还是十分高昂的。每年的夏秋两季,千家万户的农户,在稻谷收获之后,只要村里的干部一声喊,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送交公粮。

            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那时节,没有叫来拖拉来的农户,就会用板车、牛车和马车送公粮。叫来了拖拉机的农户,没有准备好麻袋的,就会在拖拉机的车箱上围上一张晒垫,用箩筐将稻谷一担一担地挑进车箱里,送往粮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初中毕业后回乡种田。每年家里二十几亩承包地的公粮上交,都要靠我和父亲去完成。那时节,我们家将晒干,车尽瘪谷的稻谷送到粮站,交公粮时,粮站的验收员,都会拿一个仪器对着我们家送来的稻谷中一插,测试谷子的干湿程度。这样一来,我们家送去的公粮,也有被粮站验收员检测卡住,要求第二天在粮站操坪上继续晒干的时候。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一件麻烦事了。我和父亲每次都将要重晒的稻谷堆放在粮站的操坪上,担心晚上的露水或天气突变下雨,便都要去买来油布或薄膜将谷堆盖上、盖严、盖实、盖好。若遇上半夜三更刮大风下大雨的天气,我和父亲还会被惊醒,连夜从家里赶到粮站,找来木头、石块和砖头,将油布和薄膜压住,防止被风刮走,打湿谷堆。

             那时节,尤其令我难以忘记的是:我与父亲每年在送公粮验收过关以后,将粮食挑着过磅、进库时,由于我身体还处于稚嫩阶段,挑着一担担的谷子,上梯,登上谷堆之际,双腿就会打软、打颤与打跪,步履十分艰难。半天下来,被扁担压得红肿的双肩就会疼痛不已,一身骨头像散了架一样。

            爱国是民族的灵魂,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那时节,尽管我还年少,送公粮时身体有些吃不消,但能够参加交纳“爱国粮”的劳动,偶尔还能在送“爱国粮”的突击行动中,得到过村里的表扬奖励,便会感到十分的温馨与光荣!

     作者简介:陈青延,曾用笔名驰远、花香心悦,六十年代出生,湖南省南县广播电视台副科级干部,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一九八三年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人民政协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电视报》《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政府采购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煤炭报》《光明日报》《中国石油报》《中国人口报》《中国社区报》《湖南日报》《天津日报》《人民代表报》等两百余家报刊。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