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我随胡小林校长去青岛参加《山东区域文化通览》编纂会,会间抽空参观了老舍故居。本没有这个打算,只是在参观德国总督府的时候,买了一本介绍老舍故居的书,装帧非常精美,文字也漂亮,上头讲,在老舍故居搞了一个“骆驼祥子博物馆”,国内第一家以一部名著命名的博物馆,感觉很新鲜。并且,台儿庄古城要做贺敬之、郑亦秋(著名京剧导演,台儿庄人)等名人博物馆,感觉很有学习的必要。于是,就冒雨前往。
出租车司机竟然不知道老舍故居确切位置,问了几个人,才找到。故居为德式红砖小楼,建在一个山坡上,门前一条小胡同,非常静谧,偶尔有一两个撑着伞的路人悄悄走过,这样的环境多适合老舍先生写作和营造心境呀。到的时候,才8点半,没有开门,敲门,守门人说,九点才开门,我想提前进去躲躲雨,他们不让。于是我就在微微细雨中观看墙上的青岛文化名人介绍,因为山东大学的建立,当时文学院集聚了很多文化名人,有:老舍、沈从文、王统照、周作人等等。看了一会,时间还没到,这时雨还没停。
青岛老房子很怪,大门都没有门楼子,光秃秃的,没有避雨的地方,我只好跑到一棵大树下避雨,树下一个捡垃圾的老人在打盹,垃圾车放在旁边。我过去时,可能惊扰了他的好梦,他醒了,点了一颗烟,还很友好地问我抽不抽,我与老人简单地聊了几句,过了一会儿,雨小了,老人推起车子,摇着铃儿,走了。
九点了,我看博物馆的时间也到了。博物馆很准时九点开门。门两旁分别写着“老舍 ,老舍”和“骆驼祥子博物馆”的牌子。进去左手旁是一个书店兼办公的地方,里面展卖老舍的著作及部分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小院里有老舍先生的半身塑像和骆驼祥子拉车的塑像。刚才阻止我进去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意思,就主动和我攀谈起来,当得知我是专程来考察博物馆建设的,他变得热情起来,积极给我介绍建馆经过。
馆不大,极其精致,也很清静,里面就我一个人。馆里陈列了老舍生前的生活起居用品和一些创作手稿,大部分是老舍的儿女捐献的,详细介绍了老舍创作《骆驼祥子》的经过和影视剧作品,这的确是一个小型的专题馆,题目很小,但做得很深,这也是以后专题博物馆发展的方向吧——小型化、专题化、大众化、体验性。最后,我发现了一个留言簿,很多参观者都在留言簿上留言,我翻翻,中外参观者都有,所有留言都表达了对老舍先生的敬重和怀念之情。我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青岛因为有了老舍们,才使青岛的文化底蕴更深厚。
我作别老舍故居出门的时候,正碰上一个老人领着一男一女两个小学生进来,小学生很认真地读着门旁的字:老舍,老舍,骆驼祥子博物馆。两个孩子就前后两个“舍”字的读音叽叽喳喳辩论者,老人很和蔼地看着孩子在那儿争论,不发一言,我看到此景,心里很温暖,想了很多。( 张思奎)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