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放歌南巡老将雄——清户部尚书陈廷敬《南巡歌十二章并序》简析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内容提要】 陈廷敬的《南巡歌十二章》既是运河文化,亦是雅颂文化。说她是运河文化,是因为她所歌颂的人物事件主要地发生在大运河流域——康熙平生六次南巡,无不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她是雅颂文化,是因为她所采用的形式无不承袭了远古乐府雅颂文化的经典笔法,既有《诗经》《雅》、《颂》篇的比兴,又有汉武帝《瓠子之歌》的寄寓。而且《诗经》的《雅》、《颂》篇是文人雅士赞美古代圣贤(特指周文王)的,而《瓠子之歌》则是汉武大帝亲自撰文赞扬君民一道抗洪抢险英雄壮举的,因此更赋予诗文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陈廷敬直接采用了乐府诗的体裁,洋洋洒洒数千言,尽情讴歌一代圣贤康熙大帝第三次南巡,实为感戴康熙皇帝视察河工、蠲免黄淮灾区钱粮而上呈的一部颂诗。说到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康熙皇帝是否值得歌颂?因为前几年本人写了一篇《康熙帝巡游台儿庄,李克敬恭呈雅颂篇》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也是他最后一次南巡,途经峄县(今枣庄市南部地区)台儿庄时,峄县名士李克敬上呈一篇《雅颂八章》,对康熙皇帝大加赞美,于是李克敬被“钦拔第一”,后得中进士,供职翰林院。该文被枣庄的有关领导禁止发表,理由是康熙皇帝是封建皇帝,而李克敬的《雅颂八章》则是专为封建皇帝歌功颂德的,因此该文不宜发表。当然这种封杀只是暂时的,没过几年这篇文章还是被国内数家报刊发表,并产生了积极的反响。这是因为时代在前进,那些形左实右的思维定势终于被打破。我们说看一个古代的皇帝乃至当代的领导人,不是看他出身于哪个民族,主要地是看他为全国人民办了哪些有益的事,是否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余秋雨先生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曾说道:“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是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此为最好的说明。说到康熙皇帝,凡是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确信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是清朝皇帝中最为圣明、最为亲民的一个皇帝,他亲政不久,便把河务、漕运与平定“三藩”列为他必须办的三件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作为他的座右铭(当然还有剪除鳌拜、收复台湾、剿灭葛尔丹、重用汉臣、注重科举及汉文化等事)。在三藩平定后,治河和漕运便被提到他的政务日程表上。他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曾先后六次南巡,主要为视察河工,了解民情,清除积弊。