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探讨】对枣庄(台儿庄)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一是“大交通论”。旅游和交通密不可分,作为六大要素之一,重要性应该是突出位置的。旅客的出行规律一般都会选择交通便利的城市作为出行目的地。比如上海和南通很近,但前几年南通的主要交通道路不是多畅通,给各旅行社组团带来压力和难度,在苏通大桥修建之前,上海游客去南通的每年约有2万人,大桥修好后,上海到南通的时间距离缩短1.5个小时,上海游客每年到南通的游客量已突破10万人。大交通改善了,对上海游客形成了“低洼”效应,散客、直通车大幅度上升。可见,交通对一个地方旅游的制约因素有多大。枣庄是一座充满活力、颇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既有北方城市的豪放,又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人文古迹荟萃,悠久文化的运河古城,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人文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前景广阔,蕴藏着深厚的旅游发展潜力。目前,高铁开通经过枣庄,还设立2个站点,这对枣庄发展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枣庄的周边的公路包括市内旅游专线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游客要想“走进来、走出去”,旅游社也想打交通的“时间差”,时间就是金钱,缩短行程时间也是节约成本,旅游不论从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各种渠道进入枣庄的都要以最短、最快、最便捷的畅通的大交通作为前提,大的旅游交通网络必须要衔接好,形成交通互联网,这对枣庄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是“高价格论”。目前,枣庄旅游推行二日游模式,景区、酒店、旅行社密不可分,经济利益一体化,套票价格捆绑销售,但二日游套票价格定位低。一个成熟的景区、景点绝大多数是实行高价格策略的,也就是挂牌价很高。虽然枣庄旅游资源整体在宣传推介阶段,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高,但低廉的价格不利于旅游市场长远关系的培育。黄山旅游和周庄旅游的经验表明,对景点的旅游景区应实行高票价。发展阶段你景区的价格定位低,一旦景区成功运作后,旅游发展起来,火爆起来,再进行提价、涨价,很容易引起游客和市场的“负面”效应,出现市场波动和反差。高价格不一定是运行价格,可以打折扣,把高价位变成低价位,但市场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折扣多少就可以“隐形”的调整价格,广大游客容易理性接受。

             三是“高折扣、高回报论”。利益的最大化是经济行为的产生诱因,无利不往。旅游靠市场运作,更靠涉旅企业推波助澜。怎样推动市场,关键靠政策。对于旅行社也好,地接社也好都想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景区价格高的因素,以低价位运行,就可以实现高票价折扣,让组团社、地接社等所有参与旅游组织的都能最大可能的得到高收入。经济利益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旅游的方向,是个风向标,容易让涉旅企业产生欲望,涉旅企业挣钱越多,组团积极性越大,市场攻势就会越强。只有产生“磁石效应”,利润空间大,把旅游这块大蛋糕切好了,分配好了,做旅游才会事半功倍。

             四是“价格与服务对等论”。一分钱一分货。一份价格享受一份服务,价格和服务,货真价实,付出和得到要对等。上海人,其实也不仅仅是上海人,现在的游客对服务质量要求很高。价格和服务不对等,旅游付出100元,得到的确实80元或者60元的服务,游客一定不满意,你服务不到位,甚至错位都容易引起游客不满,导致投诉事件的增多。有的涉旅企业为了吸引游客出行也好,住宿也好,餐饮也好,用什么模糊的语言标识豪华旅游观光、全免费服务、准4星酒店等等,把游客吸引来了,但结果与标示的一旦有异样,很容易产生纠纷。我们就容易“捡粒芝麻丢了西瓜”,“省了盐瞎了酱”,因小失大,坏的口碑马上出来。所以,涉旅企业在价格、服务上,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让旅游客清楚,明白整个行程各个环节消费点,做到提前告知、警示。

