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历史>>正文内容
  • 源远与流长丨活着的京杭大运河(枣庄段)之 台儿庄运河古迹旧址(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枣庄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得益于枣庄历史文化底蕴和运河文化浸润,京杭大运河(枣庄段)沿岸人文自然景观秀丽,遗址古迹众多。

    (一)古  镇

           明清以来,运河沿岸逐渐成为商旅辐辏、物资集散的聚集点,因而催生出一批沿线明镇,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台儿庄镇。

           台儿庄镇,位于山东省的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境内流长3公里的运河故道是整个京杭运河为数不多的保留完好的原生态河道,境内水工设施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台儿庄的称谓有四个:唐朝立于准提阁内的碑文称“台家庄”,《明史·河渠志》中称“台庄”,明正德年间泰山庙碑文中称“台家庄集”,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立于黄林庄的防务碑文中称“台儿庄”。台儿庄镇因“运”而生,因“运”而兴,《京杭运河史》曾记载:泇运河开通后,每年过境台儿庄的漕船、商船1.2万余艘,通过漕粮400万石。


    (二)古  村

           随着交通的便利、商贸业的发展,运河沿岸人烟旺盛,出现一些聚居村落,这些村落的风土人情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运河文化的影响。

           土城村(纤夫村)坐落在台儿庄古运河南岸,明清时期曾是运河纤夫聚居的地方,又称“纤夫村”,是典型的古运河村落遗址。村里的草屋茅舍,大部分保持了泥墙茅顶的原貌。村内参天古树郁郁葱葱,清代的贞节牌坊、兴隆街、清真寺、九龙庙等遗址遗存散落其间,形成了典型的古运河村落,给人古朴清幽之感,使人们不由得生发出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万年闸村坐落在万年闸大桥南北,明洪武年间建村,隶属峄县。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运河上建闸时,挖出石碑上有“万年”字样,为图吉利将闸取名为万年闸,村更名万年闸村。万年闸村是泇运河沿岸位置重要的村庄,凡是记载泇运河的专著地图上,万年闸村都有明确的注记和图示,泇运河沿岸的许多建筑都冠以“万年”字样。

    (三)古街巷   

          《峄县志》曾记载台儿庄“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而当时伴随着商贸业的繁荣,沿运商业聚集、文化融会,一些著名的古街巷也由此产生。

          顺河街位于台儿庄古运河东岸,是台儿庄历史上有名的商业街,南起小南门,北至月河街,长510米,宽6至10米不等,是连接运河码头的通道。顺河街是台儿庄明清时期沿运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当时,就已出现燕、尤、赵、万四大商家,百货店、杂粮店、饭店临街而立,最负盛名的李恒山饭馆、回宾楼、聚奎园、同庆园等饭店大都聚集在这条街上。

           箭道街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南接繁荣街,北至小北门,长375米,宽6米。参将署(大衙门)东墙外设箭道供骑手习射练武之用,箭道街由此得名。清末民国初,箭道街发展成商贸街,店铺林立,生意兴隆。1996年,台儿庄镇(现为运河街道)政府对箭道街开发建设,如今的箭道街长2030米,宽30米,南接运河古城,北抵长安路,贯通老城区南北,一派繁华景象。

           月河街位于台儿庄古城运河北畔,长200米,宽4米。街上青石路心,卵石镶边,蜿蜒伸展,两旁重楼叠院,马头墙高低错落。步入屐齿苍苔的月河古街,宛若进入明清历史画廊,古居傍水而建,店面临街,街巷随河弯曲,整体布局灵巧合理,乘船望去,沿岸建筑和码头组成一幅绝妙的水乡风景画。


    (四)古码头 

           明清时期,一些商人为方便货物装卸,在台儿庄古运河岸边修建了许多码头,俗称“水门”。这些码头多用青石建成,现今大都保持了原貌,透露着运河沧桑的历史。现保存完好的古码头有骆家码头、郁家码头、王公桥码头等10多处,这些古码头是历史上南北货物交流、人员来往、文化交流的见证。

           郁家码头位于台儿庄运河故道北岸月河街,建于明朝末年,青石结构,为装卸货物的私人码头。郁家借助运河生财,建码头从事南北物资转运,设立“老诚茂”商号,旗下有粮行、杂货、客栈等店铺。郁家由于口碑好,生意十分兴隆,成为清初台儿庄四大富户之一,至今台儿庄还流传着“郁半街,花半营”的说法。


    (五)古  闸

           京杭大运河不仅物质上赋予沿岸城市繁荣和富庶,也让生活在运河沿岸的人们感受到了巧夺天工的智慧。为了节制水源,便于船舶通行,运河上建有大量船闸,见证了往昔运河漕运的繁华。

          京杭大运河(枣庄段)船闸数量众多,历史悠久。比较有代表性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建的台儿庄闸、侯迁闸、顿庄闸、丁庙闸、万年闸、张庄闸、德胜闸、韩庄闸等。在张庄闸和德胜闸之间,清雍正二年(1724年)所建的六里石闸,在清中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台儿庄至韩庄42公里的河道上建有九闸,足见泇运河运道的重要性。2008年,在运河加深拓宽施工中发现明代的顿庄石闸,该石闸的发现为研究古代船闸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运河八闸图


    (六)古石刻 


          石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运河防务碑是枣庄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石刻之一,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立于山东与江苏交界处黄林庄运河边,现位于台儿庄大桥东200米运河南岸处。石碑主体高2.68米,宽1.18米,厚0.35米,碑帽上面雕刻着二龙戏珠图案。经研究后确认,这是明崇祯年间钦差督漕御马监太监杨疏名写给皇帝的奏章以及皇帝的批红,是兵部议办、各司职官员执行的抄出文本。立碑目的是震慑运河沿线活动频繁的“土寇水贼”,扭转漕运治安混乱的局面。

           运河防务碑是京杭运河上重要的历史遗存,它通过运河漕运这个载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末年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吏治和社会现象,为研究运河历史提供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摄影:杨成骏)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枣庄档案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1日
    上一篇:京杭运河苏鲁东、西线(图)[ 01-2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