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强城管队伍的内生动力
(台儿庄区城市管理局 党组书记、局长 田家生)
城管队伍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在城市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天不停地奔走在大街小巷清扫、劝阻、服务、执法,工作量非常繁重,“5+2、白+黑”是对城管队伍的真实写照。久而久之,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就必然产生,而且现在社会各层面对城管的理解、支持还不够宽容,城管队伍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呈弱化态势,城管队伍的内生动力逐渐乏力。怎样才能让城管队伍动力不竭,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城管队伍内生动力的增强。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思考,现浅析如下。
(一)要增强城管队伍的自身意识。早期的城管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打砸抢”、“杂牌军”,经常被骂“土匪”、“二鬼子”,干这种职业容易得罪人,职业形象和职业声誉非常差。造成这种情况有法律不完善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上不理顺的原因,还有城管队伍内部管理宽松软的原因。长时间的法律、体制机制和内部管理缺失,给工作造成被动,也给城管队伍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诉苦无门、孤立无援。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职业自信。党中央于2015年时隔37年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其中对城市管理也作出了安排部署,这就显示出国家层面把城市管理纳入了重要视野。国家住建部专门成立了国家城市管理监督局,协调指导统领全国的城市管理及执法工作。这就是说,国家层面我们有了“娘家人”。其次还要树立改革自信。城市管理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无序到规范,不断地经历着改革,现在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又赋予城管部门市政、园林、环卫等管理职责,这就更加有利于执法工作的衔接和顺利执行。经过改革,全国有了统一的制式服装,有了统一的执法标识,有了统一的车辆标识,有了统一的执法规范,现在城管队伍也是“正规军”了。
(二)要增强城管队伍的服务意识。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管理理念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社会各层比较认同的理念就是“为人民管理城市”,在现实中有的地区或部分城管人员对这个理念还存在误差,甚至背道而驰,“唯领导认可而管理城市或唯政绩利益而管理城市”,背离了共产党的宗旨意识。城市管理要实行疏堵结合,这是核心管理措施。“721”工作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如果只是一味地实行“堵”,而不去“疏”,永远达不到百姓期许的理想效果,也无法忠实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城市管理是系统工程,具有统筹性和辩证性,只有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去统筹规划、辩证施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效果。“疏导是最大的服务”,在现阶段发展水平,城市管理应该在疏导上下大功夫。在疏导服务上应坚持民有所呼、官有所应,“马路市场”不应取缔了之,应该就近设市;车辆乱停不能一罚了之,应该建场划位;野广告不能一涂了之,应该贴涂有位;渣土抛撒不能严控了之,而应专业运输……如果城市管理的服务措施做到位,老百姓的满意率就会自然提高,管理效果就会常态长效,城管队伍工作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城管这个职业就会增加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强城管队伍的内驱动力。
(三)要增强城管队伍的组织意识。组织意识的强与弱,关系这个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城管队伍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必须通过强化各种措施来增强队伍的组织意识,培养有利于城市管理发展的组织观念,以此来增强整个城管队伍的内生动力。一是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靠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的工作格局。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可以培养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围绕准军事化管理可制定细化系统性的配套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激发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围绕绩效考核目标,衔接准军事化管理各项制度制定好绩效考核措施。采用立法或出台规范文件的方式规划描绘城管职业前景,从经济、政治方面让城管人员看到职业潜力和职业保障,以保持城管队伍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二是坚持修德育人的原则,培育具有城管特色文化,用文化凝聚人心,保持活力。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根和魂,文化的推动力量是巨大的。首先要抓好班子的引领文化。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人格魅力的修养,团结为上,担当作为,通过润物无声的示范引领,发挥好“风向标”和战斗堡垒作用。其次要抓好廉政文化。队伍风清气正才能站得直走得远。清正廉洁的要求在城管队伍中尤为重要,否则就会使队伍腐败毁灭,因此廉政文化教育要始终在路上,城管队伍尤其需要满满的正能量。第三要抓好法治文化。依法治队、依法行政是对城管队伍的根本要求。习总书记要求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也是对城管人的最大要求。不仅在执法中依法讲程序,还要在机关事务管理中讲规则。第四是抓好群团文化。任何一个组织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群团公益活动。尤其是创建文明岗、文明单位以及公益救助等活动,这些活动是凝聚人气、净化思想和温暖人心的有效途径,能使队伍保持蓬勃朝气和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能。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