清初由于连年战争,生产凋敝,康熙帝采取重农政策,积极恢复与发展生产,蠲免钱粮是使农民休养生息的重要措施之一。康熙帝在南巡中看到黄淮等地受灾情况,曾不断颁旨蠲免灾区钱粮,并每每强调“地方有司,张示晓谕,令穷乡僻壤,咸悉朝廷曲轸灾黎之至意。如有官吏,悖旨私征,使百姓不沾实惠者,察出定治重罪。”为使百姓均沾实惠,惩治贪官是够严厉的。他不但亲临工地,听取河臣治河报告,而且还实地察看河堤堰坝,有时还亲自用西洋仪器进行测量验证。《峄县志》记有康熙帝南巡途经台儿庄时,有峄县名士曹自新亲率十万乡绅及民工跪迎康熙皇帝,并口析万言,陈述河工险情、民困疾苦及治河妙策等,受到康熙皇帝的首肯及嘉奖。这是康熙皇帝接待百姓集体上访的最好例证。如此热爱人民,作风民主,关注民生,治国有方的一代明君,难道不值得歌颂吗?因此,在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身为户部尚书的陈廷敬,每奉到一道谕旨,迅速落实后便以乐府诗的形式作一首歌,最终汇集并创作了《南巡歌十二章》,以歌颂康熙帝英明有为,躬亲政务,关心民生的情况,反映当时君明臣贤,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因此说,《南巡歌十二章》既是一部时代的颂歌,又是一部研究康熙时代的历史及运河文化的重要史料,很值得一读。
    A
    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出生于山西泽州(今晋城市)皇城村的清初著名学者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十八年(1661年)充会试同考官,寻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年间,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改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十七年(1678年),命直南书房。后历任吏部、户部、工部、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仍直经筵。据《清史稿》卷二六七《陈廷敬传》记载,他在工部尚书任上,曾经与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辑览》,康熙帝“嘉其有裨治化,命留览。”“时修辑《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延敬并充总裁官。”甚至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湖广巡抚张汧行贿事牵涉,“以父老,疏乞归养,诏许解任”后,“仍管修书事”。康熙五十年(1711年)二月二十二日御赐“午亭山村”四字,并赐联:“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卒,谥曰文贞。
    陈廷敬一生忠于朝廷,勤于政务,功绩卓著。在他任职期间,为处理各项政务,曾不断奏疏建言,留世题奏颇丰,并有不少诗文佳品进献宫中。现流传于世的50卷本《午亭文编》即其诗文合集;现仍保存在清宫档案中的《南巡歌十二章并序》,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年过花甲的陈廷敬任户部尚书时,为歌颂康熙帝第三次南巡视察河工,感戴皇帝蠲免黄淮灾区钱粮而上呈的一部颂诗。诗册为硬纸折叠式,每扣高26.5cm,宽16.5,共44扣。每扣七行,每行一般十七字,顶格写每行十九字,共五千二百三十六字。黄绫彩绘封面,封面右边书“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加三级臣陈廷敬恭进。”
