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推荐】以产业集群化经济园区化助推枣庄“两大高地”建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10月4日上午,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伟到薛城调研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宝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邵军,市委常委、秘书长孙欣亮,副市长、市中区委书记霍高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发改委主任杨建国,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财政局局长尹克同陪同。

      陈伟先后视察了枣庄港、薛城污泥焚烧热电多联产百亿产业园建设现场,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有关情况,随后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进行座谈。

      陈伟指出,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规划横跨“十二五”,覆盖“十三五”。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中,省里明确要求打造“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这既是对枣庄近年来工作的肯定,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两大高地”建设,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理清发展路径和目标。我们既要坚持既定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城市转型、纵深推进“三大战役”;又要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条件对原有思路进行深化、完善和发展。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单纯靠投入规模扩张拉动增长的动力不可持续、逐步减弱,必须打好创新、改革、整合组合拳,以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效率的提升来实现经济隆起。

      陈伟强调,“两大高地”建设,要找到发展的“桥”和“船”,关键要坚持走产业集群化、经济园区化的路子。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欲为峰者先成山”,产业集群就好比高地中的山头,只有产业集群发展好了,“两大高地”才会有支撑。推动产业集群化,转型升级是核心。产业转型升级不是单纯的企业转型升级,而是整个产业链条包括研发、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战略工程。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特色成长型企业为配套,抓好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垂直分工,提升企业间的关联度和协作度,推动煤化工、装备制造、锂电新能源、新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二是推动经济园区化。“两大高地”建设,园区是载体。要把经济园区化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隆起的主渠道。坚持去行政化,努力实现园区的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提升园区的发展效率;科学制定规划,加强研发、信息、公共服务、投融资等平台建设,引导同类产业向园区聚集,实现集聚发展;土地是最稀缺、最珍贵的资源,要合理布局项目空间,为未来发展“留白”,实现园区土地效益最大化。

      陈伟指出,推动产业集群化、经济园区化涉及面广,关键要找到办法和招数。首先,要抓好“试验田”、“样板房”建设。像煤化工、文化旅游等产业,通过联想精细化工基地、台儿庄古城等龙头项目建设,实现了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动集群发展的局面。各区(市)要认真借鉴,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自己的“试验田”、“样板房”,做到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其次,要注重从经营有形资产向经营无形资产转变。从产业链条的分工看,加工、制造等处于低端,是有形资产;研发、销售、品牌、标准等处于高端,是无形资产。目前我们已进入后工业时代,要在抓好生产环节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研发,创新商业经营模式,塑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化、经济园区化的质量和效益。

      陈伟强调,薛城要围绕自身发展定位,认真研究西部经济隆起带各项政策,选准参照系,合理制定发展目标,摸清家底、发挥优势,向上争取更多的先行先试政策,加快铁西新区、能源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建设,把铁水联运、煤焦化、装备制造、专业市场等产业集群培植好;切实承担起大新城建设的主体责任,把门户城市打造好;深入挖掘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和奚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与产业的双向延伸,把经济文化融合好;切实做好创新改革整合的文章,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化、经济园区化,横比进位、纵比提速,尽快实现经济隆起。 (崔累果)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中国枣庄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