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梦想进发——枣庄市台儿庄区文学景象漫笔向着梦想进发——台儿庄区文学景象漫笔 文/贺敬波 一 抛开其他元素不说,就人类的自然情感而言,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会像爱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都会有浓浓的故园之恋,都会有深深的故乡情结。不管你是在何方谋生发展,美丽的乡愁总让你魂牵梦萦,无法忘怀。哪怕是留在儿时里的浮光掠影,甜蜜记忆,抑或是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有可能引起你情感上的悸动,继而生发绵长的乡思之旅。也不论你是游走商界的富贾,还是沿街讨食的乞丐;不管你是从容宦海的官吏,还是生活普通的布衣,概莫能外。 因此,离开家乡,在毗邻的小城居住和生活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而且随着岁月的延展和年龄的叠加,与这座小城共同筑起的情感越来越深,已经对它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但是对于家乡的那种源自肺腑,诚实真切的热爱之心一直没有改变,不曾受到丝毫的削弱。但凡看到或听见关于家乡的文字、影像、图片等信息,都会引起我的格外关注。涉列内容,几乎不拘选择。历史沿革、旧闻掌故、风俗民情、文化遗存、经济建设、名家访谈、旅游资讯,包罗万象。又缘于自己属于一个执迷不悟又且顽固不化的文字热爱者,所以对家乡台儿庄文学景象的关注,更是自己内心深处一种独属的情怀。特别是对近几年来台儿庄文学事业迅速发展出现的热闹气象,除了有一种真挚的欣喜之外,还有一种激情和感奋在心底涌动。于是,便促使我产生了要写下这篇文字的想法。 二 台儿庄位于山东的南大门,与苏北接壤。不仅有着已经流淌了4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的水运资源优势。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具有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台儿庄大捷的骄傲光环,更是让这片扬威不屈之地饮誉海内外。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段时间里,有多少文学青年,曾经因为自己的作品变成了美丽的铅字,被登载在报纸上,被刊发在杂志上而激动不已,彻夜难眠。对文学真是充满了无限敬仰。这种敬仰,并非是对阳春白雪的盲目崇拜,而是那个时代,无数青年对精神生活有着崇高追求的一种自觉行动。那个年代是崇尚文学的年代,那个年代是中国文学历史不能抹去的一段珍贵记忆。与那段岁月文艺繁荣,文学鼎盛的热烈气氛相比,现在文学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学陷于落寞又面临各种诱惑挑战的当下,在鲁南重镇台儿庄却活跃着一支激情澎湃虔诚文学,有着规模达一百余人的创作者队伍,的确使人振奋,令人欢欣鼓舞。 这支队伍几乎遍布了全区城乡、企业、学校、机关等不同行业、部门,包括农民、工人、教师、学生、机关干部、银行职员、打工族、漂泊者等不同身份。没有金钱的诱惑,没有功利的驱使。更不分蓝领、白领,他们就是凭着真诚的热爱之心,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和敲击电脑前的键盘,或咏怀吟唱、或讴歌礼赞、或倾诉宣泄、或剖析鞭挞。以文字的功能破译灵魂的美丽与丑陋,用文学的魅力诠释精神的高贵和低俗,在现实与灵感的碰撞中擦出文学艺术的火花,于笔尖处流溢着温暖的情感,展现火热生活的真实与绚烂多姿。 这支队伍的慢慢形成和不断壮大,无疑为台儿庄文学事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更是台儿庄文学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道靓丽景致,在鲁南大地上灼灼其华,熠熠生辉。这支队伍规模之大、创作成绩之突出与周边区县相比都明显居于上游之势。现在全区有一百余人加入了区、市、省和国家级作家协会及散文、诗歌、小说等各专业协会。据不完全统计,2011 年至2015上半年全区数十名作者先后分别在全国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文学作品1500余篇以上,部分作品获得了不同级别的文学奖,近百件作品被收录到国家文学或出版权威机构组织编辑的各种选本之中。 在这支壮观的创作者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在重量级报刊上大显身手,频频上稿的实力派作家,更不乏才气十足在各类重要文学大赛、征文活动中多次斩获大奖的青年佼佼者。他们不以昨天的荣誉自我陶醉,不为过往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甘于寂寞,刻苦自励,力争写出更多打动自己、感染读者的优秀作品,用实际行动编织自己的文学梦。 作为台儿庄文学队伍的领军人物、几乎全部见证了新世纪以来台儿庄文学事业发展历程的区作协主席、《运河》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家曹诏亮。不仅及时为队伍鼓劲加油,号召大家积极创作优秀作品。而且身体力行,勇做表率。仅在2011年一年之中,他所撰写的文学稿件见诸全国各类报端、杂志上的小说、散文、随想就达160余篇(见《台儿庄作协会员发表作品统计》),平均每两天多一点就会有一篇作品被报刊选用。