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大战>>正文内容
  • 印证浴血之战 范长江和笔下的台儿庄大战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范长江谈话

        大众网枣庄5月31日讯(作者 沈国栋)

        永不磨灭的记忆
        拂去历史烟云,人们可依稀见到七十三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台儿庄大战的壮烈场面。这场战役的经过和历史意义已镌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纪念碑上,写进伟大的中国抗日斗争史里,定格在热爱和平、正义的亿万民众的心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民奋力抵抗,当年底,日本侵略军制造了“12.13”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人民罹难。之后,日军相继占领浙江余杭、山东济南等地,妄图打通津浦线,进军武汉,占领中原。此时,国民党政府命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集苏、鲁、豫、皖等部队,命令原西北军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运河一带,防御日军进攻徐州。1938年1月12日,日军第5师板垣征四郎部在攻占济南、青岛后,经潍坊进逼鲁南军事重镇临沂。3月15日,日军第10 师濑谷启旅团自邹城直扑滕县。因双方兵力、装备悬殊,驻守在滕县的中国川军第22集团军第122师在王铭章带领与指挥下,顽强抵抗,虽经三昼夜浴血奋战,但滕县3月17日仍不幸落入日军之手,王铭章师长壮烈殉国。3月23日,台儿庄大战正式打响,3月24日蒋介石到达徐州,指令李宗仁台儿庄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池峰城、王冠五等在李宗仁等人指挥下,率领军队与几番增援的日军浴血战斗。经过激烈的炮战、巷战、肉搏战,4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消灭日军11984人,击落日机2架,击毁铁甲车7辆,缴获各种枪支万余。此战,中国军队也付出沉重代价,有3万将士为国捐躯。台儿庄大战影响了全国抗日形势,震惊了世界。因此,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19388月,在抗日战争保卫武汉战斗中,范长江(右一)与陆诒(右二)在江西前线

        炮火中的“特殊战士”
        星转斗移,时光荏苒。七十多年前台儿庄大战的烽烟早已散去,但当时出生入死、深入战争第一线的中外战地记者以及他们大量的新闻作品,也与这场伟大的战役一起被后人怀念和铭记,因为他们是这场战斗中一批“特殊的战士”,更是大战的见证者、经历者、记录者,他们的新闻作品用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印证了这场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和业绩。
        战地记者,也称随军记者,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19世纪在欧洲诞生,它是随着近代报业和军事的发展而出现的,已有200多年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场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一度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中心,除吸引一批国外记者外,中国战地记者也置生命于不顾,义无反顾地走向前线,用他们简洁、精辟,感人的新闻作品,证明和显示了媒体人的影响和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一批珍贵的新闻历史文献。
        不能被忘却的范长江
        在抗日战争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中外记者,其中范长江是这些战地记者中的佼佼者和杰出贡献者。
        范长江是中国共产党著名记者、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和新闻工作的领导者之一,是卓有成就、享有盛誉并为我们大家尊敬的著名记者之一。范长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田家乡赵家坝村。1939年5月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0月23日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早年的范长江,由于受到大革命时代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参加了当时国民革命的宣传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1934年,他成为《大公报》撰稿人,主要致力于抗日军事问题的研究。1935年7月,他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对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历时10个月,行程4000余公里,他的游记陆续在《大公报》发表,首次向读者公开报道了红军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游记以后汇集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主发起创办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后曾一度改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即中国记协的前身)。1936年5月,在结束一年的华东、西南(四川)、西北采访后,他进入《大公报》,成为大公报正式记者。
        笔者十几年前从新闻单位退休后,进行枣庄地区文史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前不久,笔者从一项研究成果中探寻到一份重要资料,资料指出:范长江在1938年曾到鲁南及台儿庄、徐州,采访过台儿庄大战,他的报道大多是以“新闻专电”的形式写的消息,而且不署名。新闻专电不署名是当时报纸这种媒体的普遍做法。这一点,新华社记者陆诒在《战地萍踪》一书中,曾回忆到他与范长江在一起报道台儿庄大战的情况,并证实确实是范长江所采写。

