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台儿庄:古城里的甜蜜事业之糖画里藏着童年的记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在台儿庄古城的老街上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糖画摊子,挤满了大人和孩子,那一幅幅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糖画,在陈氏糖画第六代传人陈元生夫妻灵巧的手间迅速成型呈现给过往的游客。糖画算得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头艺术。那是一代又一代台儿庄人儿时的馋嘴儿记忆。

    “       呀,这么精致的糖画,真有点舍不得吃呢!”安坐在小小的摊担前,挖一勺麦芽糖浆,在糖画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等图案冷却定型后再粘上竹签,每当一幅生动的糖画在45岁的陈元生手中诞生时,总能听到这样的赞叹。

            说起糖画的历史,陈师傅娓娓道来。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
     
            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 后来,四川民间艺人又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姊妹艺术的造型手法融于一体,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陈师傅制作糖画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用来浇铸造型。尤其是那翻云滚雾的金龙和展翅欲飞的彩凤,更吸引着孩子们争先恐后伸出小手。

            “十二生肖、花鸟虫鱼,这些比较简易的糖画10多秒钟就可以绘成一幅。”如今陈师傅掌握的图案已有四五十种。

           “我的师傅就是父亲,他老人家可是出身于糖画世家,旧时是走街串巷的糖画匠人。”陈师傅从小就耳濡目染接触糖画,“先要在纸上练画,每个形象练得烂熟于心,才敢直接用勺子画。”他认真的说。

           “走街串巷绘制糖画,要挨得住寒暑风雨……“。回忆起父亲当年的糖画生涯,陈师傅的脸上似乎有些沉重。“古城重建,让游客可以看到台儿庄地地道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年轻父母带孩子来买糖画,轻轻一句‘我们以前也是吃你的糖画长大的’,总能让我感到一种坚守的价值。”陈师傅欣慰的说。

            还记得在村口、大树下或是庙会上看到他们,小孩子就自动凑上来,于是画糖人就开始作画。但是,这样的场景现在也许不好找了。虽然糖画艺人已成都市里渐渐消失的身影,但在运河古城台儿庄让看似简单的“甜蜜”事业,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小快乐。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台儿庄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