这样的上稿率和密集度,假如不是对文学的狂热痴爱,不是对文学的走火入魔,是很难以实现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向来以散文见长的他,这几年不仅出版了以运河文化为主线的《乡土情深台儿庄》、《写意人生》、《在运河边行走》等五部台儿庄系列散文集,还适时地向读者推出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力作《天眼》及中、短篇小说集《浮世》,充分展示了他在追寻文学梦想的道路上全面多能的创作才华。其散文佳篇《记忆中的儿歌》《苦乐童年》《心中的那座大山》分别荣获2008年中国散文学会一等奖、2009年新世纪文学选刊一等奖、2014年“第二届全国情感主题散文大赛”二等奖;长篇小说《天眼》荣获第五届海内外华语创作笔会二等奖。另有多篇优美散文在多家报刊杂志的重要版面、显要位置上被刊发、转载。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作品影响的扩大,曹诏亮已经成为了多家杂志的签约作家。 朱瑾洁是一个擅长小小说创作的70后青年作家,也是目前台儿庄文学创作队伍中,表现比较抢眼的一位文学写手。这两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春妮儿》和小小说作品集《天下第一庄》两部新著。一位须眉之士,起了个温婉可人柔弱十足的大名,已经让人觉得饶有意思了。在读了他的小说之后,你更会为他讲述铺展故事的技巧能力而肃然起敬。他的小说风格伏笔含蓄,画面凸出,布局严谨,语言诙谐,妙趣横生,像他的名字一样具有着幽默感。这种幽默,不仅仅是让你笑笑而已,也不是简单的取悦、取乐。而是笑过之后,乐过之后,他有深刻的主题思想等着你去咀嚼、去思考。这种触碰灵魂的东西,的确表现出了一种深度,让你无法忽略。我十分喜爱和赞佩此类作品。像小小说《主席台》《错位》《南辕北辙》等每篇佳作都写得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虽然人物不同、性格迥然,但都能在他的妙笔之下,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对小小说创作的驾驭水平,给人的感觉差几乎达到了如探囊取物一样轻松自如,不费神力的地步。因此,其小小说作品数次在全国征文比赛中拔得头筹。可以说,朱瑾洁在小小说创作领域里风生水起,风光尽显。现在他每年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和散文基本都保持在二十篇以上,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成绩斐然,不可小觑。况且朱瑾洁正值创作盛年,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矫健的创作步伐,假以时日,他的文学成就一定会更加耀眼夺目。 宋安强是一个与我有着二十多年关系的旧交挚友,同时又是我非常推崇的一位洒脱诗人。他最早以代表作叙事诗《山妮》亮相诗坛。出手不凡,惊艳四方。其诗作先后在《作家报》《人民文学》《诗刊》《绿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数十家中央和省级报刊上发表。 宋安强的作品大都含蓄隽永,味道纯真,诗意飘溢。他不仅具有形象逼真的勾勒技巧,活灵活现的描述功力,更有游刃有余的收放方法。品读宋安强的诗歌,宛若欣赏风光独特的胜景,分享悠美动听的旋律。因此,他的诗歌,曾引起了贺敬之、柯岩、贺茂之、孔孚、冯中一、袁忠岳、吴开晋、朱多锦、孙国璋、黄强等众多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的热切关注,受到了他们的嘉许点赞。诗人贺敬之每次回到家乡,都会提到宋安强的名字,并几次与他短暂会面。这种荣耀,令许多文学青年对宋安强刮目相看,艳羡不已。沉寂之后的他,近几年在潜心于古体诗研究的同时,陆续整理出版了个人系列诗集《山妮》《山野村魂》《山地汉子》《那云·那风》《那山·年雨》《宋安强抒情诗选》等,也是好评如潮。 在今年的七月份,因为约稿事宜,我与台儿庄诗人龚安明有过一次电话之交。此前,我已经十分关注他的创作表现,拜读过他的不少诗作。了解到他除了在一家区属企业有过短暂的逗留之外,是一位一直在机关公干的政府官员。尽管常常疲于文山会海之中,但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总是不忘记与缪斯之神热情相拥。在去年和今年的《枣庄日报》《枣庄晚报》上,差不多每周或相隔不长时间,笔者都会在两报副刊上欣赏到龚安明的诗歌美韵。甚至有时会在一周内,可以看到他的数篇作品连续发表,大有专栏作家的气场。足以说明,这是一位勤于创作的歌者。而且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更具影响的报刊上,也时常可以领略到他的原创风采。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龚安明近几年的诗作,虽然还不能做到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但是他不断探索诗歌艺术的执着精神,已经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果把龚安明这几年发表的部分诗歌,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的话,不难看出,其艺术水准,差不多每年都会提升一个层次,速度之快,令人为之侧目。2014年度,他又被《中国文学》杂志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诗人”之一,表明了龚安明的诗歌,已经渐渐走入了读者的视线。