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习近平与台儿庄籍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尤广才亲切握手(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2014年7月7日,在全民抗战七十七周年之际,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亲切看望抗战老战士和老兵代表。其中,抗战老战士代表有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籍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尤广才。尤广才2011年曾经返回故乡台儿庄,参观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杨成骏)


     

    附录一:台儿庄籍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尤广才
            2011年5月31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一位九十二岁高龄的老人读着英文说明文字。工作人员震惊了,这位老人是谁?他就是枣庄籍中国远征军老兵、北京黄埔同学会理事尤广才老人。
     青年弃笔从戎
            老人尤广才,峄县人,今属台儿庄区,1919年出生。黄埔军校16期学员。25岁时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五十师特务连连长。现任北京黄埔同学会理事,崔永元《我的抗战》一书售书仪式曾经邀请老人。这次回到阔别80多年的台儿庄是为了看一看自己的出生地,另外就是老人为回忆录《血鉴》收集照片补充材料。他说:“我这本书,预计今年10月份定稿,然后台湾出繁体字版。全书分抗日战争,东北战争,人生厄运,起死回生四个章节。
           1941年,尤广才任云南第54军特务营排长、连长。部队在滇越边境驻防,防御在越南的日军进犯。1944年4月,所在50师和14师一起,被编入中国驻印部队,空运入缅甸对日作战,即第二次远征,亲历西保战役。60年后的一天,尤广才意外收到了《陆军第五十师缅甸西保战役有功官兵勋绩表》复印件,上赫然有“尤广才”的名字,在“功勋事迹”一栏中写道:忠勇果敢,指挥从容,行动坚决,于三月十六日攻破敌坚固阵地,一举追敌至数英里,使敌不逞而抵抗。”原来,这张功勋资料是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出来的。“想不到经过一个甲子,竟能发现关于我这样的下级军官英勇作战的记录。”尤广才拿着迟到的“军功证明”,老泪纵横。
             1945年5月,随第50师从缅甸回国。1948年10月,任少校团副,在黑山战役中所在部队被打散,他化装成老百姓回到沈阳,同年11月10日,去沈阳东大营临时收容所报到,被送往抚顺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解放后被打成“历史反革命”,饱受磨难,直到1980年才摘掉“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下放到枣庄市陆庄,凭着远征军时扎实的英语底子,重新学习起英语,成为枣庄市西王庄乡中学英语教师。1992年退休,1993年,随女儿住在北京至今。
            2011年,老人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回到了台儿庄,先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然后拜访儿时伙伴,与他们一起来到中正门。“我自从离开台儿庄,这是我第一次来。小时候在护城河里洗澡摸鱼。”当记者告诉他《血战台儿庄》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他说:“我知道。这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伟大胜利。中正,人要有正气有正义,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中正,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座右铭。”老人整理衣衫合影留念。在北清真寺,老人抚摸弹孔墙:“一进清真寺,西门口有棵核桃树。我还常到二半汪、蝎子汪洗澡。”
        80年后回故里
            在清真寺前,顺河小学小学生排着队走过,小学生向老爷爷问好。老人给小学生讲述抗战故事,激励新一代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弘扬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抗战精神。在与小学生合影之后,老人哭了,他想起了小时候,也是这么大的时候离开台儿庄;他看着背着书包的学生走远,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着包袱徒步到几十里外的峄县学习的情景,老人感慨万千。
            在古城景区,老人从早上五点起床,一直在亢奋之中。在中和堂,老人激动地说:“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家乡变化之大,令他目不暇接,一时间无法表达。是的,自从老人5月27日,踏上枣庄的土地,自从老人一下火车就落泪了。
            中和堂离新关帝庙还有较远路程,老人坚持要去,“我要看看我的出生地,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于是出现了动人的场面,工作人员尤可用轮椅车推着老人,在王公码头,老人说:“我小时候打酱油就经过这里,给我照张相。”随行的人都笑起来了。
        古城里忆当年
            300多年前,老人先祖清朝初年迁徙到台儿庄,历经几代繁衍成为台儿庄的望族。祖父是清代童生,设馆教书,可惜到了后来家道中落。不幸的是父亲和祖父居然同时因病去世,一口棺材停在西屋,一口棺材停在南屋。全靠母亲一个人操持生活,母亲给人当过乳母,还帮人缝缝补补,累得两个手指都伸不直了。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母亲是个有慈悲心肠的人,碰到要饭的到我家门口,她总是要撕下一块煎饼打发。
            “关帝庙在我小时候记忆里很大很宽。”在钟鼓楼,他说:“《血鉴》其中就有一篇写的是《关帝庙的钟声》。”在戏楼前,他说:“跟我小时候见的一模一样。”在戏楼,他说:“跟原来一模一样,只不过新了一些。当时,我听说是请山西人建的。”
            当了解到,这是陈伟市长请山西人建的时,老人高兴地不得了。“这离家近,小时候整天在这玩。”在关帝庙刀楼磨刀石,老人坐在上面,“就是这样,原先在东墙根,完全一样。我最喜欢爬的就是这块磨刀石,天天盼望着5月30日这天关老爷磨大刀。”在池峰城指挥所,老人记忆力很好,谈起了台儿庄大捷,国军的敢死队夜战收复了全城三分之一的阵地。”
            在新关帝庙东殿,老人说:“我记得有东西殿,就是这个样子,我的家就在关帝庙墙东。我记得小时候许多乞丐住在这里。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到我的出生地来看一看,我的愿望实现了。”  “我的书《血鉴》出版,一定寄回台儿庄。” 老人嘱咐他的女儿,“你可替我好好记着,我怕我忘了。”
            老人哭了,八十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他写下了:“关帝庙我的出生地。中国驻印军新一军五十师特务连连长尤广才,时年92岁,2011年5月31日。”(作者时培京 孙明春,原载《枣庄晚报》)

