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行走台儿庄 《南阳晚报》去台儿庄,是一个偶然。原本对这座北方的运河古城没有太大期冀,在那个深秋的午后走进台儿庄时,才发现自己的想象多么苍白。 晋派高墙阔院内大红灯笼高高挂,徽式白墙黛瓦马头墙格外醒目,闽南的砖雕木刻或朴拙或雅致,7公里的水街水巷,可以让人摇着船橹逛遍全城每一个角落……古运河边,已有三百年历史的驼家码头、郁家码头、王公桥码头一律青石筑就,台阶光滑锃亮,在历史的光影中映出昔日的繁华。 这座富藏精神与文化的古城,一下子就打动了我。 历史上的台儿庄,是“水旱码头、商贸重镇”,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庄”。那是康乾盛世的小镇,曾经车来船往,商贾云集,正所谓“一河渔火,歌场十里,夜不罢市”,一派繁荣。然而,70多年前一场闻名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把那些青色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居几乎夷为废墟,让这座小城带着众多的文化基因、文化符号,沉睡了下来。 眼前的,仅是一个三年前才开始“复制”的古城。但就是这座“复制”的古城,让走进去的我心头一直荡漾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缠绵思绪。小桥,流水,垂柳依依,青灰的瓦当流淌着悠悠的时光,徽派的山墙映衬着蓝天的静谧,精臻的院落隔开尘世的喧嚣。随便走进哪一间茶馆,一杯清茶就能收容紧张与匆忙。 古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院落,每一家商铺,甚至每一块青石板,都散发着夺人的魅力。走进犹如大河行舟的船形街,一边感受有着“拉魂腔”之誉的柳琴戏,一边欣赏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时不时,船妹子的歌声,从不远处的水巷上传来,圆润、悠扬,饱含着古城特有的韵致。卖糖葫芦的帅哥穿着长衫,一边吆喝着生意,一边满脸笑容地跟来往的游人打招呼…… 走在古城内,好似穿越时空,置身于康乾盛世。 难以想象,古城的重建者,是怎样从破败中推想并复制出当年的壮丽与秀美! 有人说,今天的台儿庄古城是一座可以用放大镜来观赏的城市。一位资深学者更是这样评价:台儿庄从古至今的大事记里,除了古城的开基、运河的开通、台儿庄大战这三件大事外,“台儿庄复活”应算是第四件。 感动于台儿庄古城的复活之余,更多人在感叹这可能是人类最后一座,也是不可复制的“手工版的古城”。不是吗?台儿庄的很多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木雕、泥塑,都是由八十多岁的老艺人做出来的。也许,这些堪称艺术品的物什都是无法复制的绝版了。 古人不见今时月,明月曾经照古人。今天的人们选择行走在路上,或是对现实的放松和逃避,或是渴望一场心灵的邂逅和艳遇。去台儿庄不需要那么多理由,只要乘兴而去就足够了。很多爱上台儿庄的人都是在不经意间走进了她,一不小心喜欢上了她,又一不小心还会记起她。我,就时常还记挂着她。 听台儿庄人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台儿庄古城的三分之一,再等三年,古城将全部建成开放。 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壮美!我想,我还会再去,等全部建好的时候,我要跟随船妹子舟楫摇曳,游遍全城…… 《南阳晚报》(2011年12月23日 23版 作者:王平)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崔伟:重生的台儿庄[ 03-19 ]下一篇:张婷:流光溢彩台儿庄 《国家电网报》[ 03-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