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的文化梦从北京坐火车到山东,一路上多次看到旅游广告“台儿庄古城——一个寻梦的地方”。台儿庄会有怎样的梦呢?这个曾经“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运河名城,在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中被炮火摧毁,此后很久未曾得到修复。重新建造的古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我们是第二次来古城了!一年的时间,这里的景色又美了许多。”来自山东济宁的尹女士说。“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台儿庄古城的游客量突破16万人次。”台儿庄古城管委会负责人说。 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模样。台儿庄隶属于枣庄,枣庄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至今已有120多年的煤矿开采史,煤炭业长期占据经济总量的80%以上。同时,它也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日渐减少,城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2006年,古城所在地准备用于房产开发,枣庄市领导在实地考察后,叫停了这批房产开发项目。因为台儿庄古城文化遗产资源独一无二,不能毁了遗产搞房产。在随后一年的时间里,负责古城重建的领导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深入到台儿庄古城街巷、走进居民家中寻访,依据老人的回忆和专家考证、查阅典籍资料,搜集到古城重建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2008年4月,台儿庄古城修缮、恢复与重建工作启动。当时枣庄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内5家国有煤炭企业各拿出10万吨煤,相当于一次性投入4亿元,组建国有全资公司,开始了台儿庄古城的重建。项目启动以后,商家纷纷前来投资,周边土地大幅升值。煤炭“变”成了文化,当初出资的丰源集团董事长陶志远感慨地说:“我挖了一辈子的煤,都烧掉变成了二氧化碳,只有这10万吨煤用得最值。” 古城规划总面积2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达27亿元。古城重建过程中遵循了“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对现有的3公里古运河、古驳岸等古迹和53处“二战”遗迹等珍贵历史文物原封不动地保留。同时,在忠于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还把现代理念和时尚元素融入重建的古城中,通过有形的载体把深厚的历史文化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下来。古城重建也是传统技艺的恢复过程。古城从多个地方请来了1000多名能工巧匠,恢复原有的晋派、徽派、闽南等八种风格的古建筑,而且尽可能使用当年的真材实料。 “石榴开花红似火,翠娥头上插一朵。十七八闺女她把花来戴,小媳妇戴花人笑我……”在古城的船形街上,记者听到国家级非遗项目柳琴戏的第五代传人李秀芳正在演唱《喝面叶》。古城的复建不仅保护了千年的建筑,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场所。这里引入了柳琴戏、运河大鼓、鲁南皮影、伏里土陶等30多个非遗项目,今后还将建设台儿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去年5月我们被枣庄市文化局聘请到古城,每天进行演出。我真心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把它传下去。”李秀芳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古城管委会还到北京、深圳、成都等地定点招商,引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同时,古城还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优惠的工作室,在技术、资金、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发展创意产业搭建平台。如今,古城正在规划建设一个1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立一个古建设计与建筑、影视文化、高仿艺术品等文化产业集群,以推动人口聚集向人才聚集转变、产业规模向产业升级转变,从而促进古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台儿庄散记[图][ 11-24 ]下一篇:台儿庄古城:《船妹子·俏风景》[ 1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