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滋润心灵】耕牛的遗产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今夜突然梦见了牛。

         因在麦收之初,一些牛散漫水田间,一部耕作在畦里,还有几只在吃草。

         醒后,顿觉皆空,但牛任劳任怨尤其耕作畦里的情景,却又真实浮现。

         耕牛吃住草棚,食草料,拉犁耕地披鞭一生,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也确实没有哪片耕地和草棚属于他自己的,羸老病死,或作食肉,甚至生下的犊子还要接续他们的生活,能有什么遗产呢?

        在我的记忆里,牛是畜禽中最受欢迎的动物,即使在动物界,也没有比其更受喜欢的。这好名,来自这个族群的实干,那种千百年来默默于旷野大地耕耘的实干。

         今年,夏收夏种之节,田畦里,听多了机器轰鸣,减弱了人畜的劳动地位和价值。不过,在向支援包村的沿途,耕牛勤劳的身影和农民那熟悉的吆喝声音仍不时绰约着。

         在烈日干燥下,牛四蹄紧崩,汗水涔涔,奋力且慢行,掀翻一片片黑黑或黄色的土壤,累的鼻口吐着粗气。同行的说,“牛真可怜,可能是动物中出力最大且被鞭打最厉害的,他要能掌握自己脱胎转世的命运,下辈子绝不做牛马的了”。

         出力大没错,可怜倒未必。如果说牛可怜,那在牛身后扶犁掌辕耕作的农民不可怜吗?没有农民的“可怜”辛劳,那些不从事农业的人如何生活?

         在很多人心里,劳动就是可怜,尤其是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们认为,劳动就不光荣,而那些被人侍奉得就光荣,高人一等。

         其实,让他们看看清末那些张口即食、挑笼养鸟的遗老遗少最后结局是什么样了,让他们看看现在那些靠颜值被包养的少女少男什么样了,就知是什么感受。劳动光荣,农民光荣一直不是伪命题,而与人一起劳作的耕牛,当然也光荣着。既使有人认为现在现代化了,不须耕牛和农民种地了,但也应该感谢牛和农民曾经在人类史上一块地一粒麦耕作的贡献。

        不要以为住草棚,吃草料就是苦逼,就说受到了虐待,牛就习惯住草棚,渴了,喝水,热了,去水里,饿了,吃草,生活粗犷,至多吃上料豆。让他行走在打磨精细的大理石地面,住在垫有席梦思的床上,既不习惯,也不会、不能细密地打理自己。蚊子喝动物的血而生活,也不能让人感觉其高尚,人和动物的粪便就是狗和另一些动物的美食,也不能说狗和一些动物下贱,而绿草豆茎就是牛的食物,如果加些炒豆豆沫,对于牛来说,则相当于过节过大年,或者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吃大餐,吃海鲜,享受着美酒加咖啡的生活。世界的生物链条就是这样子的。

          干活累,人类自己就不干活,不累吗?田中的老农,厂里的工人,街上的商贩...,各行各业,哪个人不累?

          不要说被食用,就是残忍。动物世界里,那些在大草原上奔跑自由的牛,哪一天的生命不受鳄鱼虎豹熊扼杀的威胁?哪只鸡鸭猪狗甚至熊猴,不被人和他物觊觎着呢?只要食用前对其“文明”点也算好的了。

          人类就不残杀人吗?看看现实中的歹徒和暴恐,看看现在阿富汗、中东、伊拉克、利比亚的乱和百姓,想想二战时日本对亚州、中国侵略杀戮,德国对欧洲、苏联残忍,追溯历朝历代皇朝更替的灾难,追忆秦二世们甚至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对其父亲的待遇,对亲哥亲弟们的杀戮,再想想自诩和被人称说文明的美国花巨资笼络精英们制造和藏存的先进武器,干嘛用的?杀人和准备杀人的。

         世界世间,充满杀伐,别说牛苦。

         牛能劳作,是高智能的奉献。与人一起劳作,是一种战胜自然的完美配合。为此,人类要向耕牛表示感谢。这种感谢,是牛所独享有的。

          而被食,是牛向人类作出的最后贡献。

          少小的牛犊,憨掬可爱,两目明澈,四蹄自由,绝对会被人精心饲养着,并期盼长大。中青年的壮牛,被受人宠,因其任劳任怨,出力流汗,虽偶尔偷懒,但被人提醒甚至鞭策后,又隐忍奋进,释放着与人一起去向自然要果食的力量。虽为畜类,但把谁比作牛,没有一个认为是侮辱的,反而觉得是对其任干的最高评鉴而欣然接受,正是鲁迅先生自评和想做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羸老和病时,不离旷野耕地,献着余热,那是幸福。

          不过,可能要经受那些没有情怀的农人更多的鞭策。罢相复官的宰相李刚,年老时咏作(病老)之《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把自己的一生喻作牛且是老病仍不坠志的老牛,让人感受人、牛的幻化和相互称颂。这种幻化和称颂,是千百年来,牛与人相互配合中得到的最高尊敬。

          牛用隐忍与人类为伴,用任劳任怨与人类对话。一生表现出任干、任劳的美德,虽用之鞭之甚至无情食之却仍隐忍之,赢得人类对牛族的敬佩。

          这种敬佩,就是牛留下的遗产文化自觉,虽然无奈些、残忍点。(作者 张希龙: 枣庄市峄城区房产局)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