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散记[图]
如果不是参加了这次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枣庄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台儿庄行”活动,台儿庄这个地名,在我的印象中,就只是一场壮怀激烈的战役,我预想中的台儿庄之行,也只是我的手指能真实地触摸到那些布满累累弹痕的石墙,我的心灵能真实地触碰到三万中国军人宁死不屈的忠魂。我万没有想到,从台儿庄回来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我念念不忘的却是台儿庄的古色古香、美轮美奂:古城幽美的月色、运河边静静的船只、长街上林立的店铺、风格别具的深宅大院……古城浴火重生的故事,与她历经的那场名垂青史的重大胜利,同样令我满怀敬仰,心绪难平。此刻,我仿佛又过桥入巷,走在了古城无限延伸的青石板上,听见证世事沧桑的运河诉说着台儿庄的传奇…… 天下第一庄 我是在日落时分站定在台儿庄古城大门口的,抬眼就看见“天下第一庄”的城门楼牌匾(后来得知是乾隆的御笔),当依河而建的古朴建筑扑入我的眼帘,近水的绿柳柔软地摆拂,金色的夕晖泊在木楼的飞檐,串串红灯笼开始燃亮……我清楚地听见我怦怦的心跳声,我哪里会想到,与台儿庄的相逢,竟是这样一场美丽的邂逅。 热情的台儿庄人以贵宾的礼遇接待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副刊编辑,古城的“万家大院”、“久和客栈”、“马可波罗驿馆”等各具风格的住所,一时间成为我们诗意栖居的家园。 那晚的月色,台儿庄的月色,美得令人不忍入睡。月光中,我们在横竖成行的小巷中寻寻觅觅,感受古城静水流深的安详与诗意,细细品读台儿庄———这幅为我们慢慢展开的悠远的水墨画卷。 台儿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座4300年的古都城。台儿庄运河开凿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到了清代“康乾盛世”,台儿庄已呈“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华景象。明、清两代的帝王,每每经京杭大运河巡视江南,都要在台儿庄登岸巡游,乾隆皇帝巡游台儿庄,看到如此繁荣的商贸业,南来北往的舟楫,赞为“天下第一庄”,并留有“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的诗句。 那晚,沐浴着明媚的月光,我们在古城运河岸边的顺河街、越河街、丁字街漫步,青石铺路卵石镶边的古道牵引着我们的脚迹,辉煌的灯火映照着路两旁的茶肆饭庄、歌楼酒坊,粉壁、黛瓦、飞檐、马头墙、曲廊、石桥———多么令我熟悉的徽派建筑风格;四合院、大宅门,显露着京城商贾的荣耀;门楣精刻、砖塑泥雕,好一个乔家大院式的晋中派风格…… 那晚,为迎候我们,台儿庄古城的所有店铺都推迟打烊。船形街的柳琴戏、皮影戏,唱了一出又一出;谢裕大茶行门口的“天下第一壶”,壶嘴喷出白花花的水柱,恰巧射到几米开外的巨大茶碗里;“千里走单骑”酒吧,以“大战文化”为主题,训练有素的“国军”服务员,迈着“踢踏”的正步进出有序,叫杨军的老板是一个海明威式的男人,他说他千里走单骑而来,期望扎根台儿庄,浇灌英雄的热血,枝繁叶茂开出和平的鲜花。 地处南北过渡之福地,占尽四季分明之优势,汲取南北文化之精华,表现南北兼容之大度,台儿庄,不愧为“天下第一庄”。 扬威不屈之地 因河而兴的古城,更是一座以战扬名的古城。 73年前的中国人,正遭遇历史上最大的耻辱与最深的苦难。1937年的冬天,30万中国军民,被日军屠杀。1938年春天,当日军进攻台儿庄的时候,飞扬跋扈的他们没有想到他们会失败;当日军在台儿庄溃败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就是他们这次战争的缩影。是台儿庄,给了中国人民以信心和勇气;是台儿庄,给了中国人民以希望。 “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这是20世纪世界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在美国《生活》杂志对台儿庄的评介。台儿庄大捷,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台儿庄是世界上二战遗址最多的古城,留有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 我们是在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参观清真古寺和中正门的,这两处大战遗址,我在《血战台儿庄》电影中早已熟悉并记忆深刻。台儿庄战役打响时,中国军队的一个指挥部就设在清真寺,敌我双方曾在此拼死争夺,拉锯战打了7天7夜。