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故事>>正文内容
  • 古城台儿庄之赵村的由来(邳庄镇)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赵村是台儿庄区境内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丰赡文化遗址遗存的古村落。西周时期,赵村所在地属古徐国,东周时期为齐、鲁、楚等大国交界之地一村落。据《兖州府志》、《峄县志》、《台儿庄区志》记载:赵村明代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下辖滕县、峄县),清代至民国期间仍沿明制。邳庄镇建国前属峄县,建国初属兰陵县,1958年属台庄公社,1962年设置邳庄公社,属台儿庄区。赵村为邳庄镇所辖村庄之一。

            赵村坐落于台儿庄古城东4公里,面积为667000平方米,人口约2400人。与江苏省邳州市邢楼镇东庄村搭界,南临5000多年历史的梁王城遗址。赵村地处泇运河岸边,古时属峄县,依傍京杭大运河,村中有赵村湖,东面西面有小河子、小季河。赵村原为低洼泽湖之地。清末形成前、中、后三部,前部称前赵村(亦称南堰),中部称中赵村,后部称后赵村。尔后又建新村,称新赵村。如今龙氏在赵村居住居多,现已成赵村旺族之一,据考证赵村龙氏始自明清交替之时,由峄县税郭来此落户。

            赵村湖海拔24.5米。微山湖底(淹没的留城)比台儿庄城所在地平面基准高7米(陈伟《复活台儿庄古城》),如此看来,赵村湖应为台儿庄海拔最低点,是有着洪水走廊之称台儿庄重要的泄洪通道。据先秦文献《尚书》记载,当时生活在淮河以北的东夷族,西周时有九夷之称,其中就包括徐夷。东夷族系中,最强大的具有影响力的支系就是徐夷,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主要活动在今苏鲁接壤地带,考古调查资料显示,这个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物有可能判定是历史上已消失2000多年的古徐国。据说赵村原先叫徐庄,此庄地势较高当时是徐氏人居住之地,在徐庄附近北面筑有雷台。考古调查资料显示雷台是岳石文化遗址,遗址原为高大土墩状。1954年发洪水三次修筑河堤拦水筑堰取土,已致使雷台遗址严重毁坏。徐庄遗址现在只有沉睡在赵村东堰底下的一个排水涵洞。南临5000多年前的梁王城遗址也发现了岳石文化堆积。从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岳石文化时期,这一带依然是古徐国活动重心。早在5000多年前,这一带应形成了密集聚落群,不论族属关系还是地缘关系都极为密切,应属同一个氏族共同体。因为当时这里是一片平地,土壤肥沃,中间地势较高,周围地势低洼,湖水较多,水资源丰富,为渔猎活动提供了便利,植被群落比较丰富,动物和鱼类种类较多,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繁衍生息,靠耕种、渔猎为生。聚集逃荒外乡人来这里垦荒种植的人越来越多,加之此地地势低洼经常闹洪灾,人们又不想弃庄而去,为了能生存,便在此筑台,据记载来徐庄逃荒的最早是姓赵的一家人,赵家祖先为避水灾,逃荒迁居至徐庄,以开荒种地渔猎为生。赵家祖先后迁至赵村,随后还有燕家祖先。燕家祖先在明万历九年(1584)为避水灾,自山西洪同逃荒至台儿庄东南赵村,以开荒种地为生,兼营货郎挑走村窜巷,后迁至台儿庄。当时赵家一度兴盛,出钱、出力带领逃荒最早的三大家孟家、吴家、袁家等在此筑土墩,以挡水灾,后改名为台,取土的地方就成为汪塘,作为排水设施。筑台后按姓氏取名,最早的四大台即赵台、孟台、吴台、袁台。筑台是由赵家兴起,以台建房组建成村落,始称赵台、赵村台(后简称赵村)。后来逃荒的人越来越多,在赵村又陆续筑了雷台、王台、李台、龙台、朱台、丁庄(在吴台前)、孙庄(即孙台,现孙庄貂厂一带。解放前孙庄有尼姑庙,叫前庙,此庙解放后作为学堂供学生上课学习用,庙址被埋压在堰底)。长此以往,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赵村这个村名就一直延用到今天。(台儿庄城内至今尚有“凤凰台”、“朱台”、“金台”等旧址。)

             赵村处在小河子和小季河中间,水资源丰富。赵村堰东有自然形成湿地风景线,自北向南流淌的小河子。此河流即是苏鲁两省交界处。此河流是自然冲刷而成,经过梁王城城北边口中间,为避开冲刷梁王城经导流河改道向西流淌绕过梁王城流至京杭大运河。河两岸绿树环拥,莽莽苍苍。河滩水草萋萋,河内芦苇摇拽,有一种恬淡清雅之情趣。一到夏季,满河芦苇亭亭玉立,葱茏繁茂,宛如一片片水上森林。鸭嬉鸥飞,莺歌燕舞。渔猎小舟从芦苇荡撑出,网撒水中,拉上沉甸甸的一网鱼虾,别有一番情趣,金秋时节,苇壮叶黄,满河苇花飞舞,如鹅毛大雪铺天盖地。

            赵村西边紧靠小季河。小季河全长5.1公里,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小季河的水通过赵村排涝站进入运河。赵村修有赵村排涝站一座、桥三座。小季河河水清澈,水草丛生,鱼儿欢跃,两岸自然植被遍地。沿河村庄的百姓洗衣浆被也都会来到河边。炎热的夏季,岸边纳凉摆龙门阵;寒冷的冬天,河内溜冰捂鱼。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小季河治理规划自然湿地,发展三水农业,栽植经济、绿化树种,鼓励农民靠河生财,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赵村汉墓众多,随处可见汉砖(多处有汉画像石遗存),已由台儿庄区文物管理站发掘,为研究我区汉代葬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综合研究遗址遗存及其出土文物可以得知,赵村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4000多年的岳石文化也是重要的参考。赵村地下拥有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遗址遗存。这些宝贵的遗址遗存,蕴含着劳动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劳动人民的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赵村毗邻古城,将规划建设一个1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打造古建设计建设、影视文化、高仿艺术品、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集群,推动人口聚集向人才聚集转变、产业规模向产业升级转变,使台儿庄不仅是文化之城,还是活力之城、智慧之城。这一规划,本来是为古城恒久活力而设,属于地方战略。(陈伟著《复活台儿庄古城》)

            附:“台儿庄”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因始居者为邰、花两大家族,故称“邰花庄”,渐演变为“台家庄”、“台庄”。以地理实体命名。依据有《明史·河渠志》云:“台家庄……诸处皆山岗高阜”,言此地居高;古台儿庄周围天然水道纵横交错,地势低洼。每逢汛期,诸水汇集,一片汪洋,唯有台庄可免水患。有鉴于此,先人筑台避水而居,以台地名村。 (龙 峰)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