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拨动琴弦的吟唱
——台儿庄龚安明诗集《风动心弦》序
文/明杰
一场春雨不期而至,干裂的大地张开饥渴的双唇竭尽全力吸纳着,泥土芳香的气息漫延开了,沁入鼻孔的味道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将书桌上摆放整齐的龚安明的诗集《风动心弦》样稿轻轻翻动,散发着墨香的一首首诗歌次第映入眼帘,缓缓微闭双眼,再次将窗外的雨落之声与手翻诗稿的声音合二为一,顿时,与龚安明交往的往昔日岁月自心底涌动,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站起身来,挥动双臂,再次将窗子开到最大,放眼那个台儿庄古城的方向,放飞思绪,任凭雨丝夹杂着冷风扑打在脸上。
龚安明的诗集《风动心弦》共分《乡土亲情》《行走四季》《寸草传神》《岁月印痕》四辑,收录他近年创作的诗歌精品近200首,几乎每首诗歌都是他用心灵在拨动琴弦而发出的吟唱,感人至深、共鸣良多。就在前不久,龚安明刚刚被评为《中国文学》杂志社“2014年度读者最喜欢的十大诗人”,桂冠的荣光熠熠生辉,这标志着他日臻成熟的诗艺已经光芒四射,越来越得到了广大文朋诗友的认可与赞许。
当代一些优秀的中青年诗人对故乡的依恋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浓厚情结,龚安明也不例外。他以深植于骨血深处的乡土生活为主线,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事、风土人情、民俗民风、古城风貌、乡村人事、土地情怀全部列为创作的题材,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厚积薄发。《风动心弦》的开篇三首诗歌《母亲的白发》《假如,母亲是一条河》《编花的母亲》,就是写给母亲、歌颂母爱的,诗集中写到母亲的诗歌也不胜枚举。从中可以窥视到在龚安明心的远景里,在他灵魂深处折射出的“母亲”的形象是多么的可敬可亲、伟岸高大。
母亲日渐增多的白发
即使看上一眼
也能把我的眼晃花
因为 母亲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
齐耳长短 意气风发
那形象在我的脑海里
早已把根深扎
我不愿接受那些无情的岁月
在她头顶凝结的霜花
我只看见
那是为儿女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而流失的光华
母亲的白发
如同一根根银针
往我的心里直扎
扎得我愧疚难当 心乱如麻
我愧疚自己能力太差
至今还让古稀之年的父母
在老家 守着那片田地
伺弄着祖辈流传的庄稼
不能轻松地颐养天年
把诸多的心事全都放下
每一次离开老家
母亲的健康和她的白发
是我挥之不去的牵挂
思念在增加
心头像揣着一样东西
压力不断增大
——《母亲的白发》
用眼睛观察母亲那饱经风霜岁月的一根根白发,用心扉感知操劳一生的母亲对家庭、子女点点滴滴的付出与牵挂。龚安明通过亲身经历来揭示身为人子、身为人父所对社会、人生的细腻观察,将自己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苦用饱蘸深情的笔墨付诸笔端,抒发出拳拳孝子之心。这种以双重身份、多重情感的纷杂交际的创作方式,能使读者透过亲情如水的字里行间,对“白发”二字感念领悟的更加透彻,使人触景生情、情景并茂,瞬间升华了母亲的形象。每一个把母亲视为精神家园,把故乡视为人生旅程最后归宿的诗人,其诗歌内涵的巨大能量是无法比拟的,龚安明用一腔浓情,使纷繁的人生年轮过滤的愈加温暖、透明和纯净,再加上朴实无华般的叙述,富有语言张力的诗歌技巧,将这首《母亲的白发》,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还是绘声绘色的阐述,都让该诗达到了一种完美的程度。