寺院小讲堂的一面弹痕密集的墙壁,已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起走,用以教育后人,也是日军侵华的一个罪证。寺院内一棵古柏,已被战火烧焦,干枯龟裂的残躯无言地昭示着战争的惨烈和悲壮。中正门是进入台儿庄城的必经之路,因此,中正门之战最为惨烈。中国军队在此与日军三进三出,展开激烈争夺,硬是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城墙,挡住了日军飞机盘旋俯冲狂轰滥炸。尸山血海的悲壮场面让诗人臧克家含泪咏叹:台儿庄,红血洗过的战场。一万条健儿,在这里做了国殇。他们的尸身,是金石的标符……死灰里萌出新生的嫩芽。大战过后,当年清理战场的一个叫别志南的先生有诗云:三千人家十里街,连日烽火化尘埃。伤心几株红芍药,犹傍瓦砾惨淡开。 至今,台儿庄古城内外还不时挖出骸骨、武器和盔甲,交流会上,福建一位老编辑在述说她听说的不久前清淤时挖出的两具骸骨,仍可辨拼死抵抗的姿态时,热泪盈眶,动情而又激昂地说道:在今天,台儿庄已不只是一个地名,它是一种象征,它是中国人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象征,是中国抱有必胜信念的象征,是中国永不可以被征服的象征,是中国必将强大的象征。 台儿庄的涅槃 台儿庄大战的炮火将秀美的古城化为焦土。当时国民政府曾宣布要重建台儿庄古城,最终未能如愿。 战争的硝烟散去,时势的变迁淹没了运河的潮声。台儿庄的子孙们,做着一场又一场故园恢复的无边幽梦…… 采风期间,台儿庄古城浴火重生的经历,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整整一个下午,枣庄市市长陈伟,就台儿庄古城的重建与我们面对面交流,这位睿智博学又充满激情的市长,用他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坚持和决心,以及对古城心有灵犀的发现和触动;用他脚穿布鞋,2007年52个星期47个周末都在台儿庄度过的勤恳和踏实;用他叫停一个投资5亿元的房地产项目,启动古城重建的果敢和责任;用他在父亲去世之后才匆匆赶回,抱住老父放声大哭的忠孝难两全的锥心遗憾……被台儿庄人视为“古城的保护神。” 存古、复古、创古,是枣庄市在古城重建中遵循的原则。我们看到,大战后的遗存古驳岸、古码头、古船闸、清真寺等都原封不动地保留;对已湮灭的古建筑,枣庄人用了三年多时间,走访了古城每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查阅了数百部史籍,从国内外等地搜集到近400张老照片,邀请一流的规划、古建、文化、旅游专家,华山论剑,光古城复原图纸就画了6000多份。但枣庄人要的不止是古城的躯干,还有它的青春、活力和灵魂。为此,他们发掘与整理出当地传统的美味佳肴、歌谣、皮影戏等,让古老的文明开出现代人也能接受和喜爱的新花。 在古城重建中,枣庄没花财政一分钱,而是祭出一记妙招:找了5家国有煤矿,每家拿出10万吨煤,换来4个亿,作为他们的股份,组建投资开发公司,演绎了一段用50万吨煤换来一座千年古城的佳话。枣庄年产3300万吨煤,50万吨占了不到2%。刚拆迁时,台儿庄每亩地价不到30万,现在已达600万,古城净资产超过150亿元。 在台儿庄古城入住的三个夜晚,我夜半入睡凌晨即起,我穿着在古城买的古色古香的衣裙,行走在小桥流水、蜿蜒曲折的回廊间,在古城的店铺里买一把木梳,一张剪纸,一件纯手工制品,与年长或年轻的店主说说古城的过去和现在,我发觉,在古城居住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情怀。 擦垃圾桶的清洁女工跪在地上,像给孩子洗澡一般那么仔细,面对我的感叹,她笑着说:这么漂亮的东西,不干净怎么行! 为我订火车票的接待员小张是一个帅小伙,家住枣庄,每天坐BRT来台儿庄上班,他颇有些骄傲地告诉我:我们台儿庄可是全国第一个有BRT的区呢。 秀气的船妹子小李说她最喜欢唱的歌还是《台儿庄小调》,她说:古城不重建,我现在还不知道是哪里的打工妹。 陈伟市长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台儿庄,是一个可以用放大镜看的古城。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不仅是古建的每一处细节,也是台儿庄古城每一个居民的心灵世界。 台儿庄古城的凤凰涅槃,是台儿庄大战之后的又一座丰碑,复活的古城,朝气蓬勃,充满生命力,古城的建设还在继续。离别古城时,我回眸看一眼无暇攀上去的那座木楼,为我送行的台儿庄人看出我眼中的不舍,热情地笑着挽留:要不,就再住几天?像初见台儿庄一样,我又清楚地听见我怦怦的心跳声。(《铜陵日报》2011年11月16日A7版 陵 萍 文/图)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秀美古水城 英雄台儿庄[ 11-24 ]下一篇:台儿庄的文化梦[ 1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