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聚焦非博会】全国非博会将盛大开幕 非遗文化在台儿庄古城大放异彩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近日,当记者在台儿庄古城内见到陈守科时,这位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皮影戏的传人,正在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表演他的拿手绝活。他说,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9月6日至10日在台儿庄古城举办,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和其他的传承人一样,打心眼里高兴。非遗传人们都真心的希望非博会枣庄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通过它,让更多的人知道台儿庄,关注台儿庄古城。

        非博会花落台儿庄古城

        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是象、是体,非物质文化是脉、是魂。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提出,却已经到了2001年。2007年6月9日是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华世纪坛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讲了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这简短的论述,说明作为“活态”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寄寓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血脉。
        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无论是开幕式、博览展示、交易签约、项目展演、非物质文化进校园、高层论坛、闭幕式暨颁奖晚会等各项活动,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枣庄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申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争取,枣庄市取得了非博会的主办权,今年的9月6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办。

        枣庄为何承办非博会

        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举办全国性的大型展会活动,应该说颇为轻松,但枣庄作为一个地级市,还是全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何要承办这一届非博会,承办之后具有何种意义呢?
        据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枣庄市筹委会办公室主任、枣庄市文广新局局长邵磊介绍,承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是发展枣庄文化旅游、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发展文化旅游业,既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就业富民的根本途径,对于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文化旅游强市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通过承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会吸引更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展、入驻,进一步丰富台儿庄古城的文化内涵,增强古城旅游的吸引力;将为枣庄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创造更多商机、吸引更多投资,带动交通、餐饮、住宿、通信、广告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城市转型。

        枣庄承办非博会具有先天优势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枣庄市筹委会办公室宣传组组长、枣庄日报社总编辑王春告诉记者,枣庄承办此届非博会,具有着许多其他地市所没有的办会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深厚。枣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枣庄历史可以概括为四个数字: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和130年的工业文化。枣庄名人辈出。造车鼻祖奚仲、商开国左相仲虺、科圣墨子、百匠之祖鲁班、养士三千的齐相孟尝君、以“自荐”流芳后世的毛遂、“凿壁偷光”的西汉大经学家丞相匡衡、明代兵部右侍郞大文学家贾三近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历史人物。枣庄被列为全国知名的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二是自然环境优美。枣庄山川秀丽,名胜众多,风光优美,可以概括为“四个最”:我国最大最美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湿地;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冠世榴园。
        三是台儿庄古城具有良好的办会条件。台儿庄古城规划总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2007年恢复重建,是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齐鲁文化新地标和海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服务业发展迅速。开展“二日游”活动,以文化旅游推动城市转型,服务业全面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12亿元,服务业新增就业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80%,服务业提供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为44.4%。同时,确定台儿庄古城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起爆点,打造“百庙、百馆、百业、百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已有柳琴戏、运河花鼓、皮影戏、鲁绣、剪纸、土陶等近百个重点非遗项目进驻,建成十余个专题博物馆,大运河非遗博览园开园运营。古城的文化功能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办会经验丰富。枣庄市先后举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泰和楼奠基仪式、中国·枣庄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11届中国(枣庄)国际石榴节、7届中国微山湖湿地红荷节、3届中国国际墨子文化节、3届中国奚仲文化研讨会、5届旅游美食文化节、3届二手车博览会、4届针织文化衫交易会和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7场全国汽车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办会经验。
        设施建设完备。目前,全市宾馆床位近2万张,已建和在建五星级酒店10家。其中台儿庄区已建和在建的五星级酒店5家,古城内正在建设一个可以容纳1500人,一个可以容纳1200人的会议中心。400个大院院院都有会议室。到2012年9月,台儿庄区将具备5000人餐饮、住宿、会议的接待能力。开通枣庄新城至台儿庄的区间BRT,实现了京沪高铁与台儿庄的“零换乘”。

