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综述
煤炭资源丰富,采煤历史悠久,建国以来累计生产原煤约5亿吨,为国家贡献近64亿元,这是“鲁南煤城”———枣庄;
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颂了一支具有传奇般英勇事迹的抗日武装队伍。这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枣庄;
中国军队三万爱国将士用鲜血换来中华民族八年抗战正面战场的第一场胜利,这是“台儿庄大战”所在地———枣庄。
而今,反法西斯的战火硝烟早已褪尽,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日趋枯竭。面对现实,作为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三大战役”之一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号角已响彻鲁南大地,辛勤的枣庄人民正书写着“江北水乡·运河古城”这张城市名片。
从卖矿产资源到卖文化资源
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制约了枣庄经济的发展。如何重振枣庄经济?如何富民强市?对枣庄而言,最现实的就是加快发展旅游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更是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发展文化旅游不可能凭空臆造,我市的旅游资源如同矿产资源一样得天独厚,同时也需深挖。在自然资源方面,我市有中国最大国家级湿地公园————微山湖湿地公园、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冠世榴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人文资源方面,我市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同时,枣庄又是奚仲、墨子、鲁班、孟尝君、匡衡、贺敬之等众多古今名人的故乡。林林总总的旅游资源为我市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2009年,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呼声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以台儿庄运河古城重建为契机,以“二日游”活动为突破口,以组团旅行社为渠道,以提高游客过夜率为目标,全面激活了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成为我市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我市正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市二产增幅为11.1%,与全省持平,但三产增幅为54.5%,高于二产4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亿元的微山湖咸鸭蛋收入进了农民的腰包;石榴的价格也从2元每公斤涨价到20元每公斤。这一个个鲜活的数据表明:富民强市,就必须要调结构转方式,而服务业的增幅主要靠的就是发展文化旅游这场战役的打响。
从树旅游形象到做旅游产品
如何让更多的人认知枣庄、认知枣庄的山、认知枣庄的水、认知枣庄的历史文化?2009年,我市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整合的同时,在全国率先策划推出了“全方位宣传、全社会参与、全领域监督、全过程管理”独具枣庄特色的“枣庄二日游活动”。
“枣庄二日游活动”把冠世榴园、滕州微山湖湿地公园等8大主要景区打包销售,推向全国市场,同时组织全市36个责任单位,对口承包全国36个城市,宣传推介枣庄二日游。2009年,全市共接待过夜市外游客15.3万人,每周在枣二日游游客平均达到3000余人次。二日游活动作为枣庄大旅游发展的“起爆器”、转折点,拉开了我市大旅游发展时期的序幕,初步实现了枣庄旅游市场由输出型向输入型的转变,强力推动了枣庄城市转型步伐。
今年,全市上下更把“二日游活动”作为一场“战役”来打,打包销售的景区增至13处,旅游产品推广城市增至66个,活动责任部门增至58个,并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标准。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三线齐动,专列、包机、直通车、自驾车“四位一体”并进的游客输入大格局。
“枣庄二日游”的推出,到底为我市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