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人民日报:今日台儿庄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台儿庄鲁南的一座古城,1938年“台儿庄大战”中,不惜以自己的陨落,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之地。历史的硝烟散去,今天的它是怎番模样呢?

      来到台儿庄古城门下。巍峨的城墙,城门耸峙。平静的河面上,一座美丽的廊桥,画出了水乡的韵致。

      电瓶车行驶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微雨中,眼前滑过精雕细刻的牌楼、接连成片的古色古香的房屋、月亮形的石拱桥;小桥流水边,闪出“千里走单骑”字样的酒吧、各种店铺、挂着灯笼或幡旗的客栈、饭馆……一切透着清新、别致的韵味。看那建筑,有点像山陕一带明清时期的“花屋”(华丽的老房子);再看房前屋后潺潺的流水,又像江南的古镇。哦,可别忘了,这里是鲁南苏北交界之地,豪放与婉约在这里奇妙地融合了。

      下了车,踩着青石板路,穿过花香满径的小巷,入住马可波罗驿馆。门前即京杭运河的支流月河,河面不是很宽,但静水流深,行得货船。河边树影婀娜,衬着古趣的建筑。驻足凝望,恍然来到了古代的城堡。

      台儿庄原是一座沿河筑台而居的村庄。明万历年间,京杭运河台儿庄段开通。由于水位落差大,不足百里的航道,设置了8座船闸,船只、货物滞留的时间较长,各地商贾云集,使之成为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晋、徽、浙、闽、粤等地的商人,及西北少数民族的商人在此盖起了家宅、票号、商铺,甚至是寺庙、教堂。清时,台儿庄繁荣富庶,船舶迤逦。入夜,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峄县志》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

      这份绝代风华在1938年的炮火中烟消云散。今天,当你踏进台儿庄古城门,就仿佛穿越到了400年前,一切如昨,岁月静好。

      月河对岸,北方大院,鲁南、徽派、闽南、岭南、水乡等式民居,清真寺、天主教堂等建筑济济一堂,又个性分明,堪称奇观。船型街上,鲁南皮影戏、枣庄柳琴戏、运河花鼓、拉魂腔等精彩纷呈。沿街的店铺经营的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面塑、伏里土陶、东阳木雕、潍坊风筝、泸州油纸伞,云南蜡染……夜幕降临,霓虹如画笔,勾勒出古城迷人的轮廓。茶馆、酒吧人气颇旺,夜色中流动着圣诞前夜般的兴奋和欣喜。

      河坊街小广场上,正在放露天电影。一台吱吱转响的手摇式放映机,一束光投射到对面的“福”字山墙上,黑白片,游客们坐着长条凳投入地看……像极了《天堂电影院》中的场景。走近了,听见那炮火声、怒吼声《血战台儿庄》。小时候看过,现在竟来到了这片曾被鲜血浸染的焦土;这片焦土之上,竟又重现了昔日的繁华。现实比电影更令人感动。

      古城的墙角、河边、清真寺墙壁上、大战纪念馆里,保留着众多二战遗迹,提醒人们铭记历史,重扬国威。想起上午遇到的枣庄市长,几年前,他叫停了台儿庄古城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用3年多的时间挖掘、整理古城史料。在美国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了当年台儿庄徽派风格建筑;在李宗仁视察战事的照片中,发现了闽南风格建筑;在荷兰记者伊万斯拍摄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中,发现了广东客家建筑……依据历史影像,走访古城80岁以上的老人到现场指认,邀请国内一流的古建专家,把古城1000多栋老建筑一一复原。这种执著和实干,不就是台儿庄禀赋中不凡与血性的延续吗?

      夜深了,乘画舫游河,桨声灯影中,一颗滚烫的心变得柔软。满天星光辉映着一河渔火,台儿庄古城,醒在京杭运河边。船到码头,月亮升起来,清辉洒满古城。瞥见城内工地的吊车上“山东大汉”几个字,不禁会心一笑。可不是吗?台儿庄,处处体现了山东大汉的实诚与闯劲。

      夜凉如水,秋虫唧唧。回到驿馆,掩门时,又望了一眼月河。阅尽了世事沧桑,它静谧安详。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4日
    上一篇:台儿庄:没有雕像的古城[ 12-23 ]下一篇:山西晚报:梦回台儿庄[ 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