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齐鲁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来枣庄市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朴民,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白奚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市政协主席邓滕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杰华,枣庄学院院长胡小林,副市长赵联冠,市政协副主席王宗兰分别陪同有关活动。
在枣庄期间,专家们参观考察了全民健身中心、新中兴公司、仙台山温泉小镇、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先后召开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台儿庄古城文化专家座谈会,对齐鲁文化、台儿庄古城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与各位文化专家交谈时,陈伟介绍了古城重建及文化产业发展有关情况。他说,台儿庄古城当年因运河而兴盛,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座商埠重镇。然而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战,将这座古城毁坏殆尽。台儿庄古城见证了那段历史,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精神价值,我们有责任将她保护好、传承好。通过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我们于2008年4月8日台儿庄大捷70周年之际,正式启动了古城重建工作。在古城重建中,我们注重把国学思想、儒家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与古城建设有机融合,探索了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一种新路子。重建的台儿庄古城,集中展现了运河文化、大战文化、鲁南民俗文化等,在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城市转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对于古城重建,我们有三点体会比较深刻:一是境界决定格局。台儿庄古城毁于当年那场战火,战后当地群众在原址上简易建设家园,居住条件非常恶劣。多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渴望重建。如果简单进行房地产开发,也能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但受益的只是附近2万多居民。而重建台儿庄古城,受益的不仅是台儿庄当地百姓,对整个枣庄发展也都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建成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那就是属于全人类的。二是规律决定成功。台儿庄古城重建遵循了社会规律,促进了就业富民,体现了改善民生的社会要求;遵循了市场规律,通过市场运作解决了资金问题,打造了一个龙头产品;遵循了文化规律,始终坚持以内容为王,让文化走向市场。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枣庄城市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三是执着决定根本。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我们就要坚持不懈,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专家们一致认为,看了重建的台儿庄古城,感到很震撼。枣庄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这样的基础上打造这样一个文化龙头项目,体现了枣庄市委、市政府的眼光和魄力,探索的以文化产业推动转型路子值得学习借鉴。台儿庄古城重建,思路新、起点高、规模大、工作实,既保存、传承历史文化,又体现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是有历史责任感的大手笔之作。你们把古城作为遗产整体保护、复建,这种思路非常有见地。同时,把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打造,体现了很高的工作要求。古城重建,在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实现了突破,超越历史,面向未来,惠及子孙后代,可以长久受益。专家们建议,下一步要继续做好古城规划,把运河古城与大战遗址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关注。要走出中国,面向世界,着力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中国古城的典范、二战遗址的典范。(张运永 秦歌)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