应该说,以乡土中的每一个人物、景物入诗,是当下诗人乐于表现的写作手法,这就将那种一相情愿的桃花源式想象在顷刻之间变得有血有肉,无形之中也就快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融。亲情似火,可以使平淡的人物通过煅烧而日显棱角,亲情是诗,可以使乏味的歌咏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永恒的生命动力,亲情写作无疑成为龚安明意识形态里最为突出也最为鲜明的表述主题。从龚安明一系列描写故乡人与物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深知主流文化形态中所蕴涵的独立与自由是极为有限的,所谓的诗歌理想高度只有万花筒般的不竭亲情,才能长盛不衰,寻觅到阅读的知音。
一把稻草
两根竹竿或木棍
就扎成了一个稻草人
遵照主人的安排
站在农田里
充当作物的守护神
不出声响
不换姿势
不惧风吹日晒
不怕干烤雨淋
谁也没把它当作一个人
和纸老虎一样
它只会吓人
但是足以让那些偷食的鸟雀儿
胆颤惊心
虽然没有灵魂
但更加忠实守信
虽然不知道感恩
但知道如何履行责任
不负主人的重托和
良苦用心
——《稻草人》
这首《稻草人》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了自身的软弱、无奈与渺小,龚安明在诗歌呈现出的这种具体的超越了现场经验性的写作方式,带给人一种耳目全新的感觉。他诗歌中的“稻草人”本是没有生命的,但因为“遵照主人的安排”,它不得不狐假虎威的“站在农田里/充当作物的守护神”,尽管“谁也没把它当作一个人”,但它必须“知道如何履行责任”。由此可见,稻草人的悲剧命运跃然纸上。通读该诗,可知龚安明诗歌中对“稻草人”的意象的营造和作用的发挥,以及他诗歌中的“和纸老虎一样”的姿态,构成了“站在农田里”一个精神领域的胜利者形象活灵活现。龚安明几乎是在不动声色之间就还原了一个“虽然没有灵魂/但更加忠实守信”的“人”的本色,这种乡村叙事所不能遮蔽的个体生命的存在感,以及对“稻草人”细部刻画的历史真实感,让读者在苍老悲凉的世代传承中领悟到了暂时的所谓“安全感”。
龚安明这种为“稻草人”立传的大众化写作趋向,从以物喻人的层次概念来看,其实是他在用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述的方式来警醒人们,“稻草人”虽然看似独立于“人世间”的权力话语之外,但其历经风雨而巍然不倒的伤感姿态,也是颇让人同情与垂怜的。龚安明十分注意诗歌中主题描述物的定位,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总是在他的感情涌发、提炼和倾注中达到统一,以致尽善尽美,并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人与社会的脉络,从而体现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审美风貌和人文存在,使读者轻易之间就找到了情感的慰藉所和心灵归宿地,而这种归属感和亲和力是最能体现一个诗人的写作功力的。
时序的罗盘虽然转过了
这个节点 寒冷仍盘踞人间
雪花依然 结冰依然
厚重的衣衫一点未减
在宽阔的街道和公园里
在城市绿化树的脸上
找不到一点春的迹象
但是 在田野里
在河道边 林地间
在那些更能触摸季节心律的地方
裸露的土壤
丢掉了冬天紧绷的弦
变得松散细软
河水不再板着铁青的脸
被绿意浸染
低垂的柳丝已浑身酥软
春意早就住进了柳树心间
虽然雨水未至
春光还没有惊醒沉睡者的冬眠
可那些按捺不住性子的小草
已经贴着地皮露出了稚嫩的小脸
新生儿似的令人心动怦然
它们不惧寒冷不畏艰难
和农田里越冬的禾苗一起
勇敢地扛起了春天的旗帜
一点点地将寒意驱赶
哦,春天已经迈开脚步
将自己的魅力悄然展现
——《立春之后》
《立春之后》是龚安明对二十节气深度观察、深刻领会之后所写的一首不可多得的诗歌精品,他从时光的流转,光阴的稍纵即逝,来揭示岁月的周而复始。通常讲,一个诗人创作的意义不在于具体的写作领域和表现方法,而在于诗人是不是拥有了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