    陈廷敬在《南巡歌》的序文中说:“圣驾亲视河工,弘恤民隐,思膏广沛,远迩同庥。臣廷敬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南巡歌》共十二章,“岁二月第一”,歌颂皇太后随驾南巡;“平成第二”,记载皇帝阅视河工;“淮水清第三”,叙述奉旨截留漕粮以济民困;“江南北第四“,记述奉旨免江南北逋赋;“时和第五”,记载免淮阳田赋;“吴山第六”,记叙免浙江逋赋;“海滨田第七”,记载皇帝颁旨恤商;“江湖盘第八”,记述圣恩增广江南、浙江入学名额;“淮南第九”,记述免凤阳额赋;“岱峰第十”,记载免山东额赋并赐缓征逋赋;“于昭第十一”,颂扬天藻留题圣书颁赐事;“击壤第十二”,歌颂当时的太平盛世。
    《南巡歌》所以用歌命名,是因为它是用乐府体诗写成的,配以音乐可以边唱边舞。乐府为历代宫廷的乐舞歌辞。它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指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明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汉代是乐府诗的创始和兴盛时期。陈廷敬具有极高的诗歌文学修养,《南巡歌》即其模仿汉武帝《瓠子之歌》而作。据《汉书》记载:汉元光二十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入瓠子河(今河南濮阳南),东南由巨野泽通于淮、泗、梁、楚一带,连年被灾。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四月,武帝亲临瓠子河,发卒数万人堵塞决口。塞决河成功后,武帝为此作《瓠子之歌》二首,并令建宣房宫于堰上,以示纪念。陈廷敬认为,“若夫汉塞瓠子,作宫其上,是名宣房,而作《瓠子之歌》,章美其事,载在《汉书》。臣以为汉塞一决河耳,且犹咏歌之。我皇上治河上下数千里,至于江海之广,咸蒙圣恩,诚有非汉代之所能及几万一者。而乐府不作,其何以阐扬盛美。臣不揣固陋,谨因臣部所奉诏旨,每撰一歌。仰识圣德神功,于永永无极!且以庆幸臣之荣遇焉。至若宽恤有司,衿释刑狱,事下他部而臣所及知者,亦谨并识焉。词虽不文,然其声调颇取汉魏以来乐府之作。古人皆为文字美而已。今臣所撰,虽不敢似古之作者,实欲俾弈世知我国家功德,诚远侔三代之隆,断非汉以来盛时可比拟万一。于治定功成播朝廷之美,宣天地之和,庶几其义有取焉。尔臣不任兢惕,不任忻忭。以闻。”《南巡歌》反映了陈廷敬深厚的文学造诣,因此被康熙皇帝赞为“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并称陈诗“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之初学者所能窥也。”所谓“午亭山村赐恩盛,放歌南巡老将雄”,信不诬矣。
    B
      岁二月第一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颁旨说:“朕以黄淮冲决为患,并欲周知东南民生风俗,特行巡省。”这次南巡,皇太后随驾出巡。另外皇长子允禔、皇二子允祉、皇五子允祺、皇八子允祀、皇十三子允祥、皇十四子允禵等随驾前往。是年二月初三日自京东大通桥放行。
