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马上到了,格外怀念我的父亲。老人家离世已经三年多了。每当想起他充满波折而又收获颇丰的一生,总是感触甚多,有些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父亲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一辈子以行医为职业。去世时接近七十岁。父亲早年经历甚为坎坷,历经多番磨难和波折,命运极其不幸。一九四七年,我的爷爷在莱芜战役中光荣牺牲,后被国家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那时父亲才刚刚四岁。七岁时,我的奶奶又患重病去世。那时正值新中国建国前后的几年,受条件所限,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父亲只能与年迈体弱的曾祖母相依为命,生活状况甚为恶劣,一日三餐整天揭不开锅,往往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在如此艰苦的境况下,年幼的父亲还是咬紧牙关,立志入学识字,发誓要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靠着沿街乞讨、勤工俭学、乡邻资助,历经诸多磨难,食不果腹的父亲勒紧裤腰带终于挺了过来,坚持读完了高小课程,毕业时各门功课均为优秀。考入初中后,适逢国家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办理农转非,发放了粮证,每月可享受免费食用三十斤地瓜干的优厚待遇。放在物质生活相当充裕的今天,这些地瓜干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在当时遭受自然灾害的那三年(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却无疑是救命粮啊!因为在当时被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靠着这每月三十斤地瓜干,不仅解决了父亲的生活难题,也救了我的曾祖母一命。生死攸关的时刻,父亲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再也不用为每日三餐而发愁了。
初中毕业后,父亲毅然选择了行医这一行业。他天生心地善良、为人忠厚老实,也是个当医生的料子。他虚心向名老中医请教,从望、闻、问、切开始学起,坚持边学习边实践。先后在当时的公社卫生所(院)历任司药、会计、中医士、门诊部主任、副所长、副院长、院长等职,期间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会到市、区级大医院进修学习。几年下来,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皆无所不通,都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为周边地区群众身心健康而呕心沥血、操劳不掇。行医近五十年,治愈各类患者达二十余万人,为解除当地百姓疾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方圆几十公里的群众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其高超医术、高尚医德深得乡邻广为赞誉。自1963年参加工作至2003年光荣退休,四十年来先后在半湖、孟庄、安城、周村等四个乡镇担任卫生院院长职务,退休前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多次出席区、乡两级党代会、人代会,因工作成绩优异,连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基层名中医”等荣誉称号。退休之后仍然甘洒余热,积极做好传帮带,倾力辅导年轻医生逐渐走向成熟。
父亲一生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事有始有终。对我们兄弟姊妹几人百般疼爱,但是家教却非常严格,令我们非常敬畏。从上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到平常为人处事,无不高标准、严要求。经常教我们一些做人的准则和信条,要与人为善,诚信待人,与亲邻要和睦相处。
闻听父亲去世后,周边地区群众认识不认识的,都不约而同、蜂拥而至来到老家,吊唁缅怀他的业绩和德行,有时一天多达四五百人。父亲如此好的口碑,令我们兄弟姊妹着实感动,内心充满了无限欣慰。在四、五个月滴水未降的秋冬干旱季节,却发生了离奇的事情。当父亲由医院回老家、离世时及安葬后的时间段里竟然下了几场雨雪,而且父亲去世那天又适逢自己的生日。这些事情尽管有些偶然,但发生得如此巧合却不能不令人称奇。当安葬完他老人家后,已是傍晚时分,只见漫天的鹅毛大雪飘然而至,山岭、田野、村庄到处洁白一片,整个坟墓顷刻之间也被白雪掩盖,好像专门为父亲送行似的。我们寻思着,难道是父亲幼年遭遇坎坷、几经波折乞讨求学,青年白手起家、艰难创业,中年事业有成、济世救人,终生为民解除痛苦的善举,真的连老天爷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要不咋会在老人回家、离世、下葬时都突降雨雪呢?
辛劳一生的父亲,品行端庄,正直厚道,坦诚待人,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虽然没有留下丰厚家产,但留下了一种艰难创业、勤俭持家的进取精神。正是在这种宝贵财富的鼓舞下,后辈们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松懈,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及学习生活中不断进取,创造佳绩,力求把优良的家风薪火相传,以此来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更是对老人家最好的怀念方式。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