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泇运河·石榴园·《金瓶梅》——古峄县明晚期三种文化现象及互相关系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据史料记载,峄县之名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至公元1960年。沿用了591年,可谓历史悠久。明朝晚期峄县出现了三件盛事:泇运河通航,石榴成园,《金瓶梅》问世。它们的本质属性、历史地位、价值作用不同,但集中反映了当时山东峄县一带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如今,研究、发掘、利用这些历史人文自然遗产,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枣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建设,大有裨益。下面从三个历史遗产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历史价值谈点粗浅认识。
    一、泇运河促进了石榴园的发展壮大
            京杭运河枣庄段,史称泇运河,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开挖,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开成通航,400多年来作为京杭运河的主航道一直通航不断。泇运河西起微山湖口,经台儿庄至东南邳州直河口,长260里,属邳州100里,峄县99里,滕县61里。泇运河的开通使京杭运河走向鼎盛,成为明清时期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生命线。泇运河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避黄行运,解决了黄泛袭扰,“尽避黄河三百里之险”;缩短航程,比经茶城、徐州入黄河近了180里;确保南方粮食、丝绸、茶叶等物资北运,北方煤炭、石榴、大枣等干鲜果等物资南运,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催生了台儿庄重镇,使台儿庄在明清时期呈现出“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奠定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民族工业——峄县中兴煤碳有限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促进了开放的吴越文化、重信讲义的儒商文化、注重变革的荆楚文化与倡导“吉祥平安”、“红火发财”、“团结和睦”的石榴文化的交融;繁荣了山东快书、山东大鼓、在运河船工号子基础上形成的柳琴戏等民间艺术……。这里还需特别指出,泇运河的开通促进了石榴园的发展壮大。峄县石榴为何在明晚期成园?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明朝晚期中国处于资产主义经济的萌芽时期,人们开始有了商品经济意识。二是泇运河给峄县台儿庄带来的商贸业繁荣,促使沿运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使一部分人弃农从工,一部分人弃农从渔,一部分弃农从副,不少农民开始大面积植石榴、大枣、花生、烟草、生姜等经济作物。三是泇运河为石榴外运外销提供了方便。《峄县志》记载:峄县石榴“行贩江湖数千里,山乡居民皆仰食焉”。在当时交通十分不便的情况下,泇运河为数千里的运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当地党委、政府狠抓沿运经济带、旅游带、文化带、风景带建设,农民种植石榴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如今的石榴园已发展到15万亩,品种50多个,常年产量6000多万公斤。石榴花已被枣庄市定为市花,石榴园被公布为“冠世榴园”、4A级名胜风景区,峄城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石榴之乡”。
    二、石榴文化为《金瓶梅》增添了绚丽色彩
            石榴,原产地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区。据《博物志》(232年——300年)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从汉代开始,我国开始把石榴作为奇树珍果栽培。据《峄县志》记载:西汉成帝年间,丞相匡衡(今枣庄市峄城区匡谈村人)把石榴从皇家禁苑中引到家乡峄地种植,以后逐步扩大。由此可见,我国石榴的栽培历史有2000多年,峄地大面积种植石榴历史有400多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2000多年厚重的石榴文化。石榴文化中的“团结和睦”、“富贵吉祥”、“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笑口常开”等多种思想内涵深深被峄地人崇拜、追求和向往。称颂石榴的歌谣、谜语、剪纸、歇后语、故事等民间艺术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任何小说,都源于生活。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成书于明万历年间,正是峄县石榴园初具规模,并不断发展壮大时期。《金瓶梅》一书中,上百次提到石榴,既有对树、花、果、盆景的描述,又有大量与石榴相关的诗词、散曲、小令、民俗的出现。纵观全书,作者对石榴的描述可分为五大类:
            一是对石榴树的描述。书中既写富人官人如西门庆府第、周守备府第把石榴当吉祥树栽植,又写娼寮妓院也喜欢种石榴。如写西门庆大花园,第十九回写道:“西门庆在家中盖起花园卷棚……卷棚前后,松墙竹径,曲水方池,映阶蕉棕,向日葵榴。”第二十九回写道:“别院深沉夏草青,石榴开遍透帘明。槐荫满地日卓午,时听新蝉噪一声。”
            二是对石榴花的描述。如第七十三回写道:“一枝菡萏瓣儿张,相伴蜀葵花正芳。红榴似火开如锦,不如翠盖芰荷香。”赞颂石榴花红似火,美如锦缎。
            三是对石榴果及石榴民俗的描述。书中把石榴作食品、菜品、馈赠礼品、祭祀品的记述,比比皆是,蕴含了丰富的石榴民俗风情。如作食品、菜品、第四十二回写道:“不想家中月娘使其童儿和排军抬送四个攒盒,多是美中糖食,细巧果品。有……红馥馥石榴,甜溜溜橄榄,青翠苹婆,香喷喷水梨……。”作祭品,第七十八回写道:“先是姥姥见明间内灵前,供摆着许多狮仙五老定胜,树果柑子,石榴苹婆,蒸酥点心,馓子麻花,满炉焚着末子香醋,点着长明灯……说道‘姐姐好处升天去了。”这里,潘金莲的母亲潘姥姥用石榴表示对死者李瓶儿子夭母丧的同情,祝福她来生仍能生贵子。
            四是对石榴盆景的描述。早在明代,不论官吏、富商,还是寻常百姓,都有培植、摆设石榴盆景的习惯。如第七回写道:孟玉楼死了丈夫,欲改嫁西门庆,由薛嫂作媒,西门庆前去孟玉楼家相亲,见“里面仪门紫墙,竹枪篱影墙,院内摆设石榴盆景……”
            五是对石榴有涉的词、曲的描述。如第二十一回西门庆赏雪,让春梅、迎春、玉箫、兰香四人弹唱了一套《南石榴花》。第三十三回陈敬济“唱果子花儿名,《山坡羊》”,报了15种花,其中就有“叫了你声娇滴滴石榴花”。
            综上所述,石榴文化为《金瓶梅》增添了绚丽色彩。(程作华)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