    陈廷敬为歌颂皇帝、皇太后銮舆南巡而作“岁二月”十四句:
    岁二月巡狩,惟虞帝之则,
    其始由岱宗,顺时布令德。
    我皇握天枢,举事合经籍,
    煌煌大业初,慈闱共夙昔。
    及兹抚金瓯,九围睹式廓,
    晨昏侍帷銮,玉颜正怡怿。
    孝理通蒸民,欢欣洽万国。
    平成第二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第二次南巡,途经济宁汶上南旺镇视察了运河“龙王分水脊”及“龙王庙”等水利工程景点,陈廷敬对明代宋礼、潘叔正及白英老人治河功绩感触尤深,遂作《南旺分水行》诗:“导淮桐柏会泗沂,东流于海禹所治。赵宋黄河决而南,淮与泗沂兼并之。河于中土一大物,况挟众流行恣睢。尔后六百有余载,多为世患违津涯。吴艘越舶亘天来,神京陆挽人驴疲。伟哉潘生伏下职,建言为国陈良规(济宁同知潘叔正建言开河通漕运)。宋公举事不漫浪(宋尚书礼),下采群策褒参裨。是何老人白其姓,厥名曰英超等夷。铜壶倒影测累添,玉尺量地穷四维(老人白英建策分水)。河湾接流二十里,北走千里诚一奇。我行南旺分水处,此岂地利皆人为。百川朝宗尽东下,却与西北白云驰。君不见,汉漕山东百万粟,更历砥柱多险山戏。又不见,唐挽江淮导汴洛,浊涛恶浪纷追随。泗沂实与汶水合,禹迹不淹劳川师。洪河德水宁有二,细流不择成大陂。古来万事亦如此,短歌微吟风涟漪。”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至山东阳谷县后,命轻舟简行,往视黄河以南高家堰、归仁堤等处工程。阅堤工后说:“朕留心河务堤防已久,此来沿途坐于船外,审视黄河之水,见河身渐高。登堤用水测量,见河较高于田,行视清口、高家堰,则洪泽湖水低,黄河水高,以致河水逆流入湖,湖水无从出,泛滥于兴化、盐城等七州县,此灾所由生也。治河要上策,惟以深浚河身为要”。清口应修之处,著于成龙绘呈览。陈廷敬有感于皇帝亲自测量,阅视河工而作“平成”十四句:
    平成际时雍,圣人肇兴万世功,以仁为涵濡,义为绳约,礼为堤防,智为疏凿,清口挑决,万斛浚高堰,水落蛟鼍,移上下河海,吾皇不来,民其将焉爰取其陈,惠此贫者,士女歌舞金堤下。
      淮水清第三
    康熙三十八年三月辛未。康熙帝乘小船阅视烂泥浅等处河工。阅视后曾颁旨户部说:“朕君临天下,期于黎民乐业,各获其所。凡兴利除害之事,靡不举行。蠲免赈济之恩,靡不下逮,比年以来,因淮扬所属地方,叠罹水患,业已岁蠲额赋,赈恤频施。又动支数百万帑金,责令在河诸臣,于应挑应筑之处,酌量修理。欲使泛滥之水,汇归人海,被淹之田庐涸出,庶底干宁。乃糜费钱粮,卒不能使积淹有归,田庐未涸,民生未遂。朕闻之恻然轸怀。值兹四海无事之时,欲将一切修举事宜,详阅指示,用是躬亲临幸,沿途审视黄河水势,咨访地方父老。比至归仁堤、高家堰;量及地形高下,应挑应筑,一一明示河臣。惟是淹没地方,米价腾涌,生计维艰。朕目惠民依,深用廑念。著将漕粮截留十万石,于高邮、宝应、兴化、泰州、盐城、山阴、江都受灾七州县,各留一万石,悉较时价减发粜。此各州县发粜之米,著就近交与漕运总督、河道总督。邳州著遣司官司一员,前往监视。再截留米十万石于扬州、淮安,各收贮五万石。此应留漕粮,不论何处米石,著就近截留。尔部即遵谕行。”
    陈廷敬有感于皇帝命截留漕粮以济民困,而作“淮水清”十九句:
    淮水清,黄水波,中有漕船过。率三十钟才致一石多。淮扬水,流滂沱。水中人,营巢居,其能免乎为鱼。寒者待衣,饿者待哺。船漕二十万石。行者得休,居者得食。感皇恩,歌以易泣。稼穑艰难,一粒一珠,皇恩浩翰。
    江南北第四
