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台儿庄古城弹痕墙的一段往事(图文)(黄 振 \文图)近日,陪同几位外地朋友游览台儿庄古城,在大战遗址公园内参观“义丰恒商号”弹痕墙时,我的讲解令他们惊讶不已,问我怎么如此了解,于是,就细说了当年我和这堵墙的一段往事。 李敬善讲述弹痕墙的故事(2006年9月28日摄) 2006年9月28日下午,喜欢收藏的我,听说李敬善老人家有一张做工精美的老床,便萌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经过多方打听,七转八拐,终于在台儿庄丁字街东侧一个小巷深处找到了他家。 本文作者黄振与李敬善(2014年11月22日摄) 年过七旬的李敬善老人中等身材,满头银发,一脸和善,言谈话语中透出热情和真诚。虽是初次相见,但我们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看完那张老床后,李敬善老人和我拉起了家常,他说,这处老宅叫原来是“义丰恒商号”,是祖上留下来的,他4岁那年,台儿庄战役打响,一家人到苏北乡下老家避难。 1938年台儿庄大战时战地记者摄 据查阅相关台儿庄大战战史资料得知,1938年3月26日,日军新增援的榴弹炮猛烈轰击,飞机也轮番助战,台儿庄城内弹如雨下。虽然中国军队炮兵尽力反击,压制其火力,但北城墙还是被日军重炮轰塌一段。上午9时,日军步兵在炮火硝烟中突破中国守军防线,从北城墙的废墟中攻入城内,至此,惨烈的巷战拉开了序幕。 李敬善向文物调查人员介绍大战巷战情况(2006年10月8日摄) 日军占领了整个城区的东半部,中国守军拼死反击,重创了日军。日军一路沿着后大路,经过姜桥,企图与另一路由北门经过车大路的日军在阴沟崖中段汇合,不料遭到布防在这里的中国守军猛烈打击,日军立即改变进攻路线,沿袁家巷向西推进。隐蔽在各条南北小巷的中国守军相继开火,打得敌人丢盔卸甲,晕头转向,继续向西逃窜。 不熟悉地形的日军不知道这里是一条无头死巷,到了“义丰恒商号”就是该巷的尽头,南面是一大片民房,此处只有一条宽约2米的南北竖巷,中国守军在这里埋伏了重机枪阵地,将大批来犯之敌送了西天。在狭窄的小巷中,机枪只能向前面一个方向射击,因此在“义丰恒商号”高约7米的西南部墙体上留下了3米多宽的弹痕,高处弹痕稀疏,越往下越密集,有的地方墙砖都被打得像“马蜂窝”一样。因为这里敌我双方展开的是巷战,没有受到重型火炮打击,房屋损毁程度相对较轻,“义丰恒商号”弹痕墙才有幸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弹痕墙(2023年12月28日摄) 李敬善老人说,家里人口多,房子不够住,计划把这座老房子打倒另建。闻听此言,我忙劝说,这面墙弹痕的密集程度是1988年11月份,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从台儿庄清真寺起走的那块弹痕墙的数倍,这是中国军人不惜牺牲宝贵生命,奋勇杀敌,承载着顽强不屈民族精神的最好见证,能保留到现在实属不易,我们一定要将这处弥足珍贵的大战遗迹保护好,让子孙后代不忘那段血与火凝聚的历史。李敬善老人听后表情凝重,默默地点了点头。 《齐鲁晚报》刊登《运河畔发现密集弹痕墙》(2006年10月9日) 由于这里过于闭塞,这堵弹痕墙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我感觉事关重大,应该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于是在现场给时任台儿庄区委宣传部新闻干事的贾礼章同志打了电话。第二天他采访后,将一篇题为《运河畔发现密集弹痕墙》的图片新闻,发表在2006年10月9日的《齐鲁晚报》上。不几天,运河街道办事处也在弹痕墙边挂上了“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标志牌。 运河街道办事处“重点文物标志牌”(20026年10月10日摄) 2008年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在此处开辟“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53处大战遗址、遗迹,是全世界唯一大面积保存较为完好的二战遗址区域。如今,“义丰恒商号”弹痕墙已经成为台儿庄古城大战遗址公园内一处重要景点。无数游客至此无不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义丰恒商号”弹痕墙全貌(2023年10月28日摄) 搬迁后,李敬善老人一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三室一厅楼房,解除了原来住房紧张的后顾之忧。已是耄耋之年的李敬善老人是一个既热心而又闲不住的人,是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高龄义工,他经常乐此不疲地到台儿庄古城大战遗址公园,一遍又一遍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这堵弹痕墙的故事。 听完讲述后,朋友们无不翘起大拇指,纷纷夸我对这堵弹痕墙的保护功不可没!说实在的,我内心也是充满欣慰与自豪。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同林摄影】非遗之美 台城簪花[ 03-03 ]下一篇:邳庄镇:文艺演出润民心 ,“学习强国”推广接地气(图)[ 03-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