    附录二: 关帝庙的钟声(尤广才)
             我的家紧挨着台儿庄顺河街关帝庙东院墙。儿时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吃饭、睡觉,一间下雨就漏的茅草屋,另外就是这座关帝庙了。关帝庙在当地名声很大。1938年抗日战争台儿庄大捷,关帝庙曾是国民党孙连仲集团军31师池峰城师长的师部指挥所,在这里坚守阵地,组织敢死队一夜之间收复台儿庄被占庄区的四分之三,扭转战局,为反攻击溃日军打下基础。看来关帝庙算得上是抗日历史一个光辉战场遗址。
      关帝庙建于1735年,由山西商人集资修建,建有春秋楼、关公殿、匾棚、东西配房等。关公殿供奉着关公塑像,神躯魁伟,目光迥迥,端坐神堂,捧读《春秋》大义懔然,望而敬畏。关公两侧各站着周仓、关平,手持大刀、宝剑护卫着关公,在新关庙内东墙根底下,还有一块长方形的大青石,相传是关公用来磨青龙偃月刀的磨刀石。
      我小时看见关公神像十分害怕,后来经常去,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不害怕了。读完小学有阅读能力时,我最爱读《三国演义》,知道关公的生平,了解他受崇拜的原因,他一生忠于刘备,为刘备打天下立了很大功劳。历代王朝为了各自王朝的统治利益,要在广大人民百姓建立“正统”观念,都借关公忠于刘备的功勋业绩,大肆宣扬关羽的忠君爱国事迹,特别是清朝把关羽的功业渲染得更加突出,把关羽神化为关帝,尊为关公。其实关公也是人,把关公神话为关帝只是为了愚弄群众,为其王朝效忠罢了。
      关帝庙有一尊铁铸大钟,每到年底腊月十五,庙里的主持每早黎明就开始撞响大钟,报晓新年到来。钟声洪亮雄浑,声浪传播悠远,特别是在早晨清新的空气里,声音更是悦耳动听。不知什麽缘故,在我童年就爱听这洪毅的钟声,钟声一响就感到怡然自得,也许这尊大钟真具钟灵毓秀,凝聚大自然的真善美,发出鑑锵坚毅的乐声,塑造我精神灵魂的性格。大自然具有潜移默化的效应,我一生坚强不屈刚毅的性格,与新关庙撞出的钟声或多或少有不解之缘。
            大钟平时不撞,只是到了年底才开始撞响,告诉人们过新年了。过年是大自然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无论穷富都盼望在未来一年里发财,发福,吉祥如意。
      然而虚度的年华却掩盖不住穷人家的境遇,我们家便是如此。父亲新死,家庭失去靠山,新年有什麽可庆贺的呢?富有宗族亲戚虽多,但有谁发善心来我家看望幼儿寡母呢?我五、六岁刚能记事便意识到,过年是我家一大难关。每逢过年,母亲总是心情不好,迁怒于我,不是找岔拿我撒气,叫我跪在光溜溜的地上,就是无缘无故失声痛哭。遇到这种情况我真是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但年关总得要过,母亲就叫我到舅舅家或大姨家求助,对这种事我十分犯难,心里不想去,但又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只好硬着头皮去,到了人家门口就不想进去,在门外徘徊好一阵时间才进去,见了人也不说话。舅舅、大姨会意我去的目的,临走给我一个小布袋,里面裝着几斤面粉我就回来了。
      还有一年,年关实在过不去,母亲叫我到离台儿庄十多里的黄庄,去贩来两条纸烟,拿回台儿庄卖。黄庄也是一个运河码头,那里一条纸烟要比台儿庄便宜两毛钱,拿回台儿庄卖就能多赚几毛钱。那时我不过六、七岁,不知道卖东西是怎麽回事,我挎着一个小竹篮,把成条纸烟打开一盒一盒地散放在篮子里,沿着顺河街一直向街心走去。这回卖纸烟可真把我弄傻了,不会喊叫怎麽卖东西呢?当小贩全靠叫卖声才能招引顾客,并且叫卖声喊的越是有声有色,拐弯抹角才能招引越多的顾客多卖多赚钱。记得我走到一家商店门前,一个青年人走出来,看我是个卖纸烟的小贩,叫我停下来,并且叫我蹲下来,他把纸烟一盒一盒地拿起来看个够,最后转回头不买了,显然他是在作弄我,我只好再走,不料走不了几步,我望篮子一看,两条烟不翼而飞,篮子空空如也。顿时把我吓呆了,只好回家,一路忧心仲仲,害怕回家母亲打骂罚跪。不料这回母亲大发善心,一句没说就算了结。后来一位邻居孙大娘对我说:“你妈真狠心,叫你这不识数的小孩卖纸烟”。其实哪是母亲(发自内心)的狠心,都是叫年关逼出来的。
      关帝庙的钟声给予我童年双重恩赐,雄浑的乐声陶冶了我深沉刚毅的性格,铿锵有力的奏鸣,锻炼了我克服人生征途重重难关。我一生铭记新关庙的钟声。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