    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壬午,御舟泊无锡县。为免江南北逋赋,皇帝谕户部道:“东南为财赋重地,朕时加轸念,频岁以来,虽在边寨用兵之际,未尝不夙夜殷殷,眷怀宽恤。兹以中外升平,特视巡省,并阅河工,比至江南,亲察民间饶瘠之状,见淮南北地方,叠罹水患,深用恻然。已经屡蠲屡赈,仍命截留钱粮,减速价平粜。其各州县,虽市肆安辑,耕凿恬熙,而额赋浩繁,民生拮据,历年逋负,计算日增。江苏、安徽所属,旧欠带征钱粮,几及百万。念小民方供新税,复急旧逋,物力维艰,势难兼办,应沛特恩,豁免旧欠。除康熙三十四年恩诏内,已经赦免外,其康熙三十四、五、六年,奏销末完民欠,一应地丁钱粮,米豆麦杂税,尔部行文该督抚,察明俱著免征,务饬有司,悉行奉行。俾穷檐蔀屋,均沾实惠。如有已征在官,诡称民欠,希图侵蚀肥己者,一经察觉,定从重治罪。凡厥官吏军民,宜咸知朕意,尔部即遵谕行。”
    陈廷敬接旨后,即饬有关督抚,遵旨执行。为此特作“江南北”十九句:
    江南北,江茫茫,吾君恩泽,江流与长。江以南,江以北,颂洋洋。缓新除旧赋,妇子偕乐康。江天高,高崇隆。上天施雨露,时乘驾六龙。瞻云而就日,万姓来邕邕。视听自我民,民依与天通。寿万亿年福禄同,年年三月春风中。
    时和第五
    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康熙帝南巡中,亲至淮扬一带,察看受灾情况,决定蠲淮扬一带田赋。三月二十二日“谕户部:朕以淮扬数被水患,亲临巡省,目击田庐淹没之苦。深加轸恤。既截留漕粮,以济民生,仍蠲除积逋,以舒民困。其昨岁淮阳被灾钱粮,督抚具闻部议,以例减速免三分。今念百姓糊口维艰,焉能办赋。宜破常格,用沛特恩。淮安府属海州、山阳、安东、盐城。扬州府属高邮、泰州、江都、兴化九州县及淮安、大河二卫,康熙三十七年未完地丁漕项等钱一十九万有奇,米麦十一万石有奇,全与蠲免。”
    陈廷敬有感于皇帝免淮扬田赋,而作“时和十三句”:
    时和,景鸿长,圣人莅阼万斯年,恩膏溥流布。我民一时违作息,润枯甘雨澍。尽赐旧年租,新谷登场在旦暮。曲体民生,从来王道本人情,仁且明。爱民如此,所以致升平。
    吴山第六
    康熙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谕户部:朕以省方向俗,巡历三吴。比至浙省,见沿路农桑,虽偏陇亩而地有肥硗,时有丰歉。历年正供钱粮,输纳维艰,致多逋负。虽已准分年带征,而新旧之赋,取于一时,恐力作之民,终难兼办,应通行蠲豁,以弦庥泽。康熙三十三年以前恩诏赦免外,其三十四、五年奏销未完民欠地丁钱粮、米麦豆杂税,著一概免征。尔部移文该督抚,令有司悉心奉行,务俾均沾实惠。如有官吏以完作欠,诡辞侵蚀者,察出重罪之。夫朝廷频赐田租,所以缓恤民力,诚使阊里之间,人敦本业,家有余储,则藏富在民,朕深嘉赖焉。”
    陈廷敬为皇帝免浙江逋赋,特作“吴山”十一句:
    吴山高,越水长,江流无波海不扬。引领望幸,慰我耕桑。攀留銮舆,福我子妇。复其民,无有所与。长吏安所事蒲鞭,九年耕赐三年赋。
    海滨田第七