        范长江笔下的台儿庄大战
        据考证,范长江为大公报所发的新闻专电大约在50条左右,这并非全部,其中有关台儿庄大战的有6条。这些稿件从军事和新闻等方面,为深入研究台儿庄大战的历史真实情况提供了更加具体、全面的佐证,也应是台儿庄大战文献中新的、不可多得的资料。下面将范长江采写并发表的6条新闻专电,抄录于下,以飨读者。
        一、汉口版《大公报》1938年4月7日第二版头条新闻:
        鲁南顽敌成翁中鳖 两万之众势将聚歼
        1、(徐州5日下午4时发专电)本报特派员4日到徐,代表本报,慰问前方统帅及众将士。现时我军已转入绝对胜利的自信和安定中。徐州晨夕已可闻重炮声,而市面比两月前更繁荣,川军争先恐后上前线,使前方统帅大为感动。4日晚上,战事重心在台儿庄,此为争夺鲁南山地与迂回突击徐海的要点。敌在鲁南作战为矶谷之第十师团、板垣之第五师团,共合四旅团八联队,其七个联队皆由矶谷率领,自枣庄、峄县以至台儿庄,敌兵力在两三万人之间,其余一联队在临沂附近,与我相持。我军除在正面有大军支持外,台儿庄以北临沂以西峄县、费县之间有庞大军团,在敌后方活动,使敌后方交通完全断绝。4日我在台临公路之间向城尽夺敌之弹药给养车数百辆,而我自西向东之强力军团4日已占领敌左背侧要地之獐山,敌全陷于四面楚歌之苦境。4日晚正面之敌已开始动摇,一二日内即可有大捷报。至南通登陆之敌,不过一联队,且分往江北各县活动,故无甚军事意义。
        2、(台儿庄6日下午2时30分发专电)本报特派员5日晚到达台儿庄附近,代表本报,向孙总司令及该路官兵表示慰问。该军遇空前之劲敌,合板垣与矶谷之精华,而且矶谷自任指挥,血战16昼夜,终使顽敌伤亡四五千人之众。6日在台儿庄以北三角地带之敌2万余人,确实被我各军紧密包围,敌之大炮缺乏弹药,坦克车似因缺汽油,5日起已未曾活动,敌气大馁。6日午我各军皆已达预定攻击位置,各军已决心于6日夜一鼓作气将敌歼灭。汤关各部已自认军令状,孙部近亦奋勇挺进中,6日夜定有大捷报。
        二、汉口版《大公报》1938年4月8日第二版新闻;
        鲁南我军确定胜利 台儿庄顽敌大溃退
        1、(台儿庄6日晚10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本报特派员6日酉刻到台儿庄前方,晤池师长,为本报致慰问之意。该师昨晚选拔奋勇队,将盘踞台儿庄西北与东南两面之敌肃清,只余东北一面,不过一二百人,并相机向北出击。6日晚,被围之敌,其西北与东南两面,皆被我主力军猛烈袭击,入于决战阶段。晚9时,敌在台儿庄以北之炮兵阵地,被我击中起火,其大批炮弹无故自行炸裂。晚10时止,我前方高级司令部静候歼敌结果之到来。
        2、(台儿庄南棠棣埠7日上午8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6日晚8时,我军各路以决定的歼灭战之优势,向敌总攻。7日晨2时,我正面孙部池师对盘踞台儿庄寨内之敌500余人全部包围歼灭,计得钢盔500顶,坦克车4辆,其余机枪器材等正清查中。晨4时我池师得胜部队跟踪北追,当向敌司令所在之刘家湖进攻,立即克复。右翼黄堃亦占领邵庄、裴庄,左翼张师占领南洛。台儿庄以北10余里内各要点,均为我军占领,敌狼狈溃散,我正整顿战线,向溃散之敌猛追中。
        三、汉口版《大公报》1938年4月9日第二版头条新闻:
        战后台儿庄本报特派员视察报告
        (台儿庄7日下午4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本报特派员7日下午1时进入新克6小时后之台儿庄,慰问前方将士。台儿庄原有4000余户,人口达2万,现已成焦土,颓垣败瓦,壁洞梁翻,已无一居民在内。然而,台儿庄内外敌焚尸近千具,骨灰犹存。邵庄附近敌自埋五大塚,约2000具。北门外麦地中有敌坦克4辆,3辆已被焚,一辆亦受创甚重。尚有敌轰炸机一架,落刘家湖之南。敌战马二三百匹及汽车二三十辆,皆被我重炮击败毁,敌遗留催泪性瓦斯筒甚多。尚有一高约4尺之完好窒息瓦斯放射器,机枪步枪已收集百数十支。台儿庄北城城墙及附近野地皆弹痕累累,未炸之炮弹随地可见。我士兵白日在运河边洗脚者甚多,入夜歌声四起。守台儿庄名将王冠五旅长,态度从容。胜利之后,官兵毫无懈怠。
        四、汉口版《大公报》1938年5月13日新闻:
        李长官谈话 我人惟有尽力打下去 胜利自在其中
        (徐州11日下午2时本报特派员发专电)本报特派员于10日大轰炸后,晚间晋谒李司令长官。徐州人士对目前展开之广大范围的战局,皆有或多或少之紧张情绪,李仍一如平时,雍容镇定,与记者谈调治胃病与战时新闻政策等事。李认为战时新闻,应与保持军事秘密为主,安定人心,乃属次要问题。归纳他的要点:(一)未实现之军事企图,绝对不能作新闻公布,如云我某日将反攻某地等:(二)不能泄露意图,如云某地危急,我主力军星夜往援,战局可以无碍等:(三)军事重要长官人名与地名不能发表,如云某军长在某地谈话,客观上便利敌人之调查。对目前战局,李对战局之愈打愈大,使敌人在第一次会战败退,第二次会战顿挫,而不得不作第三次之更大冒险,殊不自觉,表现兴奋。李认为目前战事战略战术在我均无甚问题,而根本问题在战斗,即我军之装备兵器与训练尚待努力耳。徐州形势,李平淡视之,盖最高原则已决定,唯打之一途,我人但尽力打下去,胜利自在其中矣。
        令人敬仰的范长江精神
        范长江从1938年4月4日到达徐州至5月17日离开徐州返回武汉,40多天中,范长江除发回6篇新闻专电外还先后写了《台儿庄血战经过》、《台儿庄血战故事》等多篇通讯,收集在《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中,本文不另选介。
        细读和研究范长江的6篇新闻专电,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范长江较好的记者素质和可贵的精神品质。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他最重要的记者素质和精神品质是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态度,具有爱国心、民族情,特别是在对待爱国统一、反抗侵略、民族解放方面,与一般民众相比,更多一些理性的认识。从1935年起,范长江多次赴西北地区采访,足迹遍于川、陕、青、甘、宁地区。1936年12 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范长江在西安见到了周恩来、博古、罗瑞卿等人,并作了详谈,他对中共的抗日方针有了新的了解,接受了中共的系统教育。2月9日,毛泽东与范长江进行了长谈,使范长江茅塞顿开,为他以后关于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和新闻报道,打下了基础。在之后的战地采访中,范长江在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的驱使下,洞察真象,对战事做出清晰,明确、有启示意义的判断和设想,并以新闻敏感为前提,引导读者了解时局,把握战事动向。
        除了素质外,战地记者们还需要有一种出生入死的可贵精神品质。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战斗中的局势瞬息万变,战斗中特别是短兵相接时,生死之念会时刻考验着每个人。而从上面引录的新闻作品中,可以见到记者的身影,可以闻到炮火的气息。为了把战地报道放在第一位,记者会把生死置之度外,这种战争环境中的生死关、苦乐观,也正是他们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表现,更是作为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和品质。
        范长江同志已经作古,探究他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对台儿庄大战的采访报道和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我们有理由向他表示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他的敬业精神会激励中国的新闻记者们一直走下去,让范长江的精神“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卓越记者范长江年轻时的照片

