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初识台儿庄古城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在枣庄读书已两年,台儿庄却一直没有去过。古城,从来只是耳闻,一直未亲眼目睹。说来惭愧。这天是周末,天气格外晴朗,早晨很凉爽,甚至有点冷。算是应朋友的请,也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召开,我一早便赶赴台儿庄古城。

            到古城时先在古城门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看了一看。周围人来人往,展厅内的展品花样齐出,各省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展品争相夺艳,瓷器,绣布,古乐器,羽扇,画卷,服饰,皮影等。一家古乐器的展馆前,我稍作了停留。琵琶、古琴、古筝等见过照片,放在眼皮底下观看,甚至可以触摸一下的机会,我不想错过。这个展厅看起来很冷清,往来的游客大多瞥一眼便离开,很少驻足停留。别的展馆,观看的人总是挤得满满的。临走时注意到看管展馆的女士,她很漂亮,睫毛特别长,化着淡淡的妆,一身素装,和古乐器十分匹配。

             出了非遗馆,走到桥上,耸立的石墙,庄严的楼阁,正上方的匾额上题写着乾隆御笔:天下第一庄。这气势磅礴的景象,让我想起了狄更斯的《双城记》,这座城墙的背后应许也有一个与其一样震撼人心的故事。即便不足以撼动心灵,也至少是令读者为之惋惜痛心的凄婉的爱情。

             男主人公十七八岁,相貌清俊,女主人公也是这个年纪,有着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怀的容颜。两人彼此相爱,可因为男子家境贫困,女子的父母不答应他们在一起。两人打算私奔。世事难料,战争的烟云笼罩了城门,男子被抓去当兵,而女子留在家里,在父母的安排下女子被迫嫁给了富商。许多年之后,战争早已结束,一切恢复了平静,男子再次回到古城,这么多年他一人度过,一直念着年轻时的恋人,想与她再次见面。他满心忧虑的走到这座石桥上,驻足冥想。而当年的妙龄少女已然苍老,脑后的发髻由黑变白,孑然一身的她对于往事记不清楚了,甚至自己的名字她都记不清,唯一有印象的是,她曾深爱的男人被拉去当兵,生死未卜。她经常来到石桥上,眺望远方,盼着男子能够回来。这一天,两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石桥上。男子望着城门,思绪陷入往事,难以自拔。两人擦肩而过,彼此都不经意的看了对方一眼,但都没认出对方。抑或这个故事不够伤感,不太真实,这仅仅是我个人所想,读者大可以原谅。

             我相信古城有着许许多多让人难忘的故事。清脆的驼铃声,穿越漫无边际的黄沙,间歇不断的狂风,依旧悦耳。让我期待的是,这样的故事会是谁的经历,又会出自谁的笔下。跟随朋友我们进了古城。络绎不绝的游客,不一样的肤色,不一样的口音,脸上凝滞着笑容和满足。视线透过熙攘的游客,缝隙中观察古城的一草一木,跨越了千年之久的历史记忆及蔓延古老气息的墙垣一般厚重,这里埋藏的东西实在太多。

             我被朋友带到他的工作室。穿过一条河,路经一个亭子,走进幽暗的胡同,并非很远,竟是在古城里一家包涵古韵的鲁南民居。推开木质的漆黑房门进到里面,院子的空间比较狭小,地面散布着鹅软石,墙角有簇拥的竹子,枝繁叶茂。如此清幽至静的地方,俨然千丈瀑布下深潭里的游鱼,深潭的美妙不单是水,更多是鱼。我被其所吸引。

             第一次来古城,街道及景点一点不熟悉。沿着街道一路走,两边是各种商铺,古城里买东西,家家都沾了些古色古香。谢裕大茶行门口的巨大茶壶,日升昌记过厅的对联,还有翠屏学馆流出的文人书香,委实让我流连忘返。“千里走单骑”我甚是喜欢,听过往的导游介绍说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身着民国的军装,礼节也按照民国时期,我本想进去瞧瞧,后又听人说这是酒馆,进去的话恐怕多少要买些酒水。我不喝酒也不口渴,在其门口徘徊一阵,对里面的景致稍作了一番窥探,随后离去了。

            不经意间我走到名为“兰婷书寓”的地方,原以为是书店,是文人墨客集会之地。我信步进去,到里面才发现自己猜对一半,它是文人墨客集会之地不错,但它不是书店,是青楼。“兰婷书寓”的另一面就十分坦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儿是青楼妓院,刻着“张翠香”、“蔡惜萍”等名妓的木牌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或许是这样,“兰婷书寓”这边是专为那些识字的“骚客”而设,而另一边则是让那些大字不识,只看姑娘脸蛋的人走的。

             这里有两个展馆,一楼主要是“三寸金莲”展馆,摆放的物品有妇女的老照片,三寸金莲穿的鞋子以及裹脚布。楼上是关于青楼的展厅,青楼女子的卖身契,处置她们的刑具,还有些日用品。这里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也算半个文人的缘故?我觉得对于每个男子,甚至每个游客,我想这里都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毕竟青楼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接着我了邮政博物馆。展厅里存放着许多清朝以及民国抗战时期的文物,票据、器具、文告、邮票还有老相片,尤其吸引我的是二楼仿制的蜡人。他是一位八路军军官,坐在椅子上,面前的书桌排放着笔墨纸砚,面部清晰的皱纹,眉宇间有几分紧凑,可能是大战在即,不过他凝神的视线,从容的坐姿,另外他握笔的姿态,清晰的字迹,看得出他更多的是坦然。他正在写的好像是家书。旁边的一位是抗战时期的邮递员,身着两边写有“邮政”二字的马甲,挎着一个破旧的包,里面理所当然放的是重要信件,周围是残垣断壁,看场景他正奔走于炮火之中,那个年代的炮火波及了整个中国。第三个是台湾退伍兵回家探亲的情景,带着黑色的宽檐帽,一身西装,穿着皮鞋,面容苍老,欣喜与焦虑交融在一起浮现在脸上。年迈的母亲在哥哥的搀扶下,推开门探出头,望着分别数十年的孩子。

             我不喜欢拍照片,从小到大留存的照片屈指可数,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但是我忍不住将这三幅景象用手机拍了下来。觉得这些与那些文物有着同样的价值,他们是那个年代的重现,以逼真的形式,让游览者身临其近。一如古城的重建。

            下午三点去了“两岸汉字艺术节”展馆,不少名人的印章、书法作品在那里展览。对印章我不很了解,但对于书法我特别喜欢。历史的长河中,两岸书写着同样的汉字,有着从同一位先人流传下来的文化精神,用着一样的笔墨,岁月再度流逝,文化依然重合。

             仅仅是看了几个景点,古城内涵的味道却已浸入我的皮囊、深入身心。匆匆的脚步,我用心铭记视线所摄入的点滴。身上流下汗水,微风一直轻拂,一天的时光寻不见踪影,能够回忆的全部留在眼前。

             朋友跟我说,晚上古城会有另一番别致、幽美。我思考着若是晚上,新月水波之中游泳,游船上清秀的少女,微风浮动;夜空中悬浮着古老画布,翠柳盘绕着心绪,与思维不能进行很好的磋商,恬静便在指缝间流淌。漫长的街道,犹如工作到夜晚,女人将泡好的咖啡放在身旁,香气旋绕,静夜无眠。享受安逸还是欣赏美丽,夜晚的台儿庄,又是怎样一种古韵?( 姜子寒)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9日
    上一篇:台儿庄:风韵古城越千年[ 01-18 ]下一篇:雨中拜谒老舍故居[ 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