    康熙三十八年四月二日,康熙帝南巡驻跸苏州府。“谕户部并礼部:朕子育黎元,勤求治理,日孜孜以施德泽,厚民生为急务。而江浙二省尤东南要地。朕时切轸念,比岁以来,蠲豁田赋,赈济凶荒,有请必行,无灾不恤。其漕项钱粮向例不蠲免者,亦曾经特旨蠲免。爱养之道,备极周详。庶几民生日益康阜。用是乘舆时迈,于视河事竣,巡历江浙,谘访民间情形,见淮扬一路,既困潦灾,而他所过州县,察其耕获之盈虚,市窿之赢绌,视十年以前,实为不及,此皆由地方有司,奉行不善,不能使实惠及民。所以小民虽怀爱戴之诚,而朝廷恩泽卒未下究。朕目击廑情,亟思拯恤。截留漕粮,宽免积欠,已另谕旨。惟各盐差关差,向因军需繁费,于正额外,令在差官员,以所私得赢余,交纳充用。今思各官孰肯自损私橐,必仍行苛取。商瘠民困,均坐此弊。著加增银两,一概停罢,以舒商民之累。两淮盐课,康熙十六年曾加增四十万两。今恐商人办课维艰,渐致匮乏,著减去二十万两。此外有应行应革事宜,朕还都以后,仍加商榷,次第举行。该督抚藩臬,皆地方大吏,著悉心体访。凡有可为民兴利除害者,作速勘实陈奏,严革杂派,禁止刁讼。俾后胥吏不得作奸,康民得以安业。倘官吏有悖旨妄行者,许商民首告,该督抚察出,即行参奏。朕视民如伤,惟恐一天不获其所。兹值海宇升平,兵革不事,正当与民休息之时,故特涣沛德音,减征宽税,为闾阎留有余之力。万一嗣后别有急需,或不得已而稍议加增,想在小民亦能共谅朕怀,输将之恐后也。至于江南、浙江人文称盛,入学人数,前已酌定增额。今著于府学、大学、中学、小学,各增五名,举行一次,以示奖励人才至意。”
    陈廷敬接到皇帝关于减去两淮盐课二十万两的谕旨后,特作“海滨田”十四句,以颂皇上的恤商行为。
    海滨田川贡珍,皎玉雪莽若云。民所重俨耕云芸,圣泽降瑞氤氲沛汪,滋润下土。宽馀筴惠万估。灵露零锡嘉祜叙,八政修九府鹾殷。烂扬光若农晦禾稼穰,四时荣,和众芳。圣人出,万宝昌。
    江湖盘第八
    为颂扬皇帝关于增加江南、浙江入学名额一举,特作“江湖盘”十句:
      江湖盘坡陀,美哉磊荦而英多。蜻菁菁者莪在中阿。言采其芹,于泮之沚,芃芃棫朴薪,槱是以奕奕,龙光济多士,万年以宁媚天子。
    淮南第九
    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十六日,皇帝南巡驻跸江宁府,“谕户部:朕巡幸江南,偏察地方疾苦,深知民间生计艰难,将通省积欠钱粮,尽行蠲免。所过州县有被灾者,俱经赈济,务俾得所。兹闻凤阳府属,去岁潦灾甚重,是用破格加恩,以示优恤。康熙三十七年该府属寿州、泗州、亳州、凤阳、临淮、怀远、五河、虹县、蒙城、盱眙、灵碧十一州县,并泗州一卫,未完地丁漕项等银米,著一概免征。尔部移文该督抚,即饬该地方有司,张示晓谕,令穷乡僻壤,咸悉朝廷曲轸灾黎之至意。如有官吏,悖旨私征,使百姓不沾实惠者,察出定治重罪。”
    有感于皇帝谕免凤阳额赋,陈廷敬作“淮南”十句:
    淮南涘渚混牛马。禾穟生耳卧原野。秋谷在田中囷簏盖寡。帝南巡恩泽滂,欲令里间富蓄藏,天意岂独私一方。十行诏下通雨旸,不事金木占饿穰,谷我妇子千仓万箱。视圣君万寿昌。
    岱峰第十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由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陈廷敬伴驾,过济宁自南阳新河至沛县泗水亭,游览了刘邦故里“歌风台”后,又来在了峄县大西南的微山岛上,尽情游览了殷微子墓、目夷君墓及汉留侯张良墓等。康熙帝召见地方官员及绅士垂询湖区情况及治河事宜,陈廷敬即赋诗《咏汉事五首》,借汉史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其诗曰:“汉高续秦虐,开国乏远猷。作伪导其下,云梦胡为游。既贵忘急难,畏恶如敌仇。妇言惟是用,功勋滋愆尤。嗟哉青衣路,已去不复忧。道逢吕后来,泣涕翻见收。牝鸡伏猛士,羞中钟室谋,惜无周身智,辟谷从留侯。
    “沛公破咸阳,仗剑入秦宫。美人充帷帐,珍宝如山崇。一朝意已得,遑复恤其终。兴亡在转瞚,虎眡眈重瞳。自非樊将军,祸乱如影从。宁待鸿门会,脱身刀俎中。哙也起屠狗,所见真豪雄。儒冠故可溺,龌龊多凡庸。
