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运河古城串起两岸情结
本《台儿庄事情》。这是台儿庄战役前20年的1918年,日本间谍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派人在台儿庄蹲点半年精心记录的,内容涉及地理、气候、宗教信仰、民俗社会等方方面面,还有手绘的台儿庄地图。
据史料记载,台儿庄融南汇北,各地客商在此建有风格迥异的会馆、民居、庙宇等。如今,这些建筑已荡然无存,台儿庄究竟有多少种风格的建筑,无法得到佐证。陈伟独辟蹊径,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寻找:在当年中国军队进驻台儿庄的照片中,发现了徽派风格的建筑;在李宗仁视察战事的照片中,捕捉到了闽南风格的建筑;在关帝庙的旧址中,发现了晋派风格的建筑。有一次,陈伟观看二战荷兰籍战地记者伊万斯拍摄的反映台儿庄战役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片尾突然闪现出一个“观音兜”的建筑镜头。陈伟眼睛一亮:这不正是苦苦寻觅的广东客家建筑风格的符号吗?!一路寻来,台儿庄共发现了8种南北风格的建筑。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著名专家直言反对:“重建的只能是新城,是假古董,充其量是影视城,不能称作古城。”陈伟据理力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因人类不可抗拒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毁坏的建筑,重建后可以申报世界保护遗产。二战时,波兰的古城华沙毁于德军炮火。1950年至1956年,波兰根据意大利画家的197幅画,重建了一平方公里的古城。1984年,这座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台儿庄也是毁于二战炮火,是中华民族扬威不屈的象征,也是古运河文化的缩影、符号和标志,既有政治价值,也有文化价值。”最终,这位专家不仅心悦诚服,还欣然参与了部分规划的设计。至今,没有一个专家学者对此提出异议。 两岸交流的感情纽带 2008年4月8日,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之际,枣庄市政府对外宣布:重建台儿庄。其重建理念就是“存古、复古、创古”,完整保存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古迹,并按照资料恢复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打造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一座融南汇北、中西合璧文化特征鲜明、古河道、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遗存完整的运河文化代表城市,一座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的东方古水城,使古城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既承载起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任,又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促进枣庄这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在重建过程中,枣庄没花财政一分钱,而是祭出一记妙招:找了5家国有煤矿,让每家各出10万吨煤,换来4个亿,作为他们的股份,成立起开发公司,演绎了用50万吨煤炭换来一座千年古城的故事。开发公司共拆迁了1200亩,每平方米拆迁安置费1700元,比上海房地产商高出1100元,老百姓乐不可支。刚拆迁时,台儿庄的每亩地价仅30万元,拆迁完后就涨到每亩80万元,一期工程结束时已升至每亩120万元,5家煤矿更是兴高采烈。 台儿庄的重建,引起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台办主任王毅先后多次听取枣庄市政府的汇报。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将台儿庄古城重建列入全省100个重点工程和100条精品旅游线路。在国台办的安排下,2008年11月,枣庄市政府代表团赴台访问,先后拜访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国民党元老郝柏村、台湾大学校学孙振等要人。连战先生在会见时说:“胡锦涛先生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讲话有博大胸怀,台儿庄的重建可以看出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宋楚瑜先生说:“台儿庄是中国军队打的,了解这段历史,台湾人应该知道台湾是中国的。” 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明煌在接待代表团时,开始还误以为大陆是想把台儿庄之战宣传成共产党打的,颇有情绪。代表团解释:早在1992年,台儿庄政府就拿出半年的财政收入3000万元,建了一座大战纪念馆。1996年,纪念馆被国家6部委确定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7年,纪念馆又被列入中央财政拨款管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邵明煌听后尽释前嫌,热情有加,后来,其子还参与了台儿庄古城标志性建筑的设计。 经国台办批准,2009年12月,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台儿庄成立,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发来贺信、贺电,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出席揭牌仪式。郑昭明代表台湾工党及台湾600万劳动人民对成立大会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台儿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提供了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平台,相信它一定能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做出突出贡献,希望大家发扬台儿庄大战爱国精神,凝聚两岸爱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成立,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枣庄市台办相继收到4000多个问询电话,其中不少是台儿庄大战的烈士后代,他们有的想来参观交流,有的表达了投资的愿望。 [背景]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台儿庄运河开凿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河道总长42.5公里,流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也是京杭运河上唯一一段东西走向的河道。台儿庄的兴起与京杭大运河的开挖有很大的关系,古运河开挖后,台儿庄以其地处苏鲁交界的优势区位,成为南北文化交融的承接点和中转南北货物的集散地。明清时期台儿庄运河最繁荣时,每年漕运粮食约400万石,过往船只7700艘,台儿庄城镇内外,各通衢要道,以及运河、月河两岸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游人如织,舟辑如梭,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号称“天下第一庄”。1606年,台儿庄设巡检司;1647年,建台儿庄土城;1683年,设正三品参将署驻防;1857年,改筑砖城,严整坚厚,易守难攻,被喻为山东的南大门。明、清两代的帝王,每经水路巡视江南,都要在台儿庄登岸巡游。 上一篇: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观摩会在古城台儿庄召开[ 05-10 ]下一篇:“天下第一庄”赈灾福利彩票发行[ 05-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