        枣庄在努力

        据枣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宝民介绍,为了办好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枣庄市从上到下,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付出了自己辛苦的努力。
        首先是是领导重视。文化部、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博览会筹备工作。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长亲自参加了2月29日在台儿庄古城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表示文化部将全力支持山东省、枣庄市举办好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东省姜大明省长、孙守刚部长、张建国副省长做出批示,要求全省积极配合,办好此次博览会。文化部、山东省文化厅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枣庄市各项筹备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在文化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枣庄市筹委会做了大量工作。市筹委会以枣庄市委书记陈伟为名誉主任,市长张术平任主任,50个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决心举全市之力,努力办好本届非博会。。
        其次是办会主题突出。博览会以“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突出运河文化特色,突出“手艺山东”特色,突出海峡两岸交流特色,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办成最具特色的非遗盛会,把台儿庄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打造成最具示范性的传承基地。按照“月月有主题,天天看非遗,永不落幕的博览会”的要求,今年6月至8月,分别开展“手艺山东”、“中华美食”、“戏曲荟萃”主题月活动,9月重点办好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确定了开幕式、交易会、交易签约、优秀剧目展演、民俗项目踩街巡游、高层文化论坛、博览园开园仪式及闭幕式等特色文化活动。
        三是高标准建设博览会场馆。建设了有700个标准展位的博览会主展馆。全长约1公里、建筑面积10120平方米、规划商铺436间的博览园集中展示区和规划占地400亩的非遗博览园永久场馆。
        四是招商招展成效显著。文化部、山东省文化厅本届博览会招商招展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4月12至14日,文化部在枣庄举行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二次筹备工作会议,各省(区、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非遗(社文)处处长及部分非遗中心主任参会,对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作出了全面部署。5月10日,山东省文化厅组织召开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东省参展工作动员会,厅党组书记徐向红在会上作了专门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枣庄市筹委会下发了《关于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招商招展工作实行市级领导帮包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出台了招商招展优惠政策,由7位副市级领导分别带队,面向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分片招商招展。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已预报了800余个参展项目,31个展演巡游项目。
        五是落实好各项保障服务措施。启动市区联动接待方案,以新城开元凤鸣山庄、伦达温泉度假村等五星级标准酒店为主要接待场所,强化细节管理和服务;在重点接待酒店、重大活动现场和各场馆,组织拉网式消防排查,细化安保方案,做好应急预案和演练;对主要道路交通安全及通畅情况进行摸底排查、专项治理;加强定点接待酒店食品卫生监督,做好应急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明确了各区(市)整治的任务、标准及时限,推进主要街道、特色街道和标志性建筑提档升级,对非博会活动线路范围内主要场所和各景区沿途镇村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建立综合协调调度制度。员进行集中办公,建立了筹备工作例会、专题工作会、工作调度会的“三会”制度,定期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检查调度,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指挥体系,保证了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丰富多彩的非博会

        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霍媛媛告诉记者,本届非遗博览会的主题为“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园”,旨在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市场的建立,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促进海峡两岸非遗保护经验交流,探索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
        本届非博会具有规模大、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三个特点。
        非博会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招商招展,截至目前,各地共报送参展非遗项目800多个。建设了2万多平方米的博览会主展馆、1公里长的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区。同时,正在规划建设占地400亩的非遗博览园永久场馆,将成为全国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基地、保护成果展现基地、博物馆和传习所聚集基地、传承人收徒传承基地、研究培训基地和国内外文化交流基地。
        非博会将突出运河文化特色、“手艺山东”特色、突出海峡两岸交流特色。
        非博会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以适合生产性保护和濒危项目展览、交易为重点,采取实物展示销售、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传承人现场制作等形式,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从6月份开始,分别举办“手艺山东”、“中华美食”、“戏曲荟萃”主题月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让广大游客能够天天看非遗。9月6日至10日,为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正式会期。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将集中举办开幕式、交易会、交易签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挂牌、优秀剧目展演、民俗项目踩街巡游、国际非遗保护高层论坛、博览园开园仪式、闭幕式等9项活动。

        枣庄非遗添异彩

        据了解,枣庄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是枣庄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枣庄的柳琴戏、鲁班传说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务院先后公布为国家级名录,女娲神话等19项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名录,奚仲造车传说等122项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名录,另外还有235项县级名录。目前枣庄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9人,市级非遗传承人55人。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枣庄市将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展,枣庄争奇斗艳、熠熠生辉的非遗项目,将会在本届非博会上大放异彩。

    相关链接: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常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国际概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中国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3、通俗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1、国际分类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2、中国分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时分为10大类:
    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3、通俗分类

        一般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非物质性、无形性

        物质文化遗产以物为载体,是静止的实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以口传心授为延续方式,注重的是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也有物质的因素或载体,但其价值主要通过人们行为活动的动态过程所体现出来,反映的是人们的情感、智慧、思维方式、审美观和价值观等精神因素。

        2、活态流变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它不是“死”文化,而是活的、生长着的文化,仍然在与自然、历史、现实的互动中,不断生发、变化、传播、发展,是仍处于存活状态的文化遗产。

        3、世代相传的传承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连续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4、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积淀下来的,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它扎根于民间,生长在民间,往往就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比较鲜明。

        文化遗产日及历年主题

        国务院于2005年12月22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遗产日”,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历年文化遗产日主题:
        2006年6月10日, 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年6月9日,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  构建和谐社会。
        2008年6月14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6月13日,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2010年6月12日,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1年6月11日,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
        2012年6月9日,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为:活态传承,重在落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地位

        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惟一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它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产生出了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始终与发达的中国文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在中国文明历史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各族人民构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地位,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备受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人们正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的和平、和谐、繁荣之间的关系,并希望由此出发,创造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高度的社会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护国家统一的人文基础。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贯穿了一条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意识是超越社会变迁,沟通思想情感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民族精神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极为重要的文化手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着民族文化独特性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实际存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独特思想方式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进全民的文化自觉,也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及世界人类文化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积累着人类文明的智慧和经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理想及其实践模式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交流和共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开创国际文化交往和文明实践的新格局,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孔浩)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鲁南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