    “项王起陇亩,意已无强秦。矫矫名将家,所敌必万人。大战钜鹿下,诸侯莫敢前。事定从壁上,膝行趋辕门。伟哉戏西会,制命杯酒间。项王东向坐,沛公独骑奔。如何去咸阳,宫室皆烧燔。亚夫无一语,韩生空杀身。伊昔割鸿沟,天下约均分。太公脱高俎,吕后辞下陈。汉王欲罢归,子房劝进军。楚歌四面起,往事其酸辛。至今下相祠,黯淡荒荆榛。虞兮色凋落,帷帐凝流尘。坐傍伏乌骓,猛气惨不伸。英雄论成败,怀古一沾巾。
    “伊傅起岩野,千载道寥寥。子房王者佐,英风振孤标。报韩计不就,椎秦功已高。呜呼博浪中,举事轻鸿毛。后来刘项辈,以此气益豪。匹夫定王霸,片言胜萧曹。晚从赤松游,黄石可相邀。
    “田横能得士,高义陵千秋。横来大者王,横来小者侯。慷慨五百士,不与韩彭俦。富贵苟不乐,沈殒遂所求。至今沧海上,天风激清流。”
    陈作所述楚汉战争及汉初史迹,用笔自然,而史识犀利,锐不可当。说刘邦杀害功臣,“开国乏远猷”,“功勋滋愆尤”等诗句,可以察见史家清醒的眼光。回顾项羽悲剧,其中“伟哉戏西会,制命杯酒间;项王东向坐,沛公独骑奔”语,历史评价非同一般。“如何去咸阳,宫室皆烧燔;亚夫无一语,韩生空杀身”等句的批评,其内心倾向,与其说是责难,毋宁说是惋叹。而“楚歌四面起,往事真酸辛”,“英雄论成败,怀古一沾巾”云云,是追述同一历史过程不多见的沉痛之辞。论张良为“王者佐”的历史实践,隐含哲理,文意最为深远。其中“后来刘项辈,以此气益豪”句,是发人之所未发的新见,而所谓“晚从赤松游,黄石可相邀”,作为士人从政之事业之结局与人生之结局,尤其有发人深思的意味。所感慨“田横能得士,高义陵千秋”,则可知诗人胸中大有太白“秦王扫六合”等篇一类的气势。联想“沛公破咸阳”一首中“哙也起屠狗,所见真豪雄;儒冠故可溺,龌龊多凡庸”句,显然不是矫情之辞,体现着作者内心与“龌龊”、“凡庸”之徒大相径庭的“豪雄”追求。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六日,“谕户部:朕巡省民生风俗,南至江浙。兹以返跸行经山东,于路上延见父老,谘询农事,幸今岁雨旸时若,二麦继登,小民可以无忧粒食。但前年被灾泰安等二十七州县,生计尚未丰盈,宜更加恩休养。所有康熙三十六年未完地丁银米,俱著免征。其三十七年钱粮,以灾伤令于三十八年完纳。今念一岁之内,并输两岁之租,恐物力艰难,未能兼办。著分为三年带征,以示宽恤。尔部移文该抚,转饬省司,明白张示,务使穷乡僻壤,均沾实惠,以无负朝廷曲轸民依至意。倘有不肖官吏,私生侵蚀,致上泽不下及者,察出重罪之。”
    为歌颂皇帝免山东额赋并赐缓征逋租,特撰“岱峰”十七句:
    岱峰触云,根膏雨来天门。自皇之来矣,解纲赐生存。天下民自以不冤。自皇之旋矣,频施除复恩。岱峰峨峨,肃然祥风。乘朝曦,播神功。周览沧海,圣泽所钟。道光素王,心传东鲁。跻民仁寿中,刑措永不用。
    于昭第十一
    康熙帝自杭州回銮,经江宁拜谒明孝陵,赐“治隆唐宋”匾额,为颂天藻留题圣书颁赐,陈廷敬特撰“于昭”十七句:
    于昭惟天惟圣皇,尽覆下士临万方。文思被格侔陶唐,读书万卷摘天章。倬哉云汉神龙翔,彤池洒墨江海光。山川留题奕叶长,从官拜赐罗御床。赍及守土同岩廊,旧臣何幸趋帝傍。鸾回凤舞亲携将,心依日月身江乡。我皇文治洵炜煌,辉映百汇皆番昌。微臣奉职占农祥,欲未请敢中傍徨,作歌传后示不忘。
    击壤第十二
    为歌颂康熙帝第三次南巡历时二个多月,亲视河工,关心灾民,不断蠲租免赋,恤商重农,为歌颂这样的太平盛世,陈廷敬特作“击壤”三十句。诗前小序曰:
    皇上创兴鸿业,连岁北伐,率土服,四方晏然。犹复治益求治,宵旰不遑。兹者巡历吴越,乘舆所莅,自守之臣及四民,靡不沾被湛恩,蠲租除赋,赦过省刑,太和之化,洋溢万国。记曰,心和形和,则天地之和应,此作乐之本也。
    击壤歌太平,惟吾君圣神,万里绝沙幕,扫除妖氛安黎元,自虑疾苦壅上闻。岁在木,日在营室。皇乃日巡,供张不复烦吾民。枯者以濡,寒者以暄,除租赋以裕其储蓄。方伯二千石复其爵秩。俾谨身抚字,子养有若父与昆。蠲释苛与烦,囹圄之幽回春温。天子实活我,不知狱吏尊。自兖淮吴越,惟泽流无垠。无拾遗之私,恤商惠农,时吏不呼门。九功既叙兮,九叙惟歌;九州欢愉兮,九奏孔多。亿万斯年兮,舞蹈太和。
    C
    《南巡歌》十二章,主要是歌颂康熙皇帝治河的功绩和蠲免地方钱粮的恩德。每次蠲免受灾地区的钱粮,皇帝都要首先降旨户部,令其具体实施。身为管理全国财赋的户部尚书陈廷敬,每逢接到谕旨,都感动万分,严格执行。他说:“臣等谨修职守,恭绎恩纶,府同官僚,欣感圣政。唯我皇上,德盛功高,仁深泽厚。际天蟠地,旷古轶今,生民以来所未有也。臣等虽未获与扈跸之荣,而实窃幸遇逢之盛,每接诏旨,仰遵宣布,传示遐迩。朝臣颂扬,闾巷欢舞,以及四远之人,无不手额称庆。佥曰,圣德厚矣!无以复加矣!吾遇何幸而生圣人之世也。臣伏惟皇上念切民依,特事巡省,恩波肆暨江海同沾而始也。以决河不治,患及吾民,仰烦圣虑。夫治河诚国之大事也。臣尝稽之往古,禹底九河之绩,禹贡详其文。汉筑宣房之宫,作歌纪其事。并篇籍所传,咏歌所述厥务亦綦重矣。我皇上仰符天道,俯惬舆情,盼睐之间,指挥斯定,已收数十年不奏之功,肇亿万平成之绩。圣漠广运,媲隆神禹。而恩泽弘普,恤民之灾,谋其生计;闵民之乏,免其正供,有禹贡之所不能载者。”
    康熙皇帝确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亲政后不久,便把河务、漕运与平定三藩,列为他必须办的三件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作为他的座右铭。在三藩平定后,治河和漕运便被提到他的政务日程表上。他于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曾先后六次南巡,主要为视察河工,了解民情。清初由于连年战争,生产凋敝,康熙帝采取重农政策,积极恢复与发展生产,蠲免钱粮是使农民休养生息的重要措施之一。康熙帝在南巡中看到黄淮等地受灾情况,曾不断颁旨蠲免灾区钱粮。并每每强调“地方有司,张示晓谕,令穷乡僻壤,咸悉朝廷曲轸灾黎之至意。如有官吏,悖旨私征,使百姓不沾实惠者,察出定治重罪”。他不但亲临工地,听取河臣治河报告,而且还实地察看河堤堰坝,有时亲自用西洋仪器进行测量验证。
    《南巡歌》十二章,是作者围绕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期间的重要言行有感而作的。一般每奉到一道谕旨,便作一歌。它歌颂了康熙皇帝英明有为,躬亲政务,关心民生,反映了当时君明臣贤、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它是一部优美的乐府诗,它格律严谨,文字典雅,声调协和,是陈廷敬诗词代表作品之一。它又是一部历史记录,它记有大量的谕旨及史事,是研究当时历史及运河文化的重要史料。(李鏖 庞苓)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
    上一篇:岁月悠悠码头墙[ 01-15 ]下一篇:运河在我心中流淌[ 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