龚安明在这首诗歌中,以一种全新的视界和独辟蹊径的写作立场,以关注自然节气来达到超越现实的精神延伸与构架,用民间司空见惯的节气“立春”,来表现大地的复苏和人们自在的生活状态,并用略带民间审美趣味的写实与想象,使得诗中充满了文化的意味和智慧的光芒,让人浮想联翩。诗中警句频现,从“寒冷仍盘踞人间”,到“春意早就住进了柳树心间”,直至“勇敢地扛起了春天的旗帜”,无一不充分说明了龚安明所独有的诗歌语言想象天赋,看似不经意间,实则激情涌动,让人感叹钦佩。龚安明将“立春”这一客观描写对象,加上自己主观的切身感受与体验,再在字里行间含而不露地借景喻人,有时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有时借景咏怀托物言志,谈笑之间就将个体的爱与恨、痛与乐等等情绪溢于言表,这种借助季节抒情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情感激流,非高手诗者不能为也。
地震这个恶魔
于8月3日16时30分
再一次癫痫发作
灾难随即降临在云南鲁甸
秀美的山川
颤抖中 扭曲出一张狰狞的脸
转瞬间 无数人失去家园
亲人受伤 罹难
撕裂的伤口被撒了一把盐
可是 鲁甸 不怕
这既非口号 也非誓言
而是出自灾民的沉着勇敢
“不要害怕”
两个怀孕7个月的孕妇 在废墟下
手牵手 相互鼓励坚持待援 终获平安
93岁的老人 受伤后 独自站起了身
11岁的女孩 强忍伤痛
步行10公里 外出求援
虽然山体滑坡
那些大山里的脊梁
依然坚挺 没有折断
鲁甸 不怕
这是一句底气十足的话
在强大的祖国面前
每一处伤口都会及时包扎
每一个灾难都会及时救援
发了疯的牛魔王
悍然将牛栏江遮断
但子弟兵抢险冲在最前面
即使像谢樵那样献出生命
也要为堰塞湖除险
生命线受阻
“背也要把伤员背出大山”
因为 生命重于天
红色 桔色 白色迷彩服
交织出彩虹般的绚烂
只要有一线希望
就不会放弃抢险救援
鲁甸 不怕
这是一句浸透关爱的话
在一个繁荣兴旺的大家庭
关爱会将创伤抚平
温暖会驱走寒冷
天南地北的爱心齐聚彩云之南
关切的目光 聚焦鲁甸
无论切糕 手抓饭
还是普通的鲜菜瓜果
都贴上了爱的标签
爱的光芒
会将阴霾驱散
只要炎黄子孙携手并肩
任何魔鬼都会退缩胆寒
——《鲁甸,不怕》
关注现实是一个诗人最起码应该具有的道德标杆,在云南鲁甸发生的那一场地震让龚安明寝食难安,他日夜挂念着灾区的抗险救灾。一首诗歌是一个诗人在特定时间、环境下对某一事件的描述与倾诉,这也无形中体现着一个诗人诗品与人品的优劣高低,龚安明通过《鲁甸,不怕》这首诗,再次印证了他悲天悯人的诗人情怀。他通过震区鲁甸的人物、景物和事件,充分表现了自己强烈的感受。有时候,读者欣赏一首诗,不单单是品味诗歌本身带来的阅读感受,有时更需要通过诗歌外在来了解诗人的精神追求与哲学个性。
屈指算来,我与龚安明相识已过七八个年头,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在他所处的台儿庄古城相聚,他给我的印象是既有诗人的豪放大气、气度飘逸,又有企业家的沉郁深厚、足智多谋。我知道他从政多年,先是在台儿庄政协秘书长的位置上历练多载,又到台儿庄纸业集团的董事长位置上执掌权柄,在台儿庄古城的政界和商界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但他无论人生坐标如何变化,其为人处事的真诚程度却未有丝毫改变,他深邃的如炬目光和豁达的思想境界,尤其是我与他姓名中都有一个“明”字,与其交流总是能在瞬间就和他结为知己,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他诗歌中可感可亲的叙事风格。
台儿庄是一方遍地英雄辈出的水土,也是孕育文学人才的一方宝地,一个个像贺敬之、贺茂之等闪耀中华文坛的名字层出不穷。后起之秀像龚安明、曹诏亮、时培京、张平、吴长亚、朱瑾洁等作家、诗人也正在拨云见日,奋起直追,积蓄的创作力量不容小觑。近几年来,龚安明的创作风格,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在诗歌作品中抒发出具有时代感受、思想结晶的同时,还伴随着那种在作品中不露痕迹就传递出的一种执着的良知坚守和精神气场,从而让其大多数作品都留存下见证历史、回馈时代、透视心灵、彰显人性的烙印。
什么是一首好诗,什么是一本好诗集,龚安明用自己的这本诗集《风动心弦》做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