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依船,柳依岸, 梦中的水乡不曾改变。 梦也绕,魂也牵, 走出了乡愁走不出思念。月河街,爱河巷, 复活的古城今夜无眠。 灯影长,浆声远, 一河的渔火道一声晚安。 不想和你说再见, 那一回眸好似穿越了千年, …
以下用文字和列表方式记述了台儿庄区古会和集日情况,重点以文字介绍了台儿庄驻地及部分农村古会情况,台儿庄驻地主要有7个庙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朝代沿革,目前仅剩下农历四月初八、四月十八、五月初三、五月…
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
对台儿庄最初的认识来自中学历史课本。台儿庄能让我联想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那一场驰名中外的血战——台儿庄战役,它谱写了一曲抗敌卫国的壮歌。而当我踏上这一片土地以后,感觉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台儿庄原来还…
婚嫁
[05-24]
枣庄为孔孟之乡一脉之地,受封建传统礼教的影响较深。特别是旧时的婚嫁礼仪更为隆重,娶妻有“小登科”之称。要进入洞房花烛之夜,需行过“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俗称提亲、说媒、说…
生育
[05-24]
枣庄人宗族观念强,喜欢多子多福,儿孙满堂,认为“生一个孩太少,两个单薄,三个、四个差不多,最好生个一大窝”。俗话说,“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让枣庄人感到满足和温暖的生活。生儿育女成了家…
丧葬
[05-24]
丧葬,古称凶礼,是一个人人生礼仪中最后一件大事。俗谚云:“活养死葬”,丧葬虽为凶礼,但毕竟是人生最后的大事。枣庄地区自古厚葬成风。从新石器早期的北辛遗址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发现了儿童用的嗡棺葬和陪葬的石…
语言
[05-24]
枣庄地区的民间语言不但形象,而且非常生动,带有很大的比喻的成分,读了让人忍俊不禁。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个人好拍马屁,说的难听一些就是“溜须拍马 ”而已。但枣庄人侠义,特别是农村人更是带有一种特有的淳朴中…
据史料记载,京杭大运河枣庄市段,自开通400多年来,从未断航过,所以这一地区的船民比较多,尤以台儿庄的船民比较多。船民们在长期的水上作业、劳动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生产习俗。自明清至建国初期,往来于台…
总270篇文章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页次:7/23页
12篇文章/页
转到第页