“用心灵拨动琴弦的吟唱”,是诗人、作家明杰对龚安明诗歌创作水平的真诚褒奖与中肯评价。 一直执著于三尺讲台的乡村中学高级教师王家祥(黎铧),凭着对文学的顶礼膜拜和对同村诗人贺敬之的无限景仰,在繁重的教学间隙,业余创作诗歌。从一九七九年发表处女作开始,坚持数十年徜徉诗海,笔耕不辍,先后有《悠悠此情》、《缪斯之恋》、《耕耘者之歌》等五部诗作奉献给读者。有几分耕耘,就会有几许收获。在退休后的二O一四年,王家祥硬是以自己突出的诗歌成就,年逾六旬的他终于实现了加入中国作协会员的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成为枣庄市唯一一位进入中国作协队伍的人民教师。一个普通的乡村老师,一位最基层的业余作家,气派地披上了中国作协队伍的战袍,确实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十分骄傲荣耀,令人敬佩。 在新闻战线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资深记者袁袤翔,为正义呐喊,替百姓鼓与呼。以真实、公道、个性著称。他曾撰写过数以几十万计的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作品,有许多深度报道被传为佳话,切实发挥了新闻记者的喉舌作用,曾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表彰。是枣庄新闻界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有“新闻一支笔”之美誉,影响甚广。至今仍然为同行们口口相传,津津乐道。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赖于多年积累的深厚的文字功力,近些年也从侧重新闻宣传渐渐把笔耕的触角伸向了文学领域。况且诗歌、散文、杂感、游记等皆能信手拈来,挥洒成章。其首部35万字的文集《热风吹心雨飞》一经问世,便引来了众多文朋诗友和广大读者争相阅读的浓厚兴趣。 长期在市教育管理机关工作的台儿庄人金殿国,从十六岁在《枣庄日报》发表诗歌处女作《校园从睡梦中醒来》之后,文学一梦三十年,矢志不渝。出版了诗集《年轻的天空》等多部文学著作,成果丰硕。荣获首届“古城文艺奖”,长篇小说《家旗再扬》的作家燕洪伦、长篇小说《风雨台城》的女作者吴敬凤、耽于台儿庄文化研究且有真知灼见的李振启及吴长亚、郑学富、沈庆敏、贺懋莹、李长平、刘学海、王密、王昌卫、王丙希、时培京、陈学超、侯敬华等一大批老中青作家和文学热爱者都是台儿庄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凭着对文学的皈依,分别从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优势上找准切入点,以热诚与睿智表现各自的创作实力,用优秀作品来体现在文学道路上坚守的价值与自信的力量。 台儿庄古城员工时培京业余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10年《轩辕颂》获陕西省祭黄征文辞赋类三等奖,《乡村乡事》获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三等奖;2011年,《台儿庄鼓唱》(编剧)获得第五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激励大奖;2012年,获得第二届二安诗词奖;2014年,为韩美林大师创作的上联文化墙撰写《1颜天地赋》;2015年获得十九届中国周庄国际旅游节征文三等奖;散文《锡铁壶烧薄荷茶》入选2014山东省作协文学年展 ;2015年以《菜煎饼》获得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三等奖。 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作家、诗人、文学追寻者组合的特殊群体才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写作者队伍,才使得今天台儿庄文学事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令人振奋的崭新气象。 三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是偶然出现或是孤立存在的,它之所以能够逐渐形成为一种良好氛围,成为一种现象,一定是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支撑了这样的局面。 从历史的角度看,台儿庄文学发展的现状,与台儿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台儿庄文化的原始基因流淌着齐鲁文化的血脉,但由于京杭运河的开通,台儿庄就成为了南北运河文化的过度地带,各种文化流派纷至沓来,使台儿庄能够积淀和储备丰厚的地域文化,显然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台儿庄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文化繁盛,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因此,台儿庄文化不仅滋养了历代文化先贤、社会名流,也哺育了像戏曲导演艺术家郑亦秋、历史学家胡绳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助理、现职中将崔昌军、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李宜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家王士雯等一大批现代杰出人才,更是走出了贺敬之、贺茂之这样的文学先锋。 从小受到台儿庄文化熏陶和启蒙教育的诗人贺敬之,为了继续求学,追寻流亡中的学校,十三岁的他怀揣着文学的梦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在延安时期,贺敬之就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歌词、秧歌剧等文学作品。像《南泥湾》《翻身道情》《周子山》等都属于那个时期的优秀作品,贺敬之超凡的文学天赋得到了充分显现。期间,年龄不满二十一岁的贺敬之又以卓越的文学才华,执笔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获得了巨大成功,反响强烈,从而奠定了贺敬之在中国文坛上的历史地位。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歌目,先后被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久演不衰。在走过了七十年的风雨历程之后,艺术魅力依然不减。二O一五年,由文化部组织复排的新版歌剧《白毛女》在全国十九个大中城市进行巡演,又一次引起轰动,再一次掀起欢迎浪潮。可见,精品艺术的生命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会因穿越岁月的风云而退色,反而愈加珍贵。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向秀丽》《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和七十年代的《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都是诗人贺敬之对祖国和人民饱含深情的歌唱,歌声响彻祖国大江南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世界。贺敬之是人民的诗人,是时代的歌者。他以唱响主旋律为崇高使命,以荡气回肠的大我情怀,以旷达豪迈的别样诗风,把诗歌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完美融合并双重升华,铸起了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一座巍然耸立的丰碑。 贺敬之是台儿庄人的骄傲,家乡文学事业的发展也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凡是相关家乡文化文学建设等方面的事情到京城有求于贺敬之,他都会热心相助,妥善给以解决。即便一时办不了或不能办的事情,他也会详细解释清楚,让亲历者深感诗人贺敬之对家乡人民的殷殷之情。每次回到家乡台儿庄,贺敬之又总是要抽出专门时间同家乡的作家、诗人、文学青年进行座谈、对话、交流。同他们谈论追求、畅叙人生、辨析诗歌、探讨文学。春风化雨,金针度人。在温馨的气氛里,使家乡的文学热爱者们不仅近距离地领略了文学大家卓尔不群的风范,更是得到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鼓励与鞭策。 同样令台儿庄人和台儿庄文学界为之振奋,引以为豪的原国防部长张爱萍的秘书、著名军旅作家、少将贺茂之。从基层连队到军委机关,从普通士兵到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在四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虽然他不是一位耕耘文字的专业写作者,贺茂之却凭着对部队深深的爱,以专业作家的睿智深邃与执著信念,用文学的眼光记录下了一幅幅绿色军营里的生动场景和社会生活中的感人画面,先后写下了洋洋四百多万言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寄往密西西比河的信》《刘公岛上的星星》《奇迹在这里崛起》《宗旨颂》等美文华章,让读者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出版了《武将文官》《我站在岁末年首》《感激》《华夏一枝梅》等一部部情感充沛的文学作品,震撼了无数读者的心怀。 在完成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回忆录的编写工作之后,贺茂之披阅数载,几经增删,最终以九十多万字的鸿篇巨制,撰著了长篇传记《张爱萍传》,全面翔实地讲述了张爱萍将军波澜壮阔,命运多舛的人生故事。内容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在军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该书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传记文学作品奖和解放军文艺奖(解放军文学艺术最高奖)的殊荣,得到了石英、李炳银、杨佩瑾等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赞誉。此外,具有爱才怜才之心的贺茂之,还曾使军内外数十位文学爱好者,在他充满热情的辅导和影响之下,慢慢踏上了专业写作之旅。有的已经步入了全国著名作家的行列,有的还荣获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已经崭露头角,长于抒发田园情怀,编写乡村故事的台儿庄青年作家伊家河,就是在贺茂之循循善诱的指导中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的。 贺敬之、贺茂之的创作成就和文学贡献为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耀。他们的文学影响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和鼓舞着更多的台儿庄文学青年拿起手中的笔,描写瑰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抒发人间大爱的珍贵情感,也注定会是现在和未来台儿庄文学事业发展的强颈动力。 文学平台的建设同样使台儿庄文学事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贺敬之文学馆的建立,是台儿庄文学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是对诗人贺敬之文学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开馆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它不仅为国内外游客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诗人贺敬之的创作历程、创作成就提供了更直接、更真实、更权威的第一手史料。而且作为诗人贺敬之的故乡,有了这样一个文学基地,会使台儿庄的创作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文学大家就在身边,诗坛巨匠就在近邻的榜样力量。从而为带动和壮大文学写作者队伍,激发作家、诗人的创作热情起到了莫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贺敬之文学馆的建立越来越显示着它的真正价值和重要意义。 由台儿庄区作协主办,创建于2009年的文学季刊《运河》杂志,已经走过了六年的风雨历程。从装帧设计到版面编排,从插图式样到选稿标准,越来越具有了大刊气象。不仅深深吸引了本地区众多读者及文学热爱者的目光,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文学风采的舞台。而且以其开阔的视野和鲜明的办刊理念,赢得了越来越多全国各地文学同道的推崇与青睐,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有江苏、安徽、湖南、江西、湖北、浙江、北京等二十多个省市的三千多名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把自已满意的美文佳构纷纷投向了《运河》杂志。风云际会,以为荣耀。 两年一次的“古城文艺奖”,是台儿庄区文学艺术领域的最高奖,是检阅全区文艺创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文学创作奖又是该奖项的重头戏。在今年的首届“古城文艺奖”评比中,就有诗歌、散文、纪实文学、长篇小说等9件优秀文学作品获奖。燕洪伦、曹诏亮、宋安强等九位作家、诗人分别受到了表彰奖励。得此荣耀,无异于获得了台儿庄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极大地鼓舞了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 此外,台儿庄区作家协会还坚持每年不定期地举办联谊、联办、征文活动。 先后举办了“全国小小说散文研讨会”、“台儿庄古城全国文学笔会”、“枣庄地税杯”全国税收征文大赛和徐州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文学笔会等。加强了对外交流互动,开拓了文学视野。这一系列举措都为台儿庄文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 “靠作品说话”一直是作家和文学写作者的共识和必须坚持的基本操守。然而急流涌进,难免泥沙俱下。每一项事业,完美与瑕疵也是相伴相生。所以,在队伍里也时有讨巧现象发生。比如个别作者真实本领,使人不敢恭维,理应把思想放在潜心文学修为和积极创作上。却置尴尬于不顾,自作伶俐,长袖善舞。以邂逅名人名家,交集大报名刊为能事。拉大旗,作虎皮,极力粉饰自己,浪得虚名。尔后招摇过市,上蹿下跳,不能自己。这种行为,历来为人们所不齿。因为,它不仅容易危及与涣散文学队伍的凝聚力,也亵渎了文学的严肃性与神圣性。好在讨巧之举,难以左右整个队伍的强大力量。 五 毋庸置喙,文学艺术是崇高的艺术,文学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台儿庄是一片文学热土,台儿庄文学的新景象昭示了台儿庄文学事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只要怀揣文学梦想的宏愿,坚持不懈,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开拓进取,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台儿庄一定会有更多的诗人、作家走进国家队的行列,走向排头兵的队伍。正如军旅作家贺茂之所期许的那样,“愿台儿庄走出更多的贺敬之”。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台儿庄文学事业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是群英闪耀,星光灿烂!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谭玉峰:丹桂飘香韵古城(台儿庄)[ 01-27 ]下一篇:台儿庄古城:大衙门街台湾车轮饼[ 02-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