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赵庄村北,坐落着一处翠柏掩映、碑亭琳琅的陵园。这里安葬着枣庄市唯一一位被写入《清史》的著名廉吏王鼎铭的遗骨。置身其间,随众拜谒,透过目不暇接的碑亭铭文,一位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清官廉吏形象,穿越百年时空,傲然挺立在我等的心中。
王鼎铭,字新之,号彝轩,山东峄县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六月初一,死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二十六日。父鸿基,国子监生,家颇饶。鼎铭六岁随父、祖读书,勤奋好学。十五岁入郡庠,且学医道。二十一岁为贡生。二十三岁,始治产业,垦荒于山丘,售货于京津,销煤至余杭,传沪宁丝织于桑梓,引江南桑麻于峄地,家资渐厚。嘉庆二年,始留意武事,学兵法,读兵家秘笈。嘉庆道光年间,峄县多灾,鼎铭联合当地士绅出资赈灾,活人无数。嘉庆十三年,赴京应试,于途中识潍县陈官俊,多所扶助,且为其治病,交谊甚厚。十五年,鼎铭由廪贡援例得授内阁中书,旋充武会试同考官。十九年,例捐主事,后因母年迈,辞官归里。道光九年,鼎铭五十九岁,受荐而承上命,旋赴湖南新田任县令。
王鼎铭履新上任,仅携两名随从,微服入城,宿城隍庙,设誓神坛,誓为一方好官。入署,于大堂旁设帷幄自处,门吏非召不得入,民有诉讼可直呼而进。断案秉公,有传讯者,限时日令其自至。一切出于已手,以杜差役枉私。办公倦怠,则伏案小憩,虽盛夏严冬亦不辍。外出办事,带一仆一役,自备饭食,不以扰民。勤于治事,严于自律,“清白端谨,载米而资宦囊,破金以周众瘠,饬躬既廉,自奉尤薄”,“尤留心学校,加惠士林”,“县试取录公而明”,学风大振。为治理新田,王鼎铭亲书“天理、国法、人情”六字,镌石而立于村墟。朔望读法,民得自正。十年夏,新田旱饥,鼎铭下乡视察灾情,操劳于村墟,奔波于田间,或率民掘井自救,或呈请调粮抚恤,甚或为安民情而自械祈雨有应。且至一再变卖田产以赈济,“坐是田产多耗”。
据考,王鼎铭为官期间一共三次变卖田产。任中书科中书的时侯,朝廷让他到河南、安徽一带巡库,历时两三个月,为了不给地方增加负担,变卖了100多亩田产作公务盘缠之资。在湖南新田知县任上,正值新田大旱,他派人返回家乡,变卖了自家南洛北洛田产,搭建粥棚赈济灾民,并在全县广建塘坝水利兴农。接着又卖掉了自家兰城店的土地,在新田创办童子军和众善堂。“卖了南北落,家产没觉着;卖了兰城店,家产少一半。”流传至今的枣庄民谣,说的就是此事。
“ 天理、国法、人情”为王鼎铭一贯秉承的施政理念。新田为官三载,“阳回大地,万户皆春,修农政则家余菽粟,课女红则遍地桑麻”。百姓感佩,将其政绩编为歌谣传唱,且将刻板印行,鼎铭力阻道:“君等曷将邑中利弊,确指直陈,使我不至失误。如若所云,则声闻过情,余滋愧矣!”。
道光十二年二月初,王鼎铭应召赴省城,获命升任山西潞安知州。适江华县瑶民赵金龙起兵反清,将至新田。王鼎铭闻讯,慨然自当,遂返回任所,“冒雪步入岗,遍历瑶棚,谆谆譬谕”。复召瑶长,置酒劝谕,以安其心,又领乡勇百余守十字墟。时瑶民军攻势强盛,王鼎铭返城,遣散幕客,“亟喻士民逃,而朝服端坐以待,大书于几案曰:尔果与我新田为仇,当杀我,勿伤我百姓。”攻城瑶军驻城郊十五里之查林铺,王鼎铭亲率乡勇出城迎敌,不料在牯牛岗遭遇伏兵,王鼎铭中炮落马。王鼎铭身首异处而死,还被挖去双眼。
战后,新田百姓们找到了王鼎铭的首级和尸身,抬回城隍庙焚香哭拜,缝合尸首,以礼成殓。王鼎铭的亲属闻讯赶往新田处理丧事,历时93天,行程两千多公里,将王鼎铭的灵柩迎回故乡峄县郭里集,安葬在现在的枣庄市西王庄乡赵庄村北。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中义三)记载此事说:道光十二年正月,江华瑶匪赵金龙乱作……鼎铭身先策马出城南,誓大创之。……鼎铭殿后时,……鞭马使疾驰。回身舞刀捍贼,……鼎铭四顾恸曰:“奈何杀我百姓?”中炮落马,剜两目,身首异地。邑人得而攒之,越九十二日始改敛,面如生。
王鼎铭去世后,道光皇帝连下四道圣旨褒奖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他早已仙逝的父母。称赞他“学通载籍,文武兼备。珥笔生华,会赋窈窕之章。金戈凝霜,堪作干城之寄”,入祀昭忠祠,授云骑尉世职。湖南新田人民赞誉他“才高八斗惊北国,德重五岳播南疆”,并自发为他修建王公祠堂,每年举行民间公祭。他的事迹被写进了《清史稿》和《峄县志》。1986年新田县编修县志,王鼎铭被列为新田人物志榜首。目前正在编纂中的国家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清史》,其编委会决定将王鼎铭入编,成为枣庄市自明代贾三进之后又一个入编国史的先贤。
作为他的故乡,山东枣庄各界对王鼎铭更是推崇有加。近年来,他们成立了一代廉吏王鼎铭研究会,相继整理出版了《跨越时空的纪念》、《百年的记忆》等王鼎铭事迹文学、影视资料,举行多次专题研讨,创办了全国首家民间廉政文化期刊《铭鉴》,专门研究并传播王鼎铭的廉洁勤政的生平业绩及其“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施政理念。根据王鼎铭事迹创作的大型反腐倡廉柳琴戏《六字碑》,获评“全国戏剧文化奖”银奖;文化部门还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起拍摄了王鼎铭动漫廉政教育片。
2006年底,王鼎铭第七世后裔、枣庄华欣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华等人出资数十万元并亲自监理,以郭里集王氏家族的名义整修了王鼎铭墓园,使之成为了当地一处人文景观。此举得到了市、区、乡、村各级的支持,于国家于王家,于先贤于后世,实乃善莫大焉!
王鼎铭《清史》留名,名垂青史。何故?廉与勤也——“勤政新田去不回,德传后裔见英徽。忠魂已共长风远,治世还读六字碑。”此乃枣庄当代辞赋家韩邦亭先生《吊王鼎铭墓》的诗证。作为我等,初次拜谒王鼎铭陵园,品读其“天理、国法、人情”六字碑铭,追思其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亮节高风,鼎故革新,铭古鉴今,比量多有不及者,心有万般感慨油然,自在不言中编排是了。(袁袤翔)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