        相关链接:范长江生平与“长江韬奋新闻奖”
        范长江,著名记者,19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田家乡赵家坝村,原名范希天。
        1927年初,由四川省资中县省立第六中学转入吴玉章所办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7月,加入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开赴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下半年考入国民党南京中央党务学校,加入国民党。1931年12月,因不满国民党不抵抗日本的政策,脱离国民党、1932年9月,经过一段半工半读生活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3年下半年开始为《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写稿,1935年7月赴西北采访,由于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红军北上情况,写了几篇报道红军的报道,备受全国读者关注。1937年11月8日与徐逸群、羊枣等发起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1938年4月,与新闻记者陆诒赴徐州、台儿庄采访抗日战争情况。10月因政见分岐脱离《大公报》,并与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国际新闻社”。1939年5月经周恩来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因得知国民党特务即将抓捕,由桂林飞往香港,4月,参与创办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党报《华商报》,任副总经理,1942年7月,按照党的指示,秘密从香港返回桂林,并经武汉抵达上海,在苏北新四军军部驻地创办华中局机关报《新华报》和《新华日报》,任社长。1946年,任南京中共代表团发言人,兼新华社南京分社社长,后任《解放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1949年1月,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组建新华社北平分社,5月赴上海任《解放日报》社社长、总编辑,1950年1月任《人民日报》社长,1952年4月任政务院文教委副秘书长,从此离开新闻工作岗位。文革前历任国务院二办副主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1970年10月23日晨,在河南省确山全国科协“五七”干校被迫害致死。1975年8月,范长江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1978年12月27日,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在追悼会上为范长江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91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决定设立“范长江新闻奖”,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新闻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奖励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枣庄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