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台庄闸官署故址处,原立有残碑一通,正面居中刻有“臺莊”两个大字。基于残碑出土地点考虑,台儿庄古城管委会文化交流中心研究人员一致推测为台庄闸碑刻。是乃于2011年3月运河奏疏展馆落成后,移入门厅左侧。因“臺莊”二字上方残存文字的右下部分为“彡”,可推测为“修”字,故可判断此碑为“重修台庄闸”残碑。本文将以此为立论基础,对该碑的年代及树立者试作简要考证。限于所学,其中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摘。
除“臺莊”二字外,残碑可辨识文字还有正面右侧文字“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和左侧“九”、“督”二字。根据体例,正面右侧字应为树碑者,官职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清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任河道总督,台庄闸为漕运经行之地,重修闸座正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所兼职能。
根据文献记载,台庄闸自明万历三十二年建置以来,经历多次重修。光绪三十年本《峄县志•卷二十二•闸座》曰:“台庄闸,东距黄林庄五里。康熙十八年、道光二十年重修。”此外,《台儿庄区志》记载了一次,为康熙四十五年(当地学者亦有云康熙四十七年者,不详所据,比对异同,似一事之二说)。《中国运河开发史》记载了一次,为乾隆九年【注】。对碑文正面右侧之“九”字,笔者拟试作事件发生的年代解,如此,则乾隆九年便是上述四次重修年代中符合条件的唯一选项。
根据笔者所详清代的官员名单,乾隆九年的兵部尚书为班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不明。班第于乾隆六年三月庚寅由湖广总督迁兵部尚书,乾隆十三年十月丙戌降侍郎。任湖广总督时,他正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职,但离任年代不详,在任兵部尚书期间继续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可能性较大。
反观康熙十八年任兵部尚书的郭四海、康熙四十五年任兵部尚书的马尔汉、道光二十年任兵部尚书的裕诚,此前都曾任左都御使,既无重修台庄闸时任右副都御使的文献记载,又不见有降职处分的迹象(康熙四十七年任兵部尚书的耿额亦然)。
因此,据上分析,笔者认为,“重修台庄闸”残碑当系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重修台庄闸时,时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班第所立。当时河道总督一分为三,台儿庄段运河属河东河道总督管理。
【注】:陈桥驿主编《中国运河开发史》,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0页。(王密)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