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转】李恩维:乡村麦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小满过后,转眼就到了芒种,这时候,暖暖的东南风吹在人的脸上痒痒的,田野上,饱满的麦子在变黄。如果走过去,不经意间,就会有一股麦香扑入鼻翼,让人直想使劲的吸上几口。


          记忆中的小时候,麦收是一年中最忙的。不像现在机械化作业,以前麦收时要靠人力收割,所以每当收割麦子的季节到了,乡亲们都提前把农具准备好,镰刀、木叉、扫帚、木掀等农具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捆绑麦子的绳子、磨镰的磨石都要准备好,同时还要检修农具,对损坏的抓紧时间进行修补,以防农忙时抓瞎,耽误麦收进度。


            说起来,乡村整个的麦收程序是很有条理性的。在麦子收割之前,乡亲们首先是要轧好场,以供堆放麦子和打麦时用,轧场,是麦收的前奏。轧场时,先在场地上泼一层水,然后用耕牛拉着耙耙一遍,再撒上一些麦糠。撒麦糠是为了预防麦场裂缝,打场时麦子掉进缝里弄不出来,这是很令人很头疼的事,有麦糠掺入土里轧场,麦场就不会有裂缝的现象。耕牛耙完麦场,再用牛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将麦场轧结实,这时要确保麦场没有丁点儿坑洼,不然,打场、扬场会留下一些麦粒儿。轧场时直到麦场出现一层硬皮,平平实实地,表面发光,并且有了滑溜的感觉,这才算完成了这道工序,下一步就等着晒干麦场备用了。


            快要收割的日子,父亲们是一刻也闲不住的。我的父亲也是如此。他总是一天到晚观天象,看风向,他都要到地里掐一些麦穗,放在手心,将麦穗捻开,吹去麦芒,扔几粒在嘴里嚼嚼,判断麦子的成熟程度。如果麦子在嘴里发出“嘎嘣”一声响,父亲就会高兴说:“熟了,熟了,快准备好家什,明天开镰!”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麦子的成熟仿佛都是在一晌间悄然而至。长得饱满欲滴的麦子是断不能耽搁收割的火候的,因为麦子不等人,熟得过了,稍一动,麦粒就会落在了地里。还因为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麦子熟了不及时收割,雨淋了麦穗就会发黑烂掉。所以民间有收麦子是“虎口夺粮”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在乡村,割麦子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那种劳累是城里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收割时,乡亲们弓着腰在被太阳炙烤的热辣辣的麦田里,一垅垅心急火燎地割着麦子,热气从脚下往上蹿,汗水则从头上顺着脖子往下淌,浑身痒痒的,腰酸得直不起来,还有胳膊上被麦芒扎出一道道口子。虽然辛苦劳累,但是看到丰收的景象,乡亲们还是乐此不疲,累并幸福着。收割的时候村子里几乎都是全家出动,一把把弯弯的镰刀闪着亮光,麦子在清脆的声响中齐刷刷地倒下。看到丰收的麦子,这时乡亲们的心里便有了幸福的成就感。


      收割的麦子被拢成大小相等的捆儿,装上小胶车,或者地排车、拖拉机,送到麦场里等待脱粒。在麦场里,最为让人担心的还是下雨,夏天的天气容易多变,如果湛蓝的天空忽然飘来几片云彩,落下几滴雨,乡亲们那是拼上命的抢场,全力以赴抢救这到嘴的劳动果实。男人女人们一阵忙乎,把麦子垛起来围好毡子,才能喘上一口气。如果天一放晴,及时摊开麦垛在阳光下晾晒,这丰收的果实还能保住,反之,遇上连阴雨,一下两三天,麦垛里的麦子捂的发热也会腐烂。如果那样,农民的辛苦劳作可就等于白废了。


            过去乡村麦子脱粒大多用耕牛。麦子经过暴晒后,由耕牛拉起沉重的碌碡慢悠悠的一圈圈的碾轧,有人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拿着鞭子站在麦场中间催促着,鞭子甩在空中,鞭梢儿掠过火热的风,撕裂着空气发出的啪啪啪清脆的响声。就这样,一圈一圈,干透了的麦穗在碌碡重力的碾压下,麦粒破壳掉在了地上。后来脱粒换成了拖拉机轧压,脱粒的时候,碌碡套在铁箍里,用钢丝绳套在拖拉机的屁股上,一圈一圈地反复轧压。再后来,就有了脱粒机。为了赶进度,乡亲们白天收割,晚上赶忙吃点饭就忙着脱粒。几家人合伙在一起,一台打麦机轰轰作响,几个人相互配合,有专门往里面送麦杆的,有负责拾掇打下来的麦子的,还有负责整理打完的麦秸的。还有负责垒垛麦秸的。场地上,机器轰鸣与乡亲们的说笑声交织,有时不觉得脱粒到了天明。等打完场,乡亲们个个都变成了土人,脸上都被灰尘扑的像黑包公一样,咳出的痰都满是黑黑的灰尘。于是男人们都急急跑到池塘里洗个痛快的澡,女人们则回家烧上一锅热水,洗去一身的污垢和疲劳。


           “扬场”是整个麦收季节最后一道工序。麦子脱完粒之后,当天或第二天,如果风来的及时,就该扬场了。扬场就是用木锨把麦子扬到空中,干净的麦粒落在一起,麦糠、麦馀子(麦穗破碎后的状态)飘向一边,各从其类。扬场时要斜对着风口,把麦子扬到自己的侧前方,风把扬出的麦子吹回来时,恰巧落在自己身体的一边,不然,会落自己的头上、身上,这就是技术好坏之分。会扬场的,一木锨出去,将麦子撒成一个弧形,空中的麦馀子像天女散花。趁这个空儿,要有人在一旁拿着扫帚,不时轻轻的把麦糠、麦馀子以及杂物扫到一处,把干净的麦子装到已经准备好的袋子里。


            接下来就是晒麦子。晒麦子也最怕下雨。这时候,大家对天气预报非常关注,能早一天把麦子放到粮仓里,这才算放心。如果有个好天气,那一袋袋的麦子摊在平整的场地上,正午的阳光毒辣辣的,麦子三两天就能晒好装进仓里。需要说的是,晒麦子不能死晒,要经常翻一翻,这样晒得均匀,也快。


            压场,开镰收割,打场,扬场,到把晒干的麦粒归仓,在那个过去的时光里,麦收总要持续十天半月才完成的。


            光阴荏苒,如今乡村麦收都用上了联合收割机,乡亲们再也不受那劳作之苦。并且收割时间快,一般两三天麦收就会全部结束。
     

            也许是对那个年代怀旧情节的缘故吧,过去那热火朝天的开镰收割、打麦扬场的景象,如今都沉淀成了金黄色的影像,定格在了乡亲们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台儿庄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1日
    上一篇:姚纯韶:父爱如山(图)[ 05-27 ]下一篇:【转】海涛:夏日杂感[ 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