             五是“媒体合作论”。旅游是口碑经济。旅游是形象,形象靠宣传、靠推介。政府也好、旅行社也好、游客也好,要做市场必须宣传。宣传找谁,那就要找媒体,电视、广播、报刊、报纸、网络等等,媒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高端的媒体,和他们实现嫁接、对接,合作、共赢,这也是旅游发展意识问题。现在媒体众多,宣传利导很强势,范围大、效果好,传播广,直观性凸显。所以,我们旅游宣传也好,营销策划也好、旅游事件的处理也好都要借助主流媒体,与他们合作,借力发展。上海旅游曾经出现不执行政府法定政策,扰乱旅游市场行为的营销事件,我们上海旅游局主动要求媒体,电视台记者、报社记者、网络记者等进行跟踪报道,形成“热点、焦点”效应,不但很快曝光事件始作俑者,还有力的规范了市场行为,严肃了政纪,其深层次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六是“热情消费论”。旅游是休闲,旅游是消费,旅游是时尚。哪有游客外出旅游不购物、不消费的。上海收入水平不低,游客购物欲望相当强。购作为旅游六要素的重要一环,不但必不可少,而且一定要有。不购物,不休闲,不消费,为了旅游而旅游就没意思了,就没有拉动力,对经济的贡献率就小。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科学的研发一些游客青睐的、价格适中的、具有保存珍藏价值的、便于携带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多设立几个大型的旅游购物中心,让游客在消费的同时感受和体验地方旅游文化和风俗。旅游消费,靠环境,也靠引导,有得卖,有的买,有得吃,有得玩,有得带,有得赚,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七是“高雅娱乐论”。休闲娱乐也是一种文化。只有休闲的旅游才是快乐的,幸福的。出来干嘛,寻找快乐,发现快乐,体验生活,说白了就是玩,要玩就要玩得舒心,玩得高兴。上海人很注重生活质量,感受生活品质,不是说享受,而是在旅游中放松自己。该吃的吃了,该喝的喝了,该买的买了,没事干嘛,看看那里有好玩的吗。对于休闲娱乐的场所一定要高雅,要有品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K歌也行,打麻将也行,卡咖啡也行,棋牌也行,茶艺也好,足疗保健也行,关键是业态要丰富,布局要合理,要低中高各档次都有,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上海的KTV、茶社、棋牌馆、洗浴中心多了,但生意都很火爆,这说明什么问题,只要有市场,有游客,就有消费。其实,旅游当中门票价格和住宿价格,包括交通价格都属于初次消费,占旅游比重不是最大的,休闲娱乐消费是深层次的二次消费,要想生财有道,一定要千方百计把游客口袋你的钱让他自己往外掏,形成购买力。

            八是“节点节庆活动引爆论”。创新与活力是旅游永恒的追求。旅游是策划、旅游是人气,人气哪里来,那就要抓节点,抓节庆,搞活动,搞大活动为旅游市场升温造势,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个成功的节点和节庆活动的举办和引爆,不但能吸引游客眼球,聚集人气,更容易打造自己的特色旅游卖点。比如像上海国际花卉节、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等各类大型活动接连不断,好戏连台,为旅游赢得了声势和先机。上海1月22日(黄金周第一天)至1月28日(黄金周第七天)接待游客总人数达53.9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实现门票收入3624.84万元,同比增长10.6%。仅浦东各景点,通过策划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节庆活动,如东方明珠推出了春节假期五大篇章,为广大游客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鼓乐声声贺龙年》、《巨型手绘3D立体画》、《梦幻许愿城堡》、《缤纷灯光秀》、《笑看老上海》,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黄金周七天共接待游客12.7万人,同比增长8.55%,实现门票收入1085万元,同比增长30.25%。由此可见,节庆活动对发展旅游独树一帜,也别具匠心,功不可没。

            九是“旅游协调发展论”。旅游是一个经济总体,是前进的高速火车。“吃住行游购娱”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功能不完备,不配套,不协调发展,都会影响整个旅游市场,产生滞后效应。旅游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那就是好着更好,强者更强,有者更有,优者更优,相反也一样存在。这就是旅游发展事实,这是规律。我们的旅游设施、设备,衔接的越好,优化组合的要到位,旅游的整体环境才可以有效提升,逐步完善,达到健康有序、良性运转。枣庄目前名社、名企、名店的引进和建设还需加强,要想打造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做这样的工作是迟早的事,也是必须的。比如2003年受“非典”,上海绝对多数旅行社、休闲娱乐场所等都大门紧闭,全年旅游综合收入才50个亿,其他相关行业减少250个亿。旅游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5的关系可以看的很清楚,拉动作用非常强大,效果十分明显。单从旅游综合收入的增加还看不到什么经济价值,它创造的就业机会,酒店投资建设等等,都是无形的,是隐形的东西。旅游可以和文化结合,可以和交通结合,可以和林业结合,可以和广播电视结合、可以和体育结合等等,旅游是“1”,其他也是“1”,做结合协调文章就是“1+1+1+1+....”,可以实现“1+N”,形成连锁叠加机制。

             十是“红色文化、古城文化、运河文化、湿地文化等有机结合论”。枣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这里还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拥有声名远扬的台儿庄运河古城,微山湖湿地红荷,而且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冠世榴园等风景区,全市自然、人文景观达70多处,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人文古迹荟萃,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人文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前景广阔,蕴藏着深厚的旅游发展潜力。尤其是台儿庄古城内亭台轩榭、小桥流水、各式各样的欧式和徽派等建筑、美仑美幻、风景秀丽、历史深厚独特给他们独特的感受。目前枣庄以“山”为主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以“果”为主的万亩石榴园游览区,以“水”和“古”为主的台儿庄古运河风景区和红河湿地景区,以台儿庄大战和铁道游击队闻名的“红色旅游”区等等,都是枣庄独特甚至说是独有的旅游资源,一定要做好几个文化的结合文章,搭好桥,连好线,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许丢,要有机统一起来,把“短板”变长,把“长板”做宽。枣庄把文化旅游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口,特别是选择台儿庄古城重建这个具有非同凡响的旅游项目,不仅仅把它做为一个景区景点来建设,更重要的是台儿庄古城挽回了一段历史,对全国的红色旅游来讲都是一个极大地促进。枣庄旅游的飞速崛起打破了旅游长期以来“冷”的不利格局,可以说枣庄的旅游资源对上海的广大市民和旅游爱好者将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一点确定无疑。

             十一是“宣传营销专业论”。“真金只有火炼,大浪方可淘沙。”旅游宣传推介是个专业活,是个细活,一定要有专业人士、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专职营销。年轻人,精力旺盛,热情高,干劲大,有事业心,给一个舞台,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专业的人更专业,优秀的人更优秀,想干事的人有事干。给个舞台,给个机会,给个天地。散兵游勇形成不了攻势,做的不专业,不精细,不但分散了精力,浪费了物力,更影响推介效果,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开拓、形成和巩固。不光营销队伍要专业化,在旅游高级经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进市场营销、饭店管理、高级导游等旅游人才,提升枣庄整体旅游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旅游是市场化行为,是经济化行为,发展旅游必须走市场化道路,这是趋势,是必由之路。目前,散客迅速上升,团队比重大幅度下降,自助游队伍日益壮大,而突破传统营销的方法之一,改变以往的宣传推介方式,充分采用互联网营销。不论如何,只有专业营销,才能建立市场主渠道,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拓展主战场和新客源。

             十二是“旅游串线论”。枣庄旅游资源丰富,台儿庄古城景点绝伦,但目前枣庄的整体知名度仍需进一步整合提升,进一步发掘打造。要是目前直接把枣庄作为最终的旅游目的地,还是有难度的,要借机发展,稳步提升。随着旅游消费要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产品设计和经营也向系列化、弹性化方向发展。枣庄旅游有自己的产品和资源优势,运用这些优势、特点与周边景区或者周边省市进行串线搭配,与上海、杭州等各省市大旅游企业集团合作,做好旅游策划,旅游串线从而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及游览线路,达到提升枣庄二日游旅游知名度,增加游客数量的作用。“单打独斗”,自己宣传自己,自己推介自己做法不可取,代价大。“点”或“线”进行捆绑,变零星出击为整体促销,整合成多条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产品,制订合理价格,供游客选择。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附加精品,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景区互推的合作机制,旨在为枣庄旅游“加温”,提高旅游竞争力,达到双赢,共赢。(徐义顺)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