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6日至10日在台儿庄古城举行。枣庄市筹备委员会统筹谋划,协调服务,督导调度,强化落实,各项筹备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博览会主展馆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招商招展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各省(区、市)已预报800余个参展项目、31个展演巡游项目。
健全机构,筹备工作扎实有力。我市成立了市委书记任名誉主任、市长任主任、50个市直有关部门和五区一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枣庄市筹备委员会,筹委会办公室下设9个工作组,各工作组都制订了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工作细化进度一览表,倒排工期,分解任务,落实牵头人、责任人。健全筹委会综合协调调度制度,建立了筹备工作例会、专题工作会、工作调度会“三会”制度,完善组织指挥体系。积极搭建高效畅通的信息平台,及时向文化部、省文化厅汇报筹备情况,编制印发了工作简报平台,及时向文化部、省文化厅汇报筹备情况,编制印发了工作简报37期,开通了短信工作平台。成立了市纪委监督工作组,强化效能监察,按照工作细化方案,定期考核工作进展。自筹备工作开展以来,制定下发了《枣庄市筹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总体方案》、《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枣庄市筹委会各工作组责任分工实施方案》、《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枣庄市筹备委员会会议制度》等文件,对筹备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组织召开了全市筹备工作调度会议、招商招展工作会议等20余次,确保了各项筹备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精心策划,重大活动精彩纷呈。本届博览会以“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突出运河文化特色、“手艺山东”特色、海峡两岸交流特色,设置了开闭幕式、交易会、交易签约、优秀剧目展演、民俗项目踩街巡游、国际文化论坛、博览园开园仪式等九项活动。按照“月月有主题,天天看非遗,永不落幕的博览会”要求,6月至8月,分别开展了“手艺山东”、“中华美食”、“戏曲荟萃”主题月活动。6月8日,在台儿庄古城正式启动“手艺山东”月活动,组织筛选省内16个地市及枣庄五区一市的200多个优秀非遗项目参展,分“织绣齐鲁”、“印绘文明”、“剪镂五彩”、“编结人生”等六个门类精心集中展示,共吸引近10万游客参观。7月1日,举行了中华美食月活动,邀请近70家台湾美食客商参加,得到游客好评。
全力以赴,场馆建设快速推进。本届博览会规划了三个场馆,一是博览会主馆,设标准展位700个,在博览会期间,集中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二是博览园集中展示区,规划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规划商铺400余间,供非遗项目永久入驻。三是非遗博览园永久场馆,规划占地400亩,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非遗项目保护成果展示基地,国内外文化研究、学习交流基地。目前,博览会主展馆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空调、电梯、消防系统等配套设施的安装、调试,所有工作将于8月20日全面完成。策划公司已进入场馆现场,着手开展标准展位的勘查、设计和制作。博览园集中展示区已基本完成古建工程、道路广场铺装、河道土方清理、景观绿化提升等。永久场馆规划设计方案正加紧完善。
突出重点,招商招展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招商招展优惠政策,实行了领导对招商招展工作帮包制度。4月初,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西安、成都等地进行招商招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随后,由7位市级领导分别带队,赴各省市开展招商。目前全国各省区已经预报了800余个参展项目,确定了281个省外参展项目,31个展演巡游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的非遗招商项目100多个,签约入驻非博园的项目34个,进入设计装修阶段的30个。
广泛宣传,舆论氛围日益浓厚。我市开通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官方网站、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网页,举行了倒计时100天新闻发布会,开展了博览会标志、标示及会徽、会标、吉祥物征集,非遗形象大使评选和志愿者招募等活动。策划了“游古城·看非遗”等系列主题活动,面向全国80多个重点旅游客源城市集中宣传推介,将非遗展览系列活动推向深入。同时,着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精心做好会务接待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安